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下语文生成性课堂的动态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08: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英才学校 马继红 张福顺



【摘要】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这种需要正是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在整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吸纳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崭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开放  动态  生成性课堂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预设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从如何处理教材和教学过程方面,对语文学科的生成性课堂作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开放教材,促使课堂动态生成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

1.开放教材,创设新角色

创设新角色是在课文原有角色的基础上,增添新角色,让学生扮演或担任。由学生参与课文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自主地感受理解。例如学习《桃花源记》一课,让学生担任记者,来到桃花源的现场进行采访。小记者们的问题还真不少:“请问渔人,你来到这个地方,第一感觉是什么?”“请问桃源人,你们是否愿回到外面的世界?”“如何开发桃园,请谈谈你的设想。”……面对小记者们的提问,扮演渔人、桃源中人的同学一一作答。采访完之后,记者们马上作现场报道或写新闻报道。这样,让学生通过体验新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情景,自始自终处于人为创设的大语言交际场景中,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课文和学生的深层对话,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教学中生成了出人意料的新体验、新思维。

2.突破教材,设计新的训练点

这个新是有新意,能够启迪新的思维,新的想象,富有诱惑力,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笔者在《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尝试着设计了新的训练,让学生与课文之间做了一次情感交流,深有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打动学生心灵的感触。

《斑羚飞渡》是一篇极其悲壮感人的散文。我在备课中反复诵读此文,每次都被斑羚种群那种最本质、最原始、最淳朴的自救自生精神感动得潸然泪下。镰刀头羊、老斑羚那种为了种群的生存,毫不畏惧、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较圆满地欣赏了《斑羚飞渡》一文的精妙之后,我尝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探讨。我给学生布置了书面作业,要求以"这是一次──飞渡"为题,完成一篇课堂随笔,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填写情况可谓是百花齐放,如"生死抉择的"、"跨越生死线的","超越生命极限的"、"心灵升华的","启示人类的"等等。学生一改往日作文的头痛惆怅,写起来神采飞扬,妙笔生花。由此看来,学生经过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后,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和心灵的震撼,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的最佳表现,是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说教所不及的。

3.不拘泥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美学,甚至流淌着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向邻近学科开放,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感受贝多芬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面对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他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在悲怆激昂的音乐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在阅读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内心体验。音乐元素的引进,有力的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4.发散教材,拓展阅读

语文课仅仅靠课本是不行的,必须把书本变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开放必须是有机的、有效的。所谓“有机”就是课外阅读不仅要与课文相关,而且阅读是由教师引导、有时间保证,有读后反馈。所谓“有效”,就是学生进行的课外阅读确实丰富了对课文作研究的材料,有助于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率。教学《荒岛余生》时,在通读课文之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鲁宾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到第二课时深读时,学生由于及时了解了这一故事的详情,丰富了研究材料,课堂交流时表述的头头是道,取得了良好的、出人意料的阅读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体验,了解更多的知识,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开放教学过程,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应让教学过程走向开放。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艺术地将教学常式和变式相结合。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及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1.灵活的板块设计,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设计教学过程往往丝丝入扣,环环相接,追求精致完美,滴水不漏。而从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应该向“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板块型”教学设计转变。在教学中可将教学分为若干板块,每个板块之间没有纷繁的头绪,没有生硬的环节,板块之间可以随机自由调整。这样有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例在执教《春》一文时,我根据学情反馈,发现他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上课时,我及时作出调整,把“字词教学”板块挪后,把“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板块舍去,直奔重点板块,进行品读赏读的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欣赏课文,品味课文,使他们享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

2.引导自读自悟,使课堂灵动飞扬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在教学中,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不同,所以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常常因许多不同声音的存在而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例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同学们尽情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安塞腰鼓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它置死地而后生,它充满激情与力量,它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学生读出了涌动的灵气,这样的自悟自得,抛却了固定程式的束缚,使课堂中自由陈述的气氛很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表独特的见解,张扬个性;分享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生命的色彩。

3.倡导“质疑──探究”学习,促使课堂动态生成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扎扎实实地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读文章,并且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

总之,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经历,我们无法预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甚至与预计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将其作为一种新的、不可重复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生成新的知识,有新的收获。

由此,我们深切的感悟到,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细心地呵护学生,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充分发扬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主要参考文献:

《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王升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5第二期

编辑短评:课标的理念之一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可以说是我们孜孜追求的语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对此,本文作了富有启示性的阐发与演绎,从教材使用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作了探讨,提出开放的语文课堂,绝不是封闭的,应该具有动态生成性。(雨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2 09: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