|
教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时,遇到了一个有趣的非数学问题。例题如下: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见书)
你知道这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交流时,我并不满足于学生提出的那些问题,诸如,“哪个城市的得票数最高?”“上海的得票数比丽水多几票?”“上海的得票数大约是克雷洛夫的几倍?”……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思维含量不够,是那种不需要付出智力努力便可给出答案的问题。要是能提出一些更具思维价值的问题,那该多好!
突然,我联想起前几日了解到的一则相关信息:国际展览局一共由89个成员国组成。可是,统计图中的五个数据相加,结果是84,并非89呀。这是怎么回事?何不让学生一起来思考思考?
“国际展览局有89个成员国,每个国家代表投一票,总票数应是89,统计图中的总票数怎么只有84票?”果然,这一问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稍作思考后,有学生提出,参评城市正好5个,89-5=84,很可能这五个城市所在的国家没有投票。也有学生认为,票数总数为84,也可能是有五个国家没有投票(我补充说:也就是弃权)。
孰对孰错?说实话,我一时也有些糊涂。看着学生期待的眼光,我只能采取缓兵之计:“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也不清楚,等老师课外查完资料,再和大家交流。”
没想到,紧接着,教材第76页的“试一试”又一次用到了这一题材,并要求学生根据如下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三轮得票情况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