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4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尼采的“悲剧人生观”及当代审美教育启示
吴小平  
【摘要】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视创造、超越为生命意义和幸福的核心力量。在城市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人类价值观形态各异。面对这般情景,我们应做何种选择。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之积极自由性恰好给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的生存以审美启示。
【关键词】悲剧人生观  积极自由性  审美教育
一、当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命样态
    当代人普遍生活在无信仰和信仰泛滥的双向轨迹上,随着城市文明的高调演进,许多以前可以作为信仰与真理的东西都被抛弃,几乎湮灭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给当代人的也仅仅是些简单的记忆和历史的描述。面对信仰危机,人类必须选择一条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样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马尔库塞对当代工业文明、城市化演进的作用和异化的本质的分析,对于正确对待和把握异化的规律和原因,清楚地认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剧人生观”有重要的意义。马尔库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机制的观点 ,联系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并加以发展和深化。他认为“文明对人的压抑并没有消除 , 反而有增无减 , 深入到人生存的各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机制更加异化 , 更具有压抑的性质。”[1]. 马尔库塞认为, 现代技术世界中, 除了为数不多的真正艺术活动外, 绝大多数是异化的。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种生存异化。
(一)被宗教异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统治阶级利用各种形式对人民进行管理和统治。在现代工业化社会里异化现象不断深化, 而且还表现在统治领域以及现代多元文化的传播和理念的众相繁生,但是人类社会永远不能没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为了一部分当代人的选择。然而信仰宗教是人类最虚无飘渺和充满幻想的选择,人类在虚无中抓住神这一难以触摸的偶像进行顶礼膜拜,并且诉说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诉求,以至于大多数信仰者成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动的人群、羞于表达、怯于前进,失去了和完全不理会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严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异化。
(二)、被理性异化
人类在宗教信仰面前无法得到和实现愿景之后,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开始回归到人体本身,考虑人类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过于猛烈,有演变成理性的奴隶。理性对人性的压抑,绝不次于宗教对人类的压抑。现代人不像以前人们那样, 反抗机器, 逃避自由, 而是可以忍受枯燥的工作, 并在劳动之外平息被压抑的力比多。“在操作原则统治下, 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的劳动工具, 而只有当人的身心抛弃了人类有机体原先所具有并追求的力比多主客体自由时, 才会成为这样的工具。”[2]在劳动异化的普遍化和统治力量非人格化的统治下, 使人们真正成为失去自我意识与批判意识的人, 而社会在其理性的统治下成了有意识的社会。
在理性主义的统治下,人们开始注重自我创造,相信科学万能,热衷于追求知识,而忽视了人的内心生活。“一切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过分强调理性的作用忽视人类内心生活的本真。于是,“生命被贬值,本能受压抑,法则统治一切,人类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乐趣”,[4]失去意义的人生也即收到理性迫害的人生,而那些被理性异化了的忘却了人生还有乐趣的人们依旧在不知道有无价值的情况下工作和生活着。
(三)、消费主义文化对人的吞噬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信仰神和相信科学及追求理性的尝试之后,又一次在城市化得冲击下忘却了自己以往的信仰,面对大千世界的物质诱惑和周围人群的生存实际状况要求,人类进入消费社会时代,消费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基本特征就是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社会的主题。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所诉求的价值、意义当然也包括审美价值、审美意义。不仅如此,消费社会消费活动的审美品格、消费活动对人的审美需求的满足,还被视为了根本品格和主导价值。消费活动中审美需求本质化、本位化,扼杀了人的多向度、综合性需要。人类又一次不得不选择属于当代人类的虚无价值观即追逐消费,从而毫无疑问地成为消费主义的吞噬和奴役对象。就此而言,消费社会审美失据、失范的时尚消费,在追新鹜奇过程中阻拒、剥夺了人们合理、有效、真实的审美需求及其满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49:30 | 只看该作者


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一)尼采的“悲剧人生观”的形成原因
(1)叔本华的人生观对尼采的影响
叔本华的人生观是一片悲天悯人、爱莫能助的凄凉景象,他把人等同于动物和其它万物;把意志、欲望和激情看作是人的本质;他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他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 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确立了意志却又扼杀了意志,确立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又泯灭了人的一切,使他的哲学走向了反人生的悲观厌世之路,所以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了人生要求摆脱痛苦的愿望,而没有起到革命的作用,反而掩盖了痛苦的真正根源。尼采对“悲剧人生观”的肯定,既是对叔本华悲剧主义和古希腊悲剧文化的继承的结果,也是对自身生命深思的结果。
(2)尼采的遭遇对其人生观的影响
尼采自身就是一位典型的坚忍不拔的悲剧式人物。他年幼痛失亲人,青年时期经受爱情失败和友谊背叛的双重打击,终生饱受病痛和孤独的无情折磨,但他却能以卓越精神意志撑持自己,一直不屈不挠地与生命中的痛苦战斗并且发挥旺盛的创作欲望。正如他本人所说:“对生命的肯定,甚至对它最奇妙的最困难问题的肯定:在其致力于追求最高形态的过程中,对其生命力之无穷无尽而感到欢欣的生命意志,这就是我说的狄奥尼索斯情态,这就是我所指的达到悲剧诗人心理状态的桥梁。在这个意义上说,我有理由把自己当做第一位悲剧哲学家——也就是说,与悲剧主义哲学家相反的哲学家”。[5]尼采的遭遇使得他认识到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他的强力意志哲学一方面禀承了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另一方面尼采是从希腊文化的悲剧精神中找到这一哲学起点的。
(二)尼采的悲剧人生观
在尼采的人生观中,尼采认为,人类在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和无法摆脱的灾难以及与生俱来的死亡惶恐时,人类作为渺小个体必然遭遇悲剧性命运,这种悲剧是与生俱来无法提前预知和选择的。但这种命运不是外在生命导致的,而是生命的内在部分,自觉地和积极自由的生命可以抗争,可以战胜悲剧,谱写出坚不可摧的人生乐章。
尼采主张一种悲剧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以肯定生命连同其悲剧和痛苦为前提,并且强调以生命的强力本身来接受生命的悲剧性,以酒神精神的亢奋和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命的悲剧,在生命悲剧的演唱中感受美的壮观和人生的升华。尼采认为,虚无主义者并不是不知道人生的痛苦和悲剧,只不过它以幻觉的方式麻醉了个体生命对痛苦和悲剧的体验,并且以许诺“天堂”的方式让人忍受现实人生的苦难。悲观主义者是看透了人生痛苦的,认为痛苦和悲剧具有生命的本原性,是生存意志自身的必然产物。但是悲观主义者却没有直面人生痛苦的勇气和力量,他想使人通过禁止生命之欲,即断绝痛苦之源的方式来克服人生的痛苦。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以否定生命的方式来对待人生的悲剧和痛苦的,这是生命力乏弱和衰退的结果。
尼采在肯定人生悲剧的同时,他没有产生悲观情绪,也没有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在缥缈虚无中寻求慰藉,反而将悲剧人生看作是走向幸福和真正有意义人生的必经之道。他以积极的、乐观主义的精神深信人生的伟大意义来源于痛苦,肯定生命,肯定悲剧人生意味着欢迎快乐,以及毫无保留地接纳悲苦忧伤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49:34 | 只看该作者

(三)尼采“悲剧人生观”的特征
(1)审美性
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它强调,“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神话恰好要使我们相信,甚至丑与不和谐也是意志在其永远洋溢的快乐中借以自娱的一种审美游戏。”[6]由于把世界和人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我们就不至于在人生悲剧性面前被它吓倒,而是感到生存还是可以忍受的。由此,尼采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一切都看作艺术品,或者说是在“没有艺术家的情形下所出现的艺术品”,整个世界就犹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艺术品供人们欣赏、观照。与此同时,尼采要人首先以艺术家的方式看待世界和人生,然后才以科学家的方式看待它们。因为尼采把解决人生态度问题看作第一位的,科学无法解决人生态度问题,无法使人类摆脱人生固有的痛苦,唯有将人生和世界看作一种审美现象,才能真正解决人生态度问题,才能使人敢于面对现实、直面人生。所以,尼采认为,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艺术家,然后才成为科学家,“科学乃是艺术家的进一步发展”。[7]通过“艺术家”态度的熏陶,“人们 可以放弃艺术,但不会因此而丧失从它学得的能力;正如同人们已经放弃了宗教,但并没有放弃因它而获得的崇高和升华的心境。正像造型艺术和音乐是借宗教而实际获得和增添的情感财富的尺度一样,在艺术一度消失之后,艺术所培养的生命欢乐的强度和多样性仍然不断要求满足。”[8]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是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的悲切程度,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在理性宗教的历史证明下,尼采明白,它们不仅无法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反而制造了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肉体病痛,造成了人类生命的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换言之,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的人生。
(2)超越性
尼采之所以要探讨希腊悲剧的诞生,根本的是要为战胜人生痛苦和人生悲剧找到一条出路。尼采自己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说明。尼采有两次谈到他写作《悲剧的诞生》的缘由。在《自我批判的尝试》中,尼采写道:“这本成问题的书究竟缘何而写:这无疑是一个头等的、饶有趣味的问题,并且还是一个深刻的个人问题。”“根本问题是希腊人对待痛苦的态度,他们的敏感程度,这种态度是一成不变的,还是有所变化的。是这个问题:他们愈来愈强烈的对于美的渴求,对于节庆、快乐、新的崇拜的渴求,实际上是否生自欠缺、匮乏、忧郁、痛苦,假如这是事实。那么,早些时候显示出来的相反渴求,对于丑的渴求,更早的希腊人求悲观主义的意志,求悲剧神话的意志,求生存基础之上一切可怕、邪恶、谜样、破坏、不祥事物的观念的意志,又从何而来呢?悲剧又从何而来呢?也许生自快乐、生自力量、生自满溢的健康,生自过渡的充实?”[9]尼采人生观中肯定其悲剧性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超越自我,肯定它并且超越它,这给悲剧人生提供了磨炼和提升了养分。生命既然存在着,就得赋予它某种意义和幸福,这种意义不是接受生命悲剧,诸如病痛,压抑等等,而在于焕发生命激情和冲力,与悲剧抗争,超越人生中的坎坷曲折,完成其灵魂不朽的悲剧杰作。超越一切生命悲剧。 所谓尼采关于人的更深层次的认识,通常也被视为其在这一问题上所实现的重要革命,那就是破除对人的任何现成的、抽象普遍的理解,将人诠释为一种自我生成、自我超越的无限开放的过程。按照这种解释,人之异于物(动物)的根本在于他永远是未完成的,他注定朝向未来、不断地超越自身,“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10]
(3)自由性
权力意志的这种超越性表明,尼采必然把人的本质看成是未定型的、未完成的,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尼采写道:我们的学说只能是什么呢?——没有谁能把人的特性给予人,无论上帝、社会、他的父母和祖先,还是他自己。没有谁能对以下情形负责:他存在了,他是被造成如此这般的,他处于这样的情形和环境之中。他的天性的宿命不能从一切已然和将然之物的宿命中解脱出来。他不是一个特别意志,一个目的的产物,不能用他去实现一种“人的理想或一种幸福的理想”或一种“道德理想”想要按照某种目的铸造他的天性是荒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49:38 | 只看该作者

尼采的这个思想突出地表明了尼采自由观的现代意义 。自由是尼采人生价值理想的最高境界。尼采所说的自由是人的生存实践所达到的能够自我肯定、自我超越的,给自己的生存赋予特定意义的人生境界。这样一种自由是生存的自由,生命的自由。自由意味着对“目的”的超越、对善恶的超越,意味着自创价值、自拟善恶。在尼采看来,真正的人生就是“超人”、是“自由”,是生命的喷发,是自我的肯定和超越。尼采对于生命压抑的理性认识是一种原则的能力,即设立根据的能力。但另一方面人总不愿意生活在紧张对抗的矛盾氛围中,因此人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要,首当其冲的便是人生自由。尼采以敏锐的感受力发现了人类的需要,并且大力倡导人类为自由而战斗。尼采也通过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为人的创造力展示了广阔的自由前景。   
三、尼采“悲剧人生观”的当代审美启示
(一)主体性
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而尼采也同样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在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个体完全自由化,因此生命便有旺盛和衰弱之分。你才始终注重自我提升,通过生命体验增强生命的力量,是作为生命个体逐渐变强,而生命力量的提升也就意味着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审美的人生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是一种审美现象。而此种审美现象需要自由人也就是人类主体去观察,去面对,去欣赏。通过主体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的人生痛苦,从而达到对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而培养和真正拥有这种能力则必须要发挥人类自身生命的主体性,运用主体力量去战胜和克服当代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困难,痛苦。一个实现了自我提升,在自我超越意义上成为了自己的“超人”,也就是一个自由的人。自由是尼采人生价值理想的最高境界。
(二)审美性生存
尼采把生活本身当成审美的艺术创造,当成诗性生存的赞歌和悲剧艺术的实际表演。他在《悲剧的诞生》中说:“且让我们如此设想自身﹕对于艺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来说,我们就已经是图画和艺术的投影本身,而我们的最高尊严,就隐含在艺术作品的意义之中﹔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我们的生存和世界,才永远充分有理。”[11]尼采“悲剧人生观”是把艺术和艺术家当做一种肯定人生的审美人生态度来看待尼采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一切都看作艺术品,或者说是在“没有艺术家的情形下所出现的艺术品”,[12]整个世界就犹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艺术品供人们欣赏,关照。正因为尼采视人们所遭遇到的一切为悲剧,而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这所有的悲剧,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诗性人生生存态度。可见,尼采把生命的悲剧性审美化,诗性化而拒绝了道德和理性束缚。
(三)把人生当做一种审美现象
尼采强调审美的人生之所以优于道德和宗教的人生,恰在于它内含着一种强力许可,把生命力的强盛作为了生命的标准。世界本身无所谓美丑,美只不过是生命强力的一种透视结果,是人生的生命力的一种映射。如果试图离开人对人的愉悦去思考美,就会立刻失去根据和立足点。自在之美纯粹是一句空话,从来不是一个概念。在美之中人把自身树为完美的尺度,在精选的场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一个物种舍此便不能自我肯定。它的至深本能,自我保护和自我繁衍的本能,在这样的   依然发挥作用。归根到底,人把自己映照在事物里,他又把一切反应他的形象认作美得。因此,尼采说“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13]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我们立刻补上美学的第二真理,没有什么比衰退的人更丑了,审美判断的领域就此限定了,从生理学上看,一切丑都使人衰弱悲苦。
在这里,尼采注重人自身关乎自己生命的意义,强调生命本身力量和美。追求精神强大和人生命的自由发挥。通过拥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去达到战胜人生悲剧这一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8: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