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4: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定位的思考
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小学  杜世洲

摘要:什么是计算机科学,我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把信息技术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教育在这三个阶段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一些质疑,以供读者思考。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定位;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时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尤其是农村小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该如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什么科学
你是否能够信心十足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否有人可以确切而且明白无误地回答。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赵伟教授(美国科学基金会计算机与网络部主任)在中国计算机五十年大会演讲时问过在场的我国计算机科学家:“计算机学会的学是什么学?”问的其实就是计算机科学。你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地质学等等就都不存在这个问题。赵先生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60年代给计算机科学下了定义,计算机科学是算法的科学。不管这个定义是否完全正确,至少我们现在应该研究并且明白无误地知道计算机科学是什么科学! 但是,它绝不是计算机的科学。因为计算机和照相机、菜刀一样是个产品,计算机科学不应该是计算机的科学,就像不会有照相机科学、电视机科学、微波炉科学、菜刀科学一样。
对于信息技术,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只有教育教学管理部门以及老师、学生都明白了计算机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信息技术是什么, 我们才能知道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教什么,应该学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4:41:40 | 只看该作者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及现状
       按照华南师范大学徐晓东博士的观点,从计算机技术教育到今天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算机教育时代、计算机素养时代和信息素养时代。
       1、计算机教育时代(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
       这一时期,计算机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算法语言、文件处理等,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课程内容主要设定在程序设计上,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是BASIC语言、LOGO语言,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兴趣小组。
按照尹尔肖夫的倡导,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有计算机素养,核心是程序设计能力,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强调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理想的结果应当是学生可以通过程序设计的学习学会利用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计算机素养时代(90年代初至90年代后期)
       90年代初,随着图形化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MacOS等)的成熟,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重心转向学习这些图形化的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直接为学习者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列表计算,数据库、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通讯等应用软件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不断增多,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计算机被普遍应用的可能,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计算机的定位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明显的变化是课程目标中明确了计算机的工具性定位,强调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则相应转向了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以及常用软件的学习。
       按照课程目标的规定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已经涉及到以计算机为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妨称之为计算机素养,其核心是计算机应用能力。
       3、信息素养时代(90年代后期开始至今)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分化为二个分支: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和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大众化的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也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200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2001)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的出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确定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通俗地讲就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组成。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为解决问题、建立计划、进行表现等的手段,并重视灵活运用这一手段从事分析、综合、创作、展示等活动。
       这一时期对人的内在品性的要求是具备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识,也就是信息时代的公民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到底应该如何定位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现在我们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但信息素养概念过于宽泛,难于把握,由于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何况一线的教师呢。而且许多专家、学者强调信息技术要与其他学科整合,整合到其他学科中进行教学,还提出不少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但我觉得“整合”这个概念就有点不伦不类,如果其他学科中用点信息技术就是整合,那么物理课、化学课中用到数学,是不是就叫数学与物理整合,或数学与化学整合呢。我们现在很重视教育信息化,经济条件好地区已经多媒体配置到班级,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农远工程”。但教学包含二个方面:教和学,我觉得我们的信息化主要是在为“教”信息化,为教师信息化,为学生学习的信息化又做了多少呢,学生还没有课余时间随时可以使用的计算机,学生又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呢。
       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走过了20多年,一开始我们过于强调计算机技术本身;而现在我们又过分淡化计算机学科本位,强调一线教师难于把握的信息素养。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到底该如何走,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陈俊良.计算机科学是什么科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1):4-5.
[2]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沈建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演变[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2):33-34.
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年第12期P29-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