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运用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便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观众通过声音,先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初中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感染、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激情满怀,表现出强烈的爱憎。以思想品德学科为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结合青少年的这一情感特点,采用声音手段,解决一些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二)图像的运用
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4]。图像也就是常说的动画模式,图像中的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地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其扣人心弦的声响,就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使教学形象、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认知活动,学生学得快、记得牢。比如在《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在讲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的时候,我会选择用《塞翁失马》这个故事,把它做成动画,学生看了之后,从其中体会出有的时候遇到事情要看的开,乐观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
(三)文字、图形的运用
文字的使用在教学中不可缺少,尤其是带有大量故事情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把一些故事情节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的观察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对象的知觉过程。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5]。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学生可以在观看图片的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电脑画面的动静结合,刺激学生感官,使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运用在课堂上的注意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一)恰当运用,切忌喧宾夺主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多媒体教学不等于高质量教学,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当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6]。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二)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结合
明确教育目的,更科学的认识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7]。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