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教育传播学视角论信息技术对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5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育传播学视角论信息技术对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影响
湖南吉首市湘西州民族中学杨清国
【摘要】当前, 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新型的学习环境, 在这种环境之下, 学习者的认知学习过程有什么变化? 信息技术能为学习提供哪些支持? 本文试从教育传播学视角出发, 并结合认知心理学、相关学习理论,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学的认知活动作一些分析探讨。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    信息技术   高中生   认知发展
  
    由于高中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尚处于发展期,学习欲望和模仿能力均较强,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生认知的应用,对高中生的认知发展造成相当的影响。本文拟从教育传播学视角,依据传播学的一些经典理论,辅以认知心理学、相关学习理论的相关成果,探讨信息技术对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对高中生认知发展的影响,可能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符号传播多元化,提供具体形象的表达,发展学生观察、注意等能力;信息技术突出信息传播优势,优化认知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支持多种传播结构模式,丰富认知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
    一、信息技术使信息符号传播多元化,提供具体形象的表达,发展学生观察、注意等能力
     传统的教与学是以教师、教室、教材“工作坊”教学为主,传播符号无外乎就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教学媒介以教材、黑板等为主。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通过视频技术包括视频数字化的处理、信息处理数字化、信息存储光盘化、信息储存网络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学习资源系统化等综合处理,有着多样性、趣味性、实时性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某些不足,为教师提供丰富而形象的表达工具。例如在中学的物理课《分子热运动》这一章中,按常规教法一般来讲都较抽象、枯燥、乏味,所以学生除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外,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乐趣。但是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优势来辅助学生的学习,情形就不同了。信息技术资源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有视觉感知带动想象,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不仅能很快地抓住实质,而且还留有广阔的创新性思维空间,由被动型学习转化为主动型学习。学生在认知时,还可以通过MSN、微博等通讯传播工具,参与到媒体互动,不仅很好的弥补了时间限制的差异,也有效达到了趣味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单纯靠文字描述和口头传播相对比较难表达,多媒体信息技术教与学可以通过图文有效突破这一难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有明显的帮助。例如,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圆锥的概念和性质》内容时,就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从观察动态显示过程中积极思维,然后从中抽象出圆锥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并用发生式定义法给圆锥下定义。这种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的良好迁移情境创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0:04 | 只看该作者

    图形、声音、文字和三维画面等元素究其本质都是符号。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渠道,提供了更多类型的认知符号,对于符号解读行为,传播学倾向于用“解码”这一概念。“解码”也叫“译码”,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高中生对于大量各类型网络符号的接触,无疑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各种类型的符号及其组合的解码能力。心理学家的研究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研究计算机游戏对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坏境中的个人角色扮演游戏往往是在一个视角化的坏境中,要求玩家对一系列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尽快做出决定完成任务。研究者发现经常玩电脑和网络游戏的学生在空间表征、视觉注意力等方面有所加强。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并没有证据支持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长期的认知技能有促进用。
    二、信息技术突出信息传播优势,优化认知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高中生寻求信息、释疑解惑和娱乐休闲的重要媒介。例如,当需要了解一个陌生的词语时,从网上搜索以获得结果往往比翻阅词典更迅捷且所得更多。网络,因此成为高中生认知实现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及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学习资源进入课堂,使常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为高中生认知开辟了令人向往的广阔前景。信息技术及网络媒体方便地呈现、处理和存储五彩缤纷的数字化材料的新一代教学媒体,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个灵活的平台。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特点:首先,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是一个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反馈迟延,而且是通过其他通信系统。与此相比,信息技术媒介的传播系统通常本身即具有双向渠道。其次,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传统媒介的功能大多是单一的,信息技术媒介则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丰富多样的传播功能融合于一个系统之中。再次,媒介资源的丰富化。这是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巨大成果。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方式。数字化以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互动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传播过程的基本元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信息技术及网络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它的传播优势是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而在传统教与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提供给学生的感性材料有限,信息技术及网络媒体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再现历史场面;表现宏观和微观世界;表现高速和低速运动;展示复杂的工艺过程(如爆炸、细菌活动、生物生长等)及一些特殊性的实验(如对于一些实验耗时长、污染严重、危险性大、药品缺乏等不可能在课堂中演示,也不能课后让学生做的实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播放视频)等。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不仅能提供各类感性材料,且能促进学生成功地感知,通过媒体材料画面的构图、镜头的相接、颜色的对比等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习者有效进行辨别。
    有了感性经验,还必须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提供实际事物形象、声音等间接地具体经验,还能帮助学生综合初步的经验,例如,许多学生看到过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他们能观察到播下种子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许多情形。现在,他们把所有这些经验综合起来得到关于植物生长的概括性的概念。一部能呈现相互联系的多个过程的视频,对于学生综合各种经验以获得有意义的抽象概念来说,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传播过程双向性的增强将大大改善传统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多媒体信息技术为高中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传播资源的丰富为更多的学习成员、群体和组织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了基础条件,优化认知途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0:09 | 只看该作者

  三、信息技术支持多种传播结构模式,丰富认知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方式多元化
    高中生传统学习主要以听教师讲授为主,结合阅读课本、课外书籍等来获取知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生的认知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会更加丰富。如课堂教学,组织学生有目的阅读专题网站、观看视频和浏览网页,广泛接触信息,然后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和分析问题。再如课外学习,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以教材、教室和教师为中心的限制,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与资源,邀请学生参与,使老师跟学生都处于激活的状态,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如笔者对大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近八成以上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短信、QQ、E-MAIL、MSN等虚拟沟通工具与人交往。若能将这些手段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老师和学生都将亲身体验技术与内容,不同媒介的融合,不同传播手段的采用,边学边用。课堂和课外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师生之间的互相传播,能够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需要不同的传播方式加以支持。所谓学习策略就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为了便于从传播机制的角度来考查网络化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其他参与者或坏境之间的信息互动方式将这些学习方法划分为四个类型,从而形成四种类型的网上教与学环境。
   (一)自主的传播环境:学习者主要从在线的学习资源中获取信息,基本上在不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发生交流的情况下达到学习目标。
 (二)一对一的传播环境:典型应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习者之间通过手机短信、QQ、E-MAIL、MSN等这样一对一传播方式完成学习活动。
(三)一对多的传播环境:典型应用是一人通过电子公告牌或电子邮件表,QQ群、网络视频等通讯工具向多人进行模拟课堂的教学过程。
(四)多对多的传播环境:最具魅力同时也最具挑战的网络学习环境,其典型应用如利用电子会议系统实施的合作化学习、利用多用户空间技术实现的协同实验室等。
我们可以试着将以上四种可供选择的网络信息交互机制按照其对以上四类网上学习环境的支持程度加以归类,就得到了下面这个网上学习的应用传播模型
   以上四种传播类型中,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便于思考,直观性强。教师都是采取民主和谐的管理方式, 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 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打破以往课堂中单纯依靠语言描述形容事物的形状或者过程的现象。多媒体技术视觉、听觉兼备的特有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引起学生注意,然后产生强烈的观察力。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加快了学习进程,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高中生的教与学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的应用仍然存在弊端。譬如,首先,由于多媒体本身存在的神秘感以及可探索性,常常导致学生过多的关注多媒体这个形式,而忽视学科本身的内容,老师如果一味的播放视频,学生们就会停留在视频本身的趣味性。如英语课《Unit2 Sport ,Welcom》课堂上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播放视频时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视频一关转入相关知识学习时,便是叹气声一片。其次,信息网络技术历史较短,不符合学生们使用纸笔记录的传统记忆习惯,常常导致学生边学边忘,也导致学生浅阅读,深度思考的能力有所下降,花过多的时间停留在多媒体本身的娱乐性上。再者,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过多过久,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2:00:14 | 只看该作者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始终是一种传播的媒介,它具有热媒体的特性,可以囊括许多的信息并具备多种信息的传播方式,鲜活多样。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合理安排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 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传播效果。把学科知识信息用多种媒体软件进行设计处理, 给学生创设一个界面友好、资源丰富、人际交互、生动形象、网络运行的知识结构环境,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充分调动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并在教师构建的知识情景中去思考、认知知识的意义。信息技术能丰富高中生认知手段,优化认知途径,发展学生观察、注意等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清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学生认知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30 2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