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拜师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一流的学生不是教师在课堂里面教出来的,二是一流大师所创造的学术氛围熏陶出来的。”氛围的构建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名师的魅力和作用所在。名师是个性化囧事,是反思型教师,是学习型教师,是情感型教师。我们要学习名师什么?
(1) 学习名师的学习精神
(2) 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个性修养
(3) 学习名师的实践精神
(4) 学习名师的具体教学方法
3、充电
人就像是一个圆,而世界就是这个圆以外的所有空间。为了不然给自己的圆失去内外之间的平衡而破碎,我们就要不断地去学习,想成为骨干教师就更要如此。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各方的学科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名受欢迎的教育工作者。”古今中外,教师职业都被看作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无限的崇敬。
在现今社会,教师拥有“一桶水”远远不够,应该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以上学科的整合能力;骨干教师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并善于自省和自我教育。
第四章 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要维护心理健康,还得从“心”开始。
1、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2、学会调适情绪,积极管理压力,保持良好情绪状态
3、用理性来制压不良情绪
4、心理减压法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被形容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但教师是凡人,普普通通的凡人,不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教师也有苦有乐,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与烦恼。教师,需要一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精神状态;教师,需要一份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职业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