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0:0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文言文”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音韵美的享受中学会朗读;在形象美的享受中学会描述;在情感美的熏陶中学会品味。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记诵积累和理解大意,目标虽然明确简单,但学生对文言文缺少兴趣,而美是最能引发兴趣的,挖掘文言文中的“美”的内容,再用“美”的形式展现出来,能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而多媒体正好用它的文字、音像、图画、动画等为教学提供“美”形式,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文言文;朗读;描述;品味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目标是要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 语文课程的建设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且,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也专门列出一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2]这里的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当然包括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并把它作为工具来介定。
无论从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如何把这一工具最有效地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效率?
我在教学中获得了一些感悟: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具体阅读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3]从要求和评价可以看出,初中文言文教学重在“记诵积累”,重在“理解大意”。
如何帮助学生记诵、理解呢?
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感受到,只有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文言文,才能更好地学到知识,练到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会品味、欣赏美。而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中“美”的认识和体味。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记诵、理解”。
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语言美、音韵美的享受中学习朗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0:05:08 | 只看该作者

教材所选的作品,在语言上音韵谐调,节奏鲜明;形式上或整或散,或骈散结合;风格上或现实或浪漫;手法上或比拟夸张或平铺直叙;行文上或大气磅礴或清秀俊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章特点和语言特色,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文言文。这样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
(一)、用多媒体播放范读,学生听读。
让学生先在听觉上感受文本的形式美。为了能提高他们诵读文言文的兴趣,并把诵读文言文作为一件快事来完成,就要用到多媒体了。
运用课件制作技术,教师可根据情况选择哪种形式的范读,如果老师有厚实的朗读功底,可给自己的朗读配上音乐和图片。朗读的节奏和着音乐的韵律,和谐优美,势必冲击着学生的听觉神经,让他们在一种美的享受中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当然,教师自己的成功的范读,还会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敬佩感、信服感,进而让学生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图片的补充还会增添了一种视觉的美的享受。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朗读信心不足,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别人的朗读,制作成课件来用。
(二)、展示多媒体,指导朗读。
1、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如果这些字不能很准确的朗读,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进而影响原文的美感。例如《马说》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 “便要还家”中的“要”通“邀”。
文言文中还有不少的对偶句,它们平仄对仗,音韵和谐。现代汉语的读音虽和古音不完全同,但大多还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如阴平阳平对应平,上声去声对应仄。所以只有读准字音,才能感受到平仄变化之美。如:“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诹”和“纳”平仄相对,如果把“诹”zōu错读成“取”不但意义错了,也没有了语音上的铿锵之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麾”与“塞”一平一仄相对,如果将“麾”读错,便影响了句子和谐的音韵。
这些字,上课时用多媒体把它们一一展示出来,学生会很快掌握这些字的读音,这就减免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读准节奏。
因为节奏不仅体现了你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更能体现出文言文的音韵和谐之美。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至若春和景明”中的“至若”、“若夫霪雨霏霏”中的“若夫”、“然则北通巫峡”中的“然则”等都属此类。它们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或全段的作用。朗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这样才能读出这些句子抑扬顿挫的美感。
结合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将朗读与句子的理解结合起来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应读“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此“犬”是“像狗一样”而非名词“狗”。“可/以一战。”“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可以”的意思,“以”是“用来”的意思,后省略了“之”。同样的例子还如:《出师表》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指目前天下一分为三,所以“今”字后面必须暂停;让学生分清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就会发生错误。《公输》中“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地”和“方”之间要暂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等句子亦如此。因此,依据文意正确停顿才能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表现出句子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0:05:1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句子的句读,让学生根据句读去理解课文,有助于学生翻译课文。反过来,我们可以将不正确的的断句投到屏幕上,让学生判断正误,这又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读出语感。文言文中有的句式整齐,字音铿锵悦耳;有的骈散结合,如行云流水,轻快飘逸。如《爱莲说》中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我们可以边读边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出节奏;《陋室铭》、《与朱元思书》句式整齐,和谐飘逸。读好韵律,就像弹奏一支优美的乐曲,给自己和听众以余音绕梁的美感,让人回味无穷。
给这些句子配以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
(三)、播放多媒体,学生跟读。在读的同时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播放多媒体,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读,不断纠正自己错读的音和节奏,还可以将学生的朗读录音,与范读相比较,找出差距,不断改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有了正确的朗读,已初步实现了记诵、理解的最重要的一步。
二、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形象美、图画美的享受中进行描述。
在朗读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能在感受到作品曲折动人的情节美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许多文言文尽管篇幅不长,却通过精彩的情节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情节,我们可以在学生描述时用结构图整理在大屏幕上,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清晰。如果再配以精美图片,学生就会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感人至深的《出师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军事家政治家的形象;《邹忌讽齐王纳谏》展现了一位善于纳谏的谋士形象。勤劳实干、坚持不懈的愚公更是多少年来让人敬佩;花木兰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矫健英姿让人过目难忘;……这些形象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让学生在朗读后对这些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去感受这些精彩故事带给我们的情节曲折之美、形象鲜明之美,以及从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神采飞扬时,他们已获得了美的感受。我们的教学也正走向成功。
一些精美的写景的文章,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用自己话对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加以描述,感受文章的图画美。同时用大屏幕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或动画,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头脑中的画面更加直观,更加清晰,当他们用语言来描述的时候就会更加准确,更加形象。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鲜嫩的青草,飘落的红花,色彩鲜明,动静结合,似乎在我们眼前已展开了一幅美的图画;如此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桃花林的图片,会给学生更为直接的视觉体验。“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伛偻提携”的滁人游,用极少的文字却为我们形象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以“素”饰“湍”,水白如练明净轻快,以“绿”饰“潭”,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
一个一个的故事,一幅一幅的美景,教师或用动画,或用图片,或用结构图对其加以展示,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用语言进行再创造。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本文字的描摹、转述等加工后更深切体会了作品的形象美、图画美,从而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记诵”则变得更加容易了。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情感美、思想美的熏陶中学会品味。
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很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它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的主题,不受时代、社会、阶级的限制,能穿越时空,流传千古。就像琼浆玉液,越久越香醇。而感受理解这些情感和思想,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初中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初中古诗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力图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多媒体技术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如用图片的切换来展现文本中迁客骚人的悲和喜的情感历程,再用两幅图片展示范仲淹的生平经历,突出他由一个边疆军政大臣被贬为一地方小官后的人生态度,通过对比可帮助学生理解《岳阳楼记》中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忧国思家深情,可以展示杜甫写《春望》的背景。而这些方面的资料,还可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去搜集、然后加以整理,再在课堂上用PPT进行展示。这个过程让他们自己来完成,不仅学习了知识,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体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用来为语文学习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0:06:03 | 只看该作者

文言文中的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在品读这些重点语句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总目标。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繁简、抽象与具体之间实现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限制,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引起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引领学生去品味、去欣赏美,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4],切实落实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的要求。

结束语:当然,多媒体的应用也应恰当,适度,在教学中它只起来一个促进作用。我们不能把一节语文课变成了动画课,也不能用播放课件代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在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恰好地补充相关的音像资料,对学生深入体悟文本感情,获得美的享受是不无裨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4: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