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快乐遨游信息技术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生快乐遨游信息技术课堂
【摘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孔子的语录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学习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门工具型学科。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快乐地遨游在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单调、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乐不知返”是信息技术一线教师长期研究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入、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营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遨游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快乐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单调、枯燥的课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停留在上网聊天、游戏,对课程知识内容不感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兴趣由上网聊天、游戏迁移到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上面,这就需要信息技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把原本单调、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创设成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意学习并在快乐中学习,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遨游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开课导入要新颖、有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如果课堂导入设计的新颖得法,不仅可以巧妙的创设生动、有趣、丰富的教学情境,同时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讲解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笔者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的,让学生先观看教学视频“信息技术的影响”。学生被信息技术的“无所不能”深深吸引,学习兴趣高涨。这就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未来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等问题。这种视频导入方法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情境创设巧妙得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淡化技术,还能提升教学内涵,提高教学效益。比如在讲解Word窗口大小的调整时笔者创设了另一种情景,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天井湖公园的图画,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对,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假山、休闲的人们,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1:24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在讲到多媒体信息加工与表达——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一节关于声音和视频处理这节课时,首先用任务展示,让学生对了解声音处理的常用软件(会声会影、超级解霸),可以对声音素材和视频素材进行创建、获取、编辑及格式转换,向学生介绍处理视频素材的线性与非线性编辑原理,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编辑视频素材的常用软件等。然后教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唱一首歌,用音频制作软件将这首歌录制下来,导入计算机,然后用会声会影打开刚才录制歌曲,加上一段有教师已经准备好的用DV机摄录的一段场景视频,在会声会影软件里进行编辑,将录制的歌曲音频和视频素材进行合成,同时在合成的视频素材中添加歌词,这样可以产生一个由学生自己演唱、制作的MTV,最后保存文件。结果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整节课都非常投入,这使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益。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表现出参与度高,学习兴趣较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体系[2]。小组合作形式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用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小组划分并非简单的分成若干个组合,其中很有学问和技巧。
首先,分组不但要注意从知识能力方面来搭配,更应该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之间有亲有疏,这是个很客观的问题。
其次,分组要教给学生协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应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小组成员有效的独立学习是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前提。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不光要做好指导,还应注意适时的参与到学生活动小组当中去,去倾听学生的讨论意见、跟他们进行某些操作,发表一些意见等。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开放搭配”使小组合作热情高、有较高的亲和力,小组成员在学习合作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制作多媒体作品一章时。如果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制作作品则需要耗费至少4~5课时。而且还不一定会制作出出色的作品。而教材给定的时间仅仅是三课时。这时候分组合作的方法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和每个班级的人数不同。每4~6人分为一小组。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选出一位同学作为组长。组长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代替教师行使一部分责任。例如:小组精细分工、对组员的褒奖与鼓励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1:3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先在组内讨论确定作品主题,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比较合理的分工方法是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分工项目。例如善于网上搜索的同学可以进行素材的收集,善于使用应用软件的同学可以进行素材的处理,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为作品添加新意与创造亮点,而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同学可以把握住作品的主题与脉络。最后由综合实力较强的同学负责作品的整合与发布。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制作流程就形成了。
在作品素材初步集齐之后,小组合作的第二个优势也显现出来,那就是协商讨论如何改进、完善作品,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最终的磨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提出一定的要求,不能放任学生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作为。
四、采用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一论述为新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3]。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节、改进教育质量的作用,建立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历来缺乏重心,这是由其目前的课程地位所决定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起与发展是以时代发展为背景,以国家与社会对人的技术素质提高需求为动力的,我们的评价如果再像其它学科那样仅仅寄托于考试式的横向比较,必然会形成缘木求鱼的矛盾结局。只有回归课堂,回归生本,回归评价的本质价值,才能找到评价的实效。这样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不当裁判,仅仅作为一名组织者来发挥作用,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便大胆直言,完全放开,课堂中的拘束呆板现象荡然无存,整个课堂气氛紧张活泼,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高[4]。
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章有个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做完后,设计如下评价交流环节:
①学生互评:说说他的作品怎么样?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②学生自我阐述: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哪些地方自己比较满意,哪里还不满意?        
③师评:补充观点。
④继续修改作品。
⑤下一节课,在教师课后批改后展示优秀作品,被选作品的创作者当众演示,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最为熟悉,可以很好地讲解,同时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度评价的方式。
在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发现别人作品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不同要求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互评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正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提高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操作方法。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