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0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构建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5:3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构建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瓶颈和矛盾出发,分析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况,概述了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研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提出此标准构建的基本原则,探索区域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排序法等方法,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并对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进行精细、科学、规范的描述,进行多次的专家问卷咨询和访谈,构建了融合定性与定量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评估体系。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标准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对其建设与管理制定的并经国家及教育部门批准、认定的具有指导性、规范性的文件。以使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合理地使用硬软件资源,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教育管理、办公、教科研等绩效,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和生活信息化为重点,在信息化基础建设、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投入巨大,遇到的瓶颈和矛盾也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尚不完善,省、市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成型。因此,依据已经颁行的相关标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加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构建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应用效果的提升,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二、文献综述
㈠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况
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情况看,基础设施、师资培训和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是齐头并进的。从资金使用的情况来看,最初阶段,对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投入比较多;第二阶段,师资培训投入比较多;第三阶段,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致处于基础阶段。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高校是最好的,薄弱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师资培训和资源建设(开发)等方面,重点放在职业教育的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也开始着手资源建设的标准制定,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和建设的共享机制作一些探索。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文化信息化和生活信息化为重点,使江苏地区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需求与供给的双重调节、资源与功能的双重整合、做大与做强的双重目标、建设与赶超的双重任务。又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尚不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资源结构性匮乏,专业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准备不够、应用水平不高,等等。
㈡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研究现状
1.国外发达国家及我国教育信息化标准
考察国内外情况,教育信息化领域有许多标准。国际上流行的SCORM、LOM 标准和我国的CELTS-3标准皆为技术自行制定的标准,也大致为硬件条件标准(亦称为条件标准)。我国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此类标准是直接指向实施效果的,称为效果标准。目前国内有学者正着手研制介于条件标准和效果标准之间的新标准,即功能导向标准,简称功能标准。这些标准有其精细、专业的一面,但不能作为当前全面考量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标准。
目前,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研究在期待中也迅速开展。2008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信息化学习、教育和培训技术标准委员会第l7次全体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国际标准。目前该领域国际标准还处于研制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大力推动、参与该领域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在未来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目前,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和学习环境相关标准3个方面。尤其是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ISO/IEC JTC1 SC36中,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代表都对此给予了密切的关注,中国代表也作为项目编辑重点关注了这个领域的工作。
2.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评估)标准
教育信息化需要有相关标准的建设,来借以引导、规范及评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应当是教育信息化标准的深度研究和开发,正如从2002年9月至今国家教育部正在完善和实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一样,它是一种教育信息化的评估标准,直接指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
美国和英国的教育信息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两国较早地在教育信息化评估领域开展了研究并且获得了一些非常好的研究成果。目前,在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方面,已经成型并应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的STaR评估量表和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发布的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指标(简称SRF)。这两个评估标准就类似于我们要研究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评估)标准。
㈢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发展趋势
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发展呈现出:评估标准科学化,评价指标规范化,评价维度本土化,标准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注重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具体反映在标准指标体系设计上及其指标的描述上。
⑴在指标体系设计上的发展趋势是多级指标,每一级指标维度设计有多个表现指标,每个表现指标下又设计有多个水平指标。
⑵在终端描述上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其终端描述的精细化,具有可测性。
㈣我国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我们发现国内外关于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究较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研究很少,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研究几乎为零。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孔繁世设计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闫慧设计的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陈爱娟等设计的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孔繁世(2002年)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10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构成,由于设计的时间比较早,这套评价体系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大多为定性指标,缺乏定量的细化,可操作性较差;指标的科学性不强,一些指标已经过时。又如,闫慧(2004年)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构成,陈爱娟(2006年)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由8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构成,二者在定量的规划上做了许多工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级指标中包含的二级指标数量差异较大,多的有l0个二级指标,少的只有两个二级指标;一些指标的科学性不强,终端描述不准确;一些重要的信息化指标未设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5:39:05 | 只看该作者

三、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构建
㈠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育信息化水平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的核心。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是指对教育信息化进行评价要有相关的科学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应反映出最主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因素,通过该指标体系提供的基本数据资料,应当能够全面的评价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并可分析、诊断教育信息化教育建设、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质量。
2.普遍性。构建教育信息化标准指标体系,要符合国情并能进行地区间的横向比较,能够普遍适用于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另外,要与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相适应,便于跟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
3.系统性。一是教育信息化系统由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中必须考虑指标的层次性、系统性。二是指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多元化,所以指标体系应当多维度、多级、多层次。
4.导向性。标准应具有指导作用,反映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目标、方向、框架、体系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其指标体系应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培养及提高教育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效果等方面加以引导。
5.客观性。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公正,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准确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6.可行性。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两个方面。指标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要考虑指标基本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同时所选取的指标内容应该尽量明了,容量理解,应涵盖为达到评价目的所需的基本内容,能反映对象全部信息。因此,应尽可能选用综合性指标、降低获取、处理数据的成本。
7.动态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定时期的指标,只能反映该阶段的信息化水平,有些指标是与时俱进的,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以适应其变化趋势及发展动态。
8.代表性。对有关指标要进行筛选,所精选的系列指标要能科学反映教育信息化能力及与教育信息化能力有关的各个构成要素的水平。
9.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围绕建、管、用、评价,全面完整地反映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情况,指标涵义要清楚,不能含糊不清。同时,对于每一具体指标应尽可能简便实用、便于收集和运用计算机进行汇总和整理。
㈡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评价指标的确定通常有Delphi法和数理统计学等方法。Delphi法又称专家咨询法,是美国兰德公司1946年发明的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实践表明Delphi法筛选评价指标应用最广,筛选指标的结果比较科学合理。但对专家比较依赖,专家的水平对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应用Delphi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具体方法如下:它依据具体的程序,采用匿名咨询意见的方式,通过多轮问卷进行咨询,经过反复的征询、归纳、修改,最后使专家咨询的结果达成一致,作为预测的结果,确定最后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靠性,体现了咨询结果的权威性。
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指标标准的描述均采用了Delphi法进行确定,通过向专家以问卷形式对初拟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框架进行咨询,然后通过座谈的方法,反复多次,确定了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描述。
㈢标准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为了体现各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程度,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必须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权重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对象在总体因素中相对重要的程度的量值。权重系数的分配是否科学和合理对评价结果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同一组指标数值,不同的权重系数,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权数的确定问题的评价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难点。
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主要有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排序法、主成分分析法及秩和比法(RSR)等方法。本研究中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时,结合研究实际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
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㈠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框架
由于教育信息化包含的面较广,涉及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及信息化保障措施等。尤其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很可喜的成就时,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的研制,已经不能再停留在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应该是既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评价,也关注信息化应用效果的评价,同时也注重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化评价,等等。
1.初步构建标准指标体系

图1 二级指标结构示意图
国家信息化体系包含着6大要素: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由于各类信息化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共同之处,所以,我们以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为依托,同时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的原则,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初步的筛选和确定,重点是减少定性指标,增加定量指标,合并二级指标,并将一些难以量化或者难以获得数据的指标删除。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结构如图1)、53个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框架见表1)。
表1初拟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三级指标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情况        1.1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        1.1.1 学校个人电脑拥有情况
                1.1.2 学生电脑拥有率
                1.1.3 多媒体教室配备情况
                1.1.4 服务器情况
                1.1.5 存储系统
                1.1.6数据库
        1.2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        1.2.1 校园网覆盖情况
                1.2.2 校园网出口带宽及其利用率
                1.2.3校园网主干带宽情况
                1.2.4 主干网络稳定性
        1.3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1.3.1 病毒防治
                1.3.2 网络运行故障监测系统
                1.3.3信息过滤
                1.3.4 入侵检测
                1.3.5 通过的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
2.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        2.1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水平        2.1.1图书馆电子资源提供情况
                2.1.2加入网络图书馆情况
                2.1.3图书馆电子资源浏览及下载情况
                2.1.4图书馆购置电子资源经费情况
        2.2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2.2.1教学资源制作工具及规范
                2.2.2 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2.3科研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2.3.1 工具软件应用水平*
                2.3.2 高性能计算应用水平*
                2.3.3 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共享水平*
                2.3.4 学科资源库
        2.4 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        2.4.1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
                2.4.2 基础数据建设
3.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3.信息化基础应用        3.1.1 电子邮件系统
                3.1.2 网络存储空间(用于师生存储资料和个人信息发布)
                3.1.3 校园公告系统(BBS)
                3.1.4 校园卡(校园一卡通)
                3.1.5 校园门户网站
                3.1.6 校内信息资源的搜索工具
                3.1.7 虚拟社区(如虚拟班级,社团)*
                3.1.8 各部门、院、系、研究机构网站情况
        3.2教学信息化        3.2.1 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
                3.2.2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3.2.3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3.2.4仿真教学系统
                3.2.5 网络在线考试平台/系统
        3.3科研信息化        3.3.1 网上科研信息发布与更新
                3.3.2 科研项目交流协作平台
        3.4管理信息化        3.3.1已有管理平台
4.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        4.1信息化制度保障        4.1.1 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制定情况
                4.1.2 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考评制度情况
                4.1.3信息化激励机制情况
        4.2信息化资金保障        4.2.1 信息化经费预算情况
                4.2.2 近五年信息化资金投入
        4.3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        4.3.1 定期对校内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
                4.3.2 人员聘任的信息化技能要求
        4.4信息化组织保障        4.4.1 信息化领导机构情况
                4.4.2 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情况
                4.4.3 建设、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5:39:14 | 只看该作者

2.一级指标确定的依据及其内涵
⑴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情况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及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所依赖的物化设备和物质基础,是信息跨时空流动的载体,它的实施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是否具备相应物质条件,因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反映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指标是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实施及其基本应用情况,它主要反映了学校信息化投入水平。它主要包括: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等。
⑵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情况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及其应用水平、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科研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
⑶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评价指标主要有基于网络和有关数据库的综合办公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涉及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学生和毕业生就业管理、宣传及其他重要的工作信息。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能集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和效益。如,二级指标中的教学科研信息化指标是指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情况,它反映了该校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科研中整合的情况。又如,管理信息化指标是指学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该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
因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主要包括:信息化基础应用、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
⑷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指标,是指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保障机制,它能反映该校信息化工作能否持续有效良好的运转。它主要包括:信息化制度保障、信息化资金保障、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信息化组织保障、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等。
信息化组织结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用机构设置、机构人员、网络中心等指标来反映。其中,网络信息中心是指该机构在本区域内的办公、学习、科研情况。
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较高经费投入和配套的扶植政策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开发信息化制度保障、信息化资金保障、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信息化组织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信息人才的培养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用人均经费和经费增长率来衡量。
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是教育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保障,是从管理、规章制度、技术等方面规范和协调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评价是否有完善的网络管理、信息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的响应与解决机制、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指标来实现。
3.各级指标间的层次关系
由表1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指标体系框架可以看出,本指标体系分别用四个一级指标进行考核,一级指标再细分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指标考核的是三级指标。而在指标体系中,只要对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科学描述,就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框架。此标准在指标体系设计上的特点是“三级指标、一对多、一种水平”。
㈡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的指标框架的确定及标准的描述
构建一套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标准的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其评价指标框架,并且筛选和确立各级指标。根据表1初拟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给部分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组专家进行咨询。问卷回收后,并及时联系所有专家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讨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指标体系框架及标准的描述。
从问卷回收和座谈会的情况看,专家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指标体系框架及标准的描述的构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且积极参与了本研究,对于本研究和指标体系的框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表2是根据调查问卷和专家组的咨询反馈的结果修订的。
表2 修正后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三级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1.基础设施建设        1-1 基础环境建设        1-1-1 计算机拥有情况
                1-1-2 多媒体教室拥有情况
        1-2 校园网络建设        1-2-1 校园网覆盖情况
                1-2-2 学校网站建设情况
                1-2-3 服务器配备情况
        1-3 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1-3-1 网络稳定性
                1-3-2 网络安全设备
2.资源建设        2-1 电子图书资源建设        2-1-1 电子阅览室
                2-1-2 网络电子图书馆
        2-2 教学资源库建设        2-2-1 教学资源库建设
3.信息化应用        3-1 信息化基础应用        3-1-1 校园网络及时通讯平台
                3-1-2 网络存储空间
                3-1-3 校园卡(校园一卡通)
                3-1-4 校内信息资源的搜索工具
                3-1-5 虚拟社区(如虚拟班级、虚拟社团)
                3-1-6 各部门、院、系、研究机构网站情况
                3-1-7 视频会议系统
        3-2 教学信息化        3-2-1 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
                3-2-2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3-2-3 仿真教学系统
                3-2-4 网络在线考试平台/系统
        3-3 科研信息化        3-3-1 科研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3-3-2 网上科研信息发布与更新
                3-3-3 科研项目交流协作平台
        3-4 管理信息化        3-4-1 信息化管理平台
4.保障体制        4-1 信息化制度保障        4-1-1 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
                4-1-2 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校内考评
                4-1-3 信息化激励机制
        4-2 信息化资金保障        4-2-1 信息化经费预算
                4-2-2 近三年信息化资金投入
        4-3 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        4-3-1 定期对校内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
                4-3-2 人员聘任的信息化技能要求
        4-4 信息化组织保障        4-4-1 信息化领导机构情况
                4-4-2 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情况
                4-4-3 建设、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
        4-5 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        4-5-1 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应用程度
                4-5-2 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规范
                4-5-3 信息化安全措施
三级指标所对应的标准及终端描述的确定。在第一轮专家咨询和座谈会后,构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的指标体系。然后对评价指标框架的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草拟,并向专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咨询,经过第一轮对评价指标框架的咨询,专家对本研究已经比较熟悉了,这次咨询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及标准的终端描述。三级指标标准的终端描述如表3。
表3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三级指标体系及其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标准与评估要求
1.基础设施建设        1-1 基础环境建设        1-1-1 计算机拥有量        学校计算机数量应满足正常教育、教学和管理需求且配置较高,具体为:生机比不高于8:1,师机比1:1。
                1-1-2 多媒体教室        80%以上的主要教学场所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设备设施较先进。
        1-2 校园网络建设        1-2-1 校园网覆盖        1.学校建有覆盖全校主干速率达1000Mbps,100M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采用不低于100Mbps宽带专线与Internet互联。
                        2.60%的教学区域覆盖纳入校园网统一管理的安全的无线网络。
                        3.网络终端的数量与学生人数之比达到1:10以上。
                1-2-2 学校网站建设        1.学校应建有个性化的、域名备案、具备网上公共信息交流的门户网站。
                        2.网站每周更新信息量不得低于5条。
                        3.网站应具备网上公共信息发布和校内、外网信息交互功能。
                1-2-3 服务器配备        1.学校应至少配置3台专用服务器(含虚拟服务器),分别用于WEB(含DNS),文件(含资源),应用(含教学支持系统及各管理平台),支持网站发布、文件共享(包括资源库,数据库)、各类教学系统应用等。
        1-3 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1-3-1 网络稳定性        1.管理中心应配备冷暖空调和不低于5小时的在线式后备电源。
                        2.最近一年因故障管理中心和校园网主干停止服务时间不得低于48小时。
                        3.学校应建立网络发生故障时的紧急预案,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1-3-2 网络安全设备        1.学校应有可自动升级的网络防病毒系统。
                        2.学校应有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可以对网络行为进行过滤、检测、监测、管理,系统日志需保存90天以上。
                        3.学校应采用磁盘阵列或HA服务器集群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4.学校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工程应通过信息安全测评认证。
2.资源建设        2-1 电子图书资源建设        2-1-1 电子阅览室        1.建有100座位以上的电子阅览室。
                        2.电子阅览室的月使用率不低于70%。
                2-1-2 网络电子图书馆        1.学校应建立有使用版权的网络电子图书系统,学校师生可以在学校网络环境下的任何一台电脑上使用客户端或浏览器进行用户身份登录后阅读电子图书。
                        2.生均网络电子图书不低于10册,力求结构合理。
                        3.每年新增电子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4.网络电子图书的月浏览量不少于生均20次。
        2-2 教学资源库建设        2-2-1 教学资源库建设        1.建有以服务专业教学与实训为核心,以媒体素材、微教学单元、网络课程、仿真实训操作软件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源发布、共享和管理系统平台。
                        2.学校主干专业的核心课程建有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已经录入的资源数量不少于100个独立的教学单元或课题。
                        3.每学期至少5次更新和整理各专业学科教学资源库。
                        4.在管理平台中有教学资源的使用记录。
3.信息化应用        3-1 信息化基础应用        3-1-1 校园网络及时通讯平台        学校建有教师、学生、家长三者间的及时交流、通讯平台。
                3-1-2 网络存储空间        1.统一提供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并统一管理。
                        2.由校方提供的网络存储空间师生均空间10GB以上。
                3-1-3 校园卡(校园一卡通)        1.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
                        2.校园卡实现的功能(如学生证、教职工证、图书证、上机卡、餐卡、银行卡、考勤卡、门禁卡、洗浴卡、水卡、电卡等)应达6项以上。
                3-1-4 校内信息资源的搜索工具        1.校内信息资源有相应的搜索功能。
                        2.搜索工具的搜索方式应有站内搜索和跨网站搜索。
                3-1-5 虚拟社区(如虚拟班级、虚拟社团)        1.建立校内虚拟社区(不包括BBS)。
                        2.现有的虚拟社区类别应有教学社区、班级社区、科研社区、社团社区、党团社区等3个类别以上。
                3-1-6 各部门、院、系、研究机构网站情况        1.学校的部门、系部、研究机构等二级管理机构全部拥有子网站。
                        2.具有学科或专业的子网站达5个以上。
                3-1-7 视频会议系统        具有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供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使用。
        3-2 教学信息化        3-2-1 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况        1.最近一学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60%以上。
                        2.目前学校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PPT、视频课件、FLASH 动画、网络课程、仿真教学软件等)达4种类别以上。
                3-2-2 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1.具有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的网络教学平台。
                        2.具有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的网络电子备课平台。
                        3.在线运行各级各类网络课程占有全部课程的比例大于30%。
                        4.学生基于网络平台在线选修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有相应的学分激励政策。
                3-2-3 仿真教学系统        1.学校应有自建或外购的专业仿真教学系统。
                        2.目前学校每主干专业已经拥有的专业仿真教学系统的数量不少于一个。
                        3.国家级或省级品牌、示范专业具有网络虚拟实训中心。
                3-2-4 网络在线考试平台/系统        1.具有学校或系部统一采用的网络考试平台/系统,并具有在线组卷和在线考试功能。
                        2.使用网络在线考试平台/系统进行考试的课程有每专业每学期至少1门以上。
                        3.使用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学科题库数量不少于500题。
        3-3 科研信息化        3-3-1 科研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1.提供支持科研项目的专业工具软件,并应用于科研项目。
                        2.可以从校园网登录电子期刊数据库和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络数据库搜集研究资料。
                3-3-2 网上科研信息发布与更新        1.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校园网上发布的科研相关信息的比例大占本部门信息内容的80%以上。
                        2.科研相关信息发布更新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一周。
                3-3-3 科研项目交流协作平台        1.建有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具备同步协作(在线感知、即时消息收发等)和异步协作功能(讨论论坛、成员管理等)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5:39:21 | 只看该作者
2.建有科研管理平台。
        3-4 管理信息化        3-4-1 信息化管理平台        1.学校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平台(OA系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仿真教学及虚拟实训平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信息系统、就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实习实训管理系统等)至少8个。
                        2.OA系统:提供在线的公文流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电子公告等功能。
                        3.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学籍管理、教学计划、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课室管理、排课、评教、毕业管理等功能
                        4.电子图书馆信息系统:提供馆藏书目信息的查询及维护、电子期刊数据库管理、读者服务、同他校共享数据库等功能。
                        5.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引进与招聘、劳资管理、校际合作与交流、离退休、合同制人员、人事档案等管理功能。
                        6.学生管理系统:提供学生迎新离校系统、学生就业、学生评估、奖学金评定及管理、国家助学金管理、学费、学生表彰奖励、学生处分管理等功能。
                        7.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科研项目和成果管理系统、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评估等功能。
                        8.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资金的计划、管理及核算、财务信息发布、师生校内电子帐号等功能。
                        9.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固定资产管理、房地产管理、学校投资办企业管理等功能。
                        10.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后勤工作计划、管理及核算、财务信息发布、师生校内电子帐号等功能。
                        11.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档案预立卷、档案组卷、档案指导、档案利用等功能。
4.保障体制        4-1 信息化制度保障        4-1-1 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        各级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单列中长期信息化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
                4-1-2 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校内考评        将信息化工作水平纳入学校内部(部门、系部、教职工)考评,并有详细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
                4-1-3信息化激励机制        建立信息化发展激励机制,并有详细的制度。
        4-2 信息化资金保障        4-2-1 信息化经费预算        单列学校信息化预算经费。
                4-2-2 近三年信息化资金投入        1.近三年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额(数字资源建设经费、校园网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房的建设与经费)占全校总投入资金比例大于5%。
                        2.近三年在信息化校园方面平均年度运行维护费(校园网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用户培训等费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房的运行维护经费)占全校总投入资金比例大于1%。
                        3.培训及研究经费占全校总投入资金比例大于0.5%。
        4-3 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        4-3-1 定期对校内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        1.定期对信息化领导、信息化管理者、专业人员和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
                        2.近三学年每学期正式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次占教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
                4-3-2 人员聘任的信息化技能要求        对聘任人员有信息化技能要求,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
        4-4 信息化组织保障        4-4-1 信息化领导机构情况        1.有校级领导任负责人的信息化领导机构。
                        2.每年召开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分管领导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使用意识强。
                4-4-2 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情况        1.有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
                        2.有领导专职管理,学历本科及以上。
                4-4-3 建设、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        有信息化建设、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的专职队伍,人员学历均达本科及以上。
        4-5 信息化标准与管理规范        4-5-1 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应用程度        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应用国际和行业或自行制定的技术标准。
                4-5-2 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规范        制定设备维护与更新管理及应用系统运行与管理的相关规范。
                4-5-3 信息化安全措施        制定明确的信息化安全相关规范。
附加:特色与创新        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管理保障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形成了鲜明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特色,且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及学校师生认可。

㈢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体现各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地位和重要程度,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必须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值。权值是以某种数量形式对比、权衡被评价对象在总体因素中相对重要的程度的量值。权重系数的分配是否科学和合理对评价结果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同一组指标数值,不同的权重系数,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权值的确定问题的评价体系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难点。本研究主要采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排序法、等方法,通过向专家以问卷形式对初拟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框架进行咨询,然后通过座谈的方法,反复多次,并参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标准、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中关于信息建设的要求,确定了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评估指标权值总分为1000分,具体权值示意图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2 一级指标权值示意图

图3 二级指标权值示意图

图4 三级指标权值示意图
五、结论
本研究在广泛积累文献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原则,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框架,确定了评价指标标准的描述及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完整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部分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进一步地验证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比较研究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结合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构建了覆盖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运行、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和特色与创新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2.通过Delphi法专家咨询,确定了38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的描述。各评价对象可以根据指标评价标准的描述对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使得评价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3.确立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其运行、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信息化保障体系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中的特色与创新指标分值另计。
由于研究时间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构建的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还不够完善,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深入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鲁昕副部长在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9,8:6-8
[2] 余经天.试论美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特点[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68-71
[3] 程文青,吴砥. 国际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究进展迅速[J].国际学术动态,2008,6: 28-29
[4] 李艺,丁婧.功能导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及其意义简述[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10:73-75
[5] 刘培俊.关于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宏观思考——新发展、新需求与新趋势[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11:24-25
[6] 余云涛.海峡两岸教育信息化标准技术交流最新动态[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11:38
[7] 孙震.江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 职教通讯,2010,8:21-25
[8] 蒋笃运,等.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49-51
[9] 王炜,黄黎茵.国内外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估述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2):13-15
[10] 房雨林.强化标准研究促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7,6:20-24
[11] 陈吉利.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指标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8(6):28—31
[12] 颜辉.当代美国教育技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10
[13] 闫慧.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设计[J].情报杂志,2004,(7):71-71,74
[14] 丁金龙,谭春辉.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方法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9-91
[15] 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回归分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7:44-46
[16] 雷钢.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 教育技术资讯,2009,3:15-19
[17] 谢忠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考[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3:6-9
[18] 孔繁世.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4-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0: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