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6:5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辽源市西安实验 杨欣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如何学会阅读文章。
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方式和个性特点.他们在阅读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学生的具体阅读都有各自关注的焦点,都会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即使对同一篇文章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完成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使阅读活起来,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一、引导“爱读”。让学生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
预习中查找资料,弄懂字词意思,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初读中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交流、汇报。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了解三国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疾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的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
    二、引导“悟读”,培养学生“悟性能力”
   “悟读”应从“悦读”开始。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如教学《荷花》时,可引导学生品味“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a、“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冲、露、伸、探、钻、长……)b、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用力、使劲、一个劲儿、生机勃勃……)c、课件变化、播放荷花录象,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干什么?说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仿佛要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过引导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
    三、指导“研读”,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这将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讲,侧重感受揣摩训练。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画画、演演,运用多种感观体会语言含义,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探究语言规律,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哪些语句,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的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索,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习《军神》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沃克说刘伯承堪称军神?”这两个问题,让学生通揽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刘伯承的精神。这种自主性的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潜心读书,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着自己的见解,体现着发现者的愉悦。
注重“创读”,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6:52:18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求知的过程,学生个体千差万别,决定了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所选用的阅读方法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差别地解读文本,注重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阅读的再创造。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表达着内心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等,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产生火花,从而感悟文章语言中的内涵。在教学《美丽的小路》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美丽的小路找回来了,但怎样才能让它永远美丽呢?”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我让学生以《美丽的小河》为题,自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是课文中那几个角色,也可以另找角色。)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编了美丽的小河里,有一种仙鹤博士发明的“净化鱼”,把河里的垃圾都吃掉了,河水清清的。各种动物在河边、河里又唱又跳的——多丰富的想象呀!让孩子们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思维,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二)如何学会写好文章
         读是为写打基础。在读过文章内容之后,应学会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不同于其他文章的个性,通过概括特点是对文章的整体回顾,又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铺垫。
1、积累内化训练。结合情感的积累才易于被内化。因此阅读教学是促进语言材料内化途径。
2、说说自己在写同类文章时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阅读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步读写知识迁移的一个起点。他犹如搭在“读写”之间的一个桥梁,让学生跨过桥梁顺利到达知识彼岸。
阅读教学后,引导学生练习仿写、续写,趁热打铁,读写迁移,是练习写作的最后时机。如在讲完《三味书屋》一文时,仿写一篇文章《我的小屋》;学完《爸爸和书》一文,仿写一篇文章《我的爸爸》;学完《爬山虎的脚》一文,仿写一篇植物。从学到仿写,然后是创写,最后是学会写,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
如果说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方法,作文教学则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用。现在大部分学生写作文就感到头痛,无内容可写,写起来空洞、乏味。再就是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写起来杂乱无章,无中心、无条理。二、学生不注重大量阅读和背诵积累,谈何妙笔生花。三、学生脱离生活,要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人和事,身边的真人真事,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我的想法及做法,首先从内容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力。学生写文章无从下手,往往是缺乏观察,头脑中没有素材。是写作钥匙。其次,教学材料、组织材料。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后,我又叫学生围绕中心去选材,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新颖而又有说明力。哪些材料不能突出中心,哪些材料需要重点写、详细写,都要让学生自己先想好、安排好。比如在教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时,我先让学生想好写谁?然后确定中心,也就是想写人物的什么特点?中心确定好之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其他学生评说选材有没有说服力,帮助不切题的那些同学重新选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知道写文章时,都要围绕中心认真选材,避免文不切题、离题万里的现象发生。
3、巧设练笔,主动参与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第四小节时,我设计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夏夜真热闹呀!蝈蝈在唱歌,青蛙在打鼓,小朋友在葡萄架下听故事。这时你最想变成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变成弯弯的新月,为迟回家的人照明。”有的说:“我想变成一只青蛙,去捕捉稻田的害虫。”有的说:“我想变成一道彩虹,带着小朋友到天空去玩耍”……我让大家把所说的写在纸上,再配上美丽的画,并在小组中交流。这样的说写结合,主动唤起学生们的美好回忆,拓展想象的空间,进一步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外显。相互间的交流,还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同时也让“给予是快乐的”这一美好情感在学生心中深化。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其心态才能保持开放,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创造,个性化阅读才能闪耀出个性的光芒,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读这个世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5 04: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