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QQ软件对校本教研困境的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2:2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QQ软件对校本教研困境的突破
摘要:当下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是陷入困境的,其校本教研的研究选题遭到专制、研究过程中主体迷失、研究效果虚无空泛等等。站在“日常生活”的哲学视角上来分析,这些困境的产生是因为教师基于日常生活而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沉醉于日常生活,教师对校本教研这种非日常生活缺乏本源上的动力;因束缚于日常生活,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常常敷衍塞责、言不由衷,甚至只是追求教研所能带来的附加利益而放弃教研的真正目的。QQ软件的虚拟性、共享性及它本身已经日常化等特性,可以在教师日常生活与校本教研之类的非日常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暂时性避免日常生活的许多限制,从而有效突破校本教研的困境。
关键词:日常生活;QQ软件;校本教研;困境
一、校本教研的困境
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以及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校本教研”的热潮席卷而来。顾名思义,“校本教研”是针对本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展开的研究,其研究主体自然就是本学校教师,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并最终落实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校本教研的理念是先进的,其意义是深远的。因此,它在各类学校的发展中确实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可是冷静下来反思,校本教研的困境也是越来越突显了。
1、校本教研活动选题的专制压迫
教研活动的起点在选题,确定研究的问题或主题。然而,当下校本教研的两大主要形式都在选题上产生了问题。
其一,课例研讨(公开课、示范课、师徒课、同课异构课等课型的听评)。学校为了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研究,特制定了相应的教研制度。如每周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开展活动,在人员方面规定新教师、青年教师等必须上研讨课等。基于这样的制度,每学期伊始,学校就要求定人定时间定地点的做好教研计划。看似合理可行,可是这里暗藏着巨大的隐患,那就是这些计划没有确定好研讨的内容,更没有针对学校所存在的问题确定好研究主题。其结果就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新课上到哪儿就以哪儿的内容来上研讨课,什么主题流行就跟着讨论什么主题。“每周一次的教研课,多数又成了一种‘表演课’:轮到上教研课的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并多次试教,待到上教研课时,便在台上尽情展示其‘教学风采’”。[1]课后大家一起研讨时也没有一个中心,东拉西扯,泛泛而谈。这显然是教研制度的专制压迫下的选题,给校本教研的发起埋下祸胎。
其二,课题研究。由于知识结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原因,教师不易找到自己的研究选题,发现不了问题。可是有些学校或教研组领导为了自身的地位、为了学校的声誉不甘在校本教研的热潮中落后,便寻求外来专家的指导,选出一些“大”而“尖”的课题。“他们对于那些理论性强、涉及面广的课题往往情有独钟, 而对那些‘小’而微观的课题则无兴趣, 甚至嗤之以鼻。”[2]而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把任务下达给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学校教师。在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相对薄弱的教师,再遇到一个自己不熟悉或是不合自身实践的问题领域,却被要求做出深入的研究,自然只能勉为其难,东拼西凑,做做样子。这种行政干预的专制选题行为,显然也是违背了校本教研的初衷,难有作为。
2、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主体迷失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其主体自然该是学校的教师。然后在教研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却是学校教师的群体迷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2:25:36 | 只看该作者

表现之一,被动让位。学校领导请来校外专家从选题到实施进行“全面指导”,学校教师被迫交出了研究权,几乎成了校本研究的看客;有的学校或是将课题交给所谓有经验有研究能力的个别教师,校本教研成了几个骨干教师的舞台,大部分教师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
表现之二,主动让位。课例研讨本是同伴互助、共同成长、有效提升校本教研实效的形式,可是许多教师在执行时主动偏离了研讨的轨道。上课例的教师出于种种考虑,课前做足“准备”,课堂上的所有情况预设的非常“完美”;评课的教师在集体评课时“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充分发表意见,而是只讲优点和长处,或者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套话,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即使心知肚明也往往避而不谈,这样就使存在的问题不能够被充分地揭示出来;有时即使提到问题,也只是在发言结尾的时候轻描淡写一下,或一句带过,或避重就轻,甚至找理由掩盖。”[3]这种个人造作、集体失真的教研活动都在教研过程中主动让出了主体地位,使活动浮于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一句空话。
3、校本教研活动效果的虚无空泛
校本教研追求的是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最终在研究中成就学生、成就教师自己的愿景。然而当下很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却非常低效甚至是无效。因为他们的选题是被动的,研究过程是敷衍的,“大部分是从理论的假设出发, 为证实这一假设的可行性、科学性而进行阐述, 回避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有的为了实现顺利结题甚至有意编造数据。”[4]这种境况下展开的教研,其结论自然就停留在虚空层面,没有实效。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课题结题后连本校都没法去运用自己的研究结论。
二、日常生活视域下校本教研困境分析
“日常生活”是20世纪以来,哲学家们放弃抽象的理论思辨,转向现实生活后所得到一个重大成果。赫勒将“日常生活”界定为“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5]我国学者衣俊卿教授对日常生活的解释是:以个体生存和再生产为宗旨的生活资料的获取与消费活动;以血缘和天然情感为基础的个人交往活动;重复性的日常观念活动,它包含饮食男女、婚丧嫁娶、个人间的礼尚往来等。因此,“一般说来,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存直接相关,它是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在这一活动领域之外或之上矗立着非日常生活世界。”[6]日常生活是一种感性生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自在自发的生活模式,其特点主要有重复性思维,凭借传统习俗、经验常识、人情世故等进行实践,排他主义——“日常生活的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跟着利益转。置身于日常生活中的人,决定和制约他活着、生存、人生乐趣、理想、幸福、自由、权力、价值尊严的种种要素和条件就是所谓的利益。”[7]正是基于这些特点,日常生活“为人提供熟悉感、安全感和‘在家’的感觉”。非日常生活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图式,是以个人参与政治、经济、公共事务等社会生活领域以及进行科学、艺术、哲学等精神生活为内涵的理性生活,[8]它以反思性、创造性为主要特点。非日常生活“旨在维护社会再生产或类的再生产”。[9]对于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个人而言,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都属于他不可缺少、亦无法回避的生活。可是日常生活是前提性的存在,是“人的本真存在的自在自为的存在方式和对象化方式,是人类存在之‘根’”。[10]列斐伏尔也指出,“日常生活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进行的根基与纽带”。[11]
作为一名教师,其日常生活可大体分为校外日常生活与校内日常生活两部分。校内日常生活主要是指在学校内长期周而复始地工作所形成的活动图式、传统习惯、经验感受等。以此来观照一个教师的“工作”:常规性的按时进出校门、认真备课上课、好好批改作业等都应归为日常生活,而真正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需要反思性、创造性思维的,相对而言应归为非日常生活。而校本教研这类非日常生活显然是要受教师的日常生活所影响的。
第一,日常生活能为个体提供安全感、舒适感、“在家”的自在感等,所以个体是倾向于沉醉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这也为校本教研在起点上缺乏动力的现象找到一个根源性的解释。之所以大多数教师总是难以找到教研的主题,而在被迫接受某主题的教研活动中又总是持一种敷衍心理,是因为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日常世界,习惯于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主的自在活动图式。而对反思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持有一种天然的拒抗因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2:25:4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日常生活是感性的生活,每一个教师在校本教研中都会基于自身的传统习俗、经验常识以及人情面子等进行判断选择。比如,考虑到不能把自己教学困惑或问题暴露出来,否则会被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于是上课例的教师自然会把自已的课预设的非常“无瑕”,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预料之中。再如,每位教师都浸染在我国传统的人情化礼俗文化之中,面子、人情、权力等传统习俗随时随地都不自觉地对自己判断起着决策作用。于是教研中不积极也不消极成为最好的处理方式,也最能保持最好的同事关系或上下级关系。“人都喜欢听好话”,所以评课时讲点好听的,讲点表面的;“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评课时轮到自己讲才讲,点到为止,讲多了就可能得罪他人,也可能暴露自己的错误。基于这样的日常生活的日常思维,校本教研的过程也就必然导致主体移位、让位的现象了。
第三,日常生活是具有排他性的。赫勒就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常行为是奉行实用主义的。“实用主义意味着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理念与实践的直接统一,自在对象化的意义直接呈现在它的用途之中。实用主义使人只能凭着给定的性质、能力和特征,才进入世界之中,他最为关心的是他在生存中的个人利害。”[12]因此,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前,教师内心不自觉地会产生“这次教研活动对我有何意义?”之类的拷问。于是校本教研中有人追求名利就可以理解,而教研实效的虚无也可以得到解释了。
三、QQ软件突破校本教研困境的优势
日常生活是人类社会结构金字塔的第一层,是不能被忽视的,否则许多非常日常生活的活动很难开展。校本教研要突破当前的困境就必须在教师的日常生活这一前提性要素上思考策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软件在这方面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其中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QQ软件就是杰出代表。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网络的即时通信软件。它支持在线聊天、离线传输、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群聊天室、QQ邮箱等多种功能。基于这些功能,笔者以为QQ软件在突破校本教研困境方面有优势。
1、它可以暂时性打乱日常生活的行为秩序,甚至临时摆脱日常生活中经验、习俗等因素的束缚。试想把一个课例的评课会场搬到QQ群聊天室,在这个虚拟的会场,大家不用再像之前那样面对面坐在一起。那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不用再按次序,也不再需要在一次发言中讲清自己的意思,完全可以是想到一点讲一点。尤其重要的是聊天者身份虚拟化后,可以避免面对面评课时因人情、面子、权力等传统习俗、经验等因素所带来的束缚与尴尬,让每一个人敞开心扉,讲出真心话,指出问题所在。在这种虚拟而又真实的会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会使讨论层层深化,从而解决问题或是发现问题。这样在校本教研的选题或研究过程的主体参与度方面取得轻松突破。
2、它可以拓展时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日常生活非日常化,非日常生活日常化的效果。当下诸多学校校本教研(主要指听评课、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执行时都是在规定的地点、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教研也就结束了。这种教研制度压迫下的非日常生活,教师都不愿带到日常生活中,给日常行为带去干扰。当我们利用QQ软件,把课例视频、文件资料、研讨记录、研讨主题等内容共享到群空间后,我们就不必在有限时空里把教研活动不了了之。因为在群共享里,你可以随时调出相关内容观看甚至反思,当你偶有所得时还可以继续分享你的观点。这也许又能引发新一轮讨论,使研讨不断深入。而这里的“随时”,有可能是在家里休闲时,也可能是学校日常工作的空隙中,甚至是行走在道路上的一个瞬间等。可见QQ软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宽教研的空间、延长教研的时间,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偶尔反思所得,把非日常生活以不自觉方式潜入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更有甚者可以让人在日常与非日常的转换中体验到成就感、快感,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意识与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22:25:44 | 只看该作者

3、它可以警醒教师,促使其不断去超越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突显的是在既成境遇的重复性、非反思性的活动图式,因而其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创造性。我们必须要超越教师的日常生活,可是“改变教师的日常生活也就意味着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操作方式,使教师的日常思维或经验思维转换为一种非日常思维或‘反思性思维’,使教师的日常实践、日常行动转换为非日常的实践和行动。又由于教师在以反思性思维和实践解决问题时,往往会遭遇大量的来自‘制度’方面的羁绊和牵制,所以转换教师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个改变思维的问题,而是一个‘处世’的态度问题,是一个以何种方式对待‘制度’的问题。”[13]所以要真正实现这个转变,最根本的力量还是来自教师自身的认识。QQ软件恰恰在这方面可以起到“点化”、警醒的作用,因为当我们利用这一软件来开展校本教研时,就会自动留下每个人的教研过程记录,而且这些活动记录就像是档案一样可以查阅。这种情况下,某个教师或许在无意中翻看到自己每次活动过程表现后,感觉自己应当认真对待,不能每次教研活动都这样低级式重复。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活动记录(档案)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教师群这个课题是追求什么的,迫使研究主体碍于“面子”而在校本教研的实效上有所突破。
总之,因为QQ软件的虚拟性、共享性及它本身已经日常化等特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架起很自然的桥梁,暂时性的摆脱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约束,从而在突破校本教研方面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20: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