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你能证明性质2吗? 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
启发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寻找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并且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辅助线完成证明。
板书学生证明。
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应用意识和模仿能力;发表见解的勇气。 分析性质1的条件和结论,并转换成数学符号。学生证明
模仿证明性质2。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有助于规范学生对性质的符号表述,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 学生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后,拉开压扁的结果。实现快速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
使用拉幕功能逐个呈现方法分析。
预设了三个“转到页”按钮,根据学生回答的辅助线方法,转到相应图形及方法。然后学生在白板相应位置写出证明过程。
问题解决
你现在可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知道:当铅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又经过直角顶点时,铅锤线与斜边上的高线叠合,即斜边与铅锤线垂直,所以斜边与梁是水平的。 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决节前悬念 学生发言。 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到缩略图1开始问题情境,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实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6,则它的周长为 。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6°,那么它的底角度数是 。
3.如图,在△ ABC中, AB = AC,点D 在AC 上,且BD = BC =AD,求△ ABC 各角的度数.
评判问题1、2答案。
参与问题3的讨论,引导讲解。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
重在让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规范证明书写格式。
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应用性质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的意识。
独立解决问题1、2。讨论问题3。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巩固所学的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 所有练习都没有预设答案,学生或教师直接写在相应位置。第3题,学生整理出过程后,拉开遮盖的正确结论。可以正确、快速呈现结论,规范证明书写格式。
变式训练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另一边长等于6,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
2.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6°,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度数是 。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那么它的另外两个角度数是 。
4.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点D为BC的中点.
(1)猜想一下:点D到两腰的距离DE与DF相等吗?
(2)如果DE、DF分别是AB、AC上的中线或∠ADB、∠ADC的平分线,它们还相等吗?
(3)如果将点D沿AD由D向A运动到D′那么点D′到两腰的距离还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巡视观察,进行个别辅导。给出答案。
要关注学生能否正确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否注意到有可能的多种情况。 思考解题,交流答案。 运用变式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 使用拉幕功能逐个呈现练习题。用白板笔直接填空或修改。
小结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