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1:5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合资源巧用网络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摘要】:在这个网络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探究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等一体的功能,有效改善数学课单纯依靠书本、黑板的传统刻板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巧用网络    整合资源   设计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指出:网络的广泛应用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且不受时空限制,为一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交流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为实现网络在课堂教学的适时性、交换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共享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探究的平台。
怎样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呢?网络的出现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的生活情境图、动画等,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数学源于生活,反之又为生活服务。从而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随之而活力四射。
一、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动手寻找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一堂课上得轻松不轻松,学生兴趣高不高,与教师设计的课中活动密不可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面对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数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一个有数学思想的老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具有学习数学的技能。
用好教材,设计好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摸一摸、算一算、摆一摆、找一找等活动,需要我们探究的数学问题的答案就会自然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上课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拼图形,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接下来,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刚才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小手争先举起。一位同学回答“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听到这个回答我没有急于给予评判,而是拿出两个不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继续拼摆……这个时候有同学说话了,说“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这句话是错的,应该这样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接下来的结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自然就总结出来了。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学得很轻松,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了数学学习中的规律,记忆深刻,应用起来灵活自如。
二、巧用网络,整合好资源,让学生动脑发现规律。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学有所获。新课程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面对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们在使用时切忌“拿来就用”。将别人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思想,整合到你的课堂中,为你的课堂教学服务,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1. 巧用网络资源,变静为动。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圆锥体的体积》时,借助falsh动画,学生经历和明白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对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在观看falsh动画的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会了从他人的操作中捕捉信息,梳理思路,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21:53:46 | 只看该作者

2.借助网络平台,充实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不受时空限制的同行之间的资源共享,名师的优秀案例、课件,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充实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例如:针对我的学生对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中的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理解模糊等问题。我在上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做了棱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所占空间的大小。动手操作完成后,我左手拿着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右手拿着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几分钟后,学生的回答分别是:10个、100个、1000个……就在学生疑惑哪个答案对的时候,我展示了网络中的falsh课件,将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清楚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用1000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水到渠成的总结了出来。
三、学练结合,筛选好资源,引导学生动脑总结规律。
在数学课中,我们先是从数学知识中探究发现规律,反过来又用发现的规律解决数学问题。会学习数学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发现和应用规律。数学这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条理性,面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如果你掌握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总结出了此类问题的特征,不论条件怎么变化,问题总会迎刃而解,你也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分数应用题中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第一类: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 .这个儿童体重多少千克?等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第二类:美术小组有25人,比航模小组多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等量关系式:航模小组+航模小组×    =美术小组 或航模小组×(1+ )=美术小组。第三类: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 少4吨,第二次运走它的20%,这两次刚好运走这堆煤的55%。这堆煤共多少吨?等量关系式:这堆煤的总重量×(55%— —20%)=4。解答此类问题要根据关键句子找出等量关系式,也就是弄清楚已知的这个量是看作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都会准确的解答出来。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同一类型的练习题有点少,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正好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经过例题分析,分类多练,数学技能会提高,数学建模思想会慢慢形成。
总之,本着“学生动起来,课堂更充实”的理念,让我们利用好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和学生一起心动、行动、互动,在数学王国里探究发现规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我们的课堂因网络而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因网络而学得有滋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9 09: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