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2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喻  丹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五(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为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回顾、反思、总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学期新的教学任务新的挑战。

一、班级学情分析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优生率
学困生率

43人
27人
16人
50%
15%

书写情况
书写工整率为:88%
握笔正确率为:88%
坐姿正确率为:75%

本学期班级插入新生共3人,转出2人,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本班男女比率严重失调;学困生所占比率也较高。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难点,本学期我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每天要求学生利用午休后的时间临摹一页司马彦的字帖,严格要求学生对作业的书写,本学期在期中和期末前分别进行了一次钢笔字比赛,奖项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进步奖,共有20个同学入选,作品及时在教室外墙进行了张贴,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写字兴趣很浓,写字热情也得到了提高。但在写字姿及握笔姿势方面部分孩子还需加强。

二、语文学科成绩
1、四五年级三学期成绩跟踪表
项目
总人数
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率
三优率

四上期中成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2:45 | 只看该作者

42
91.09
38
88.37%
100%
69.8%

四上期末成绩
42
91.8
39
92.85%
100%
69.8%

四下期中成绩
43
92
40
93.02%
100%
69.8%

四下期末成绩
42
92.64
39
92.85%
100%
85.7%

五上九月月考成绩
43
88.12
30
73%
100%
17%

五上期中成绩
43
94.68
42
100%
100%
45.23%

五上十二月月考成绩
43
90
35
83.3%
100%
38.10%

五上期末成绩
43
92.65
41
97.6%
100%
59.5%

这是我带这个班的第三学期,从数字看:升上五年级后班级孩子成绩基本稳定,因为五年级试卷题型多变,阅读题占分比重增加,有些阅读量偏少的孩子在面对五年级题型的变化还不太适应,所以成绩出现下滑,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还有部分孩子存在偏科现象,导致三优生和三A生的人数比四年级明显减少,下学期不仅要在培优上做好工作,还要针对班上四个(田雨润、厉佳婧、汤诺和王译葶)语文成绩经常在84分至89分徘徊的孩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辅导,争取做到家校联手,让这些很有希望向优秀冲刺的孩子再上一个台阶。


2、本学期十二月份月考分析

(1)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试卷:主要考察的是5、6单元内容,题型较广,难度适中,检测面广,共分为10题,其中基础知识占24分;积累运用占28分;阅读占18分;习作占30分。试题突出体现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考题难度集中在句子改写和课外阅读,阅读题中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直接从文本之中找到答案的题较少,除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读题能力以外,还重点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写作知识的掌握,如找文本中的过渡句以及首尾呼应手法的理解;习作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为“都是(    )惹的祸”,选材范围比较广难度不大。

本次测试43人参加测试,参考人数中,1人不计入班级分数,A人数23人,均分90分。

(2)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2:58 | 只看该作者


失分情况看:

题号
题目
考察点
总扣分
均扣分


抄写句子,书写正确美观才得分(2分)
书写
1.5
总扣分164分,均扣分3.81


选同音字填空。(4分)
同音字在词语中的运用
1


用斜线划掉不合适的读音或解释(6分)
易读错字、形近字、字义理解
3


读句子,给加点字换成另外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4分)
意思相近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
6


看拼音,写词语。(8分)
课后生字识记掌握
17


填空。14分
1.设计公益用语

2.要背诵段落,说明方法,句子理解,

课文了解,人物品质
49.5


句子练习10
改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把句子写具体,修改病句,造句。
84


选择最恰当的词填空。(4分)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察词语搭配的情况。
2
  


课外阅读。(18分)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文意理解,句子含义,写法作用,写作目的理解
152
总扣分152均扣分3.53


作文(30分)
半命题作文,记叙文

题目:都是(  )惹的祸
101
总扣分101均扣2.34分


失分较重的“作文”失分具体情况

失分
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0
0
0

1
13
30.2%

2
11
25.5%

3
11
25.5%

4
7
16.2%

5
1
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3:07 | 只看该作者



从表格可以发现:

1、扣分主要集中在句子练习,课外阅读和习作;

2、基础知识扣分体现在形近字和易错字上,如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神态安详”的“详”,看拼音写词语的“缝隙”的“隙”等,从这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状态比较浮躁,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3、阅读失分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对意思的理解模棱两可。二是句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不够深入。三是学生的课外积累,知识储备有所欠缺。四是试题存在漏做,不做现象,导致扣分。五是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这些都是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3)针对班情及测试分析采取的策略

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课后生字要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强化+课堂及时检测+短期回顾复习+定期不定期抽查+期末集中再复习,其中要特别重视平时课堂教学的当堂听写训练,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人人过关。

继续进行大量语文综合性学习,如班级同读一本书活动,继续加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对课内知识细化,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本次因错别字扣分情况较多,今后要开展以消灭错别字为目的的语文活动,如“重点词语听写大赛”“小组听写接力赛”等。

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课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字词的意思了解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导致扣分的情况较重,课堂上注重对文字的咀嚼,多将近义词、同义词的词义进行分辨,与孩子进行对照、运用,力求掌握。

习作在保证训练量的前提下,要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重视语病的纠正,书写设置保底要求,力争出现更多优秀的考场作文。

总之,通过考试,发现不足,反省自己,改正错的,汲取好的,让学生能够把基本功打得扎扎实实的。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1)培养习惯,打好基础。(2)强调积累,注重渗透。(3)力求简约,循序渐进。

2、教材安排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共2个

(2)、“课文”共安排26课,分为7个单元

(3)、“习作”共安排了7篇

(4)、“单元练习”共7个

(5)、“口语交际”共7个

(6)、“语文综合性学习”1个

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知识与能力一览表

学习习惯:        1读书做笔记            2随时使用工具书

单元主题
口语交际
习    作
练   习



园丁之歌
口语交际1                    学会请教需要请教的问题说清楚。注意不同的场合。
习作1写自己的老师。写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特点。写他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定。
练习1续写诗句,背带有“风”字的诗句,读诗歌谈感受。



自然的奥秘
口语交际2             学会拒绝别人提不合理的要求,别人叫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讲究方式方法。
习作2反复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把外形和动作特点写下来。适当打比方。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练习2利用工具书查歇后语包含的故事,用歇后语说话,积累名人名言,看一组图的意思说连贯的故事。



故事集锦
口语交际3             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讲给同学听并回答提问。
习作3题目:秋天的树叶组织秋游,搜集落叶,观察交流。观察叶子的颜色与形状。
练习3读京剧唱词领会弦外之音,积累跟戏曲有关的谚语,续写并列关系的散文诗。



无私奉献
口语交际4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并相互交流,介绍设计经过。
习作4写自己的心里话,对别人(亲人、老师或朋友)说。表达问候、歉意、委屈、建议等。注意真情实感。
练习4改正因不了解词义而写错的错别字,讲成语故事完成成语积累。



祖国各地
口语交际5健康小顾问针对班级情况,搜集资料,介绍有关健康小常识,并接受咨询。
习作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具体,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模仿《莫高窟》写法,将某处自然景物(古迹)写具体。
练习5把句子写具体,模仿课文写法把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诗歌诵读欣赏并当众表演朗诵。

百折不挠
口语交际6水浒故事擂台赛准备一段故事,班级擂台赛,生动精彩。
习作6观察两幅图,把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练习6查字典读书并说出对观点理解的理由,了解科技飞行物,用不同的语气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3:26 | 只看该作者

走进名著
  
习作7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有趣的一次实验、冬天、盼春节。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也可以自拟。
练习7背朝代歌认识古代名人,积累成语,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


三、语文教学工作
1、早读
为了提高早读质量,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增强学生记忆力,我们班的早读一直依照以下程序进行:1.有早读内容 (小老师提前板书,教师提前指点) 2.有小老师 (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名,轮流进行)3.有读书要求(响亮、端正)4、有评比激励手段(小老师以加减分的形式,每天早读现场板书公布),现在早读已经成为了我们班的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已经学会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迎接每个清晨的到来,孩子们都养成了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在诵读中增进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2、午练
(1)利用每天下午起床后2:00——2:15时间进行描红练习(每天一张)
(2)字帖统一版(本,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提前购买三本《司马彦同步字帖》
(3)由各组组长负责收集,评比。
(4)每月进行表彰。
(5)期末书写总评表
大师级
欣赏级
工整级
等级待定

邓肇先、李星逸
林    锐、季凌睿
符传池、颜吕木
余   忆、庄舒佳
张蓝尹
郑海晗 、张书维
朱若雅 、王译葶
李泓润 、刘芝含
陈涛文 、李  昊
展雨欣、李馥兰
胡鑫星、徐晨菲
周佳奕、林笠
林   灿、张亚奇
陈  斌、刘永治
郭佳妮、叶涛鸣
章子豪、张   钧
周子善、孙肇锋
厉佳婧、王    佳
汤    诺、李  薇
梁家恒、郭  磊
田雨润、师嘉泽
钱   浩

3、课堂教学
开学初我首先仔细研读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主要采用方式:单元主题教学,即以单元为单位,根据本单元主题进行集中预习、复习,穿插讲授,拓展延伸。每单元的学习方式为: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巩固。通过这类学习,学生的归纳概括、联想迁移能力有所增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开学时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单元主题教学的思路不够清晰明确,对每个单元之间的关联点、影响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点把握不够好,因为一些计划外活动的影响,课堂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语文教学上,在字词、字义等方面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在阅读答题上有影响。
4、作业方面
作业种类
作业完成次数
作业使用情况
批改情况
订正及二次批改
家长反馈

语文练习与测试
34次
课堂作业
随堂批改
及时、有效
根据需要留言

学习指导
41次
家庭作业
全批全改
及时、有效
根据需要留言

每日简评
25篇
课堂+家庭
自评+师评+互评
及时、有效
家校沟通本

周记本
20篇
课堂+家庭
自评+师评+互评
及时、有效
根据需要留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4:09 | 只看该作者


司马彦字帖
135次
下午课前练字
师评+组长评+互评+家长评
及时、有效
根据需要留言

语文综合本

(预习记录、听记、小练笔、听写、词句积累、句子训练和课堂笔记等)
65次
语文课堂
全批全改
及时、有效
根据需要留言




5.资料收集与整理

在开学初,我将本学期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先自己提炼出来,然后通过教学后,再对其中需要修改的知识要点进行调整,将7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印发给孩子们,做为孩子们的一份复习资料。另外虚心向身边的老师请教学习,收集近三年来五六年级的试卷,并逐一完成试卷,以便让自己能了解高段教学的知识点以及出题的方向。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每日简评

(1)每日简评的组成

a. 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 b. 题目。c.记叙或描写所积累素材。

(2)每日简评的批改

a.教师批阅采用“三星”制  b.对材料的评价立足于“真”

c.连续一周未得一次三星者,下周得每天写两篇。

d.教师、同学和家长留言。

(3)每日简评的类型

a.全收型 b.半收型 c.活动型 d.自由型

(4)每日简评欣赏

                        一“泻”千里

                                    五(2)班    张书维

     下午起床,我来到教室,像往常那样拿起字帖开始练字。突然感觉肚子很胀,好想上厕所。

    “叮铃铃”一声铃声响起,同学们快速收起字帖,准备上课。

      科学老师进来了,今天的科学课上的是《油菜花》。“油菜花分为四个部分,有花瓣、萼片、雄蕊和雌蕊……”科学老师用他那惯用的语调不紧不慢地讲着。“咕隆隆”肚子一阵剧痛,可恶啊!这油菜花怎么那么像卫生纸和马桶啊!

     我受不了了,举起手跟老师说: “老师,我肚子痛,可以去上厕所吗?”

     “去吧!”老师这短短的两个字就好像是上帝带来的福音。

      我去班级储物桌拿纸,糟糕!班级的卫生纸不见了,可能是我们的刘芝含乱用纸巾,李老师把纸巾收起来了。我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刘芝含,我恨你!幸亏郭瀚文及时出手,递给了我一包纸巾,知我者瀚文也!拿着纸巾我便“神行”而去。

      回来后,我跟同桌林锐小声地说:“这真是一‘泻’千里呀!”

教师留言:好幽默的一泻千里呀!人有三急,理解!哈哈哈…班级分享了,博大家一笑。

家长留言:儿子,你是不是早上吃得太多了!下次可得悠着点了!

同学留言:张书维,我也有过这种感受。呜…

2.好标题集锦

a两周收集一次,专人负责收集

b专人负责摘,黑板报上展出

c每次展出十个,作者留名表彰

d 好标题欣赏(本学期第9次)

序号
好标题
作者

1
老鼠的悲哀
余忆

2
自行车之旅
张均

3
一“泻”千里
张书维

4
坚持就是胜利
符传池

5
似曽相识的小鸟
展雨欣

6
腊肉豌豆糯米饭
李星逸

7
第一次独自回家
郑海晗

8
自然之美
庄舒佳

9
每个人都是主角
林灿

10
一小时“哑巴”
林锐


3.每周一文

(1).内容选择:  a  每日简评 b  单元习作 c  课文对接

(2).批阅与激励:a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   b佳句欣赏会

c推荐刊用   d推荐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31 15:04:16 | 只看该作者


3.佳句欣赏会

a举行时间:两周一次(周二下午读书课进行)

b参与人数:每次十人

c内容选择:每日简评和每周一文上的佳句或好段

d 进行流程:1、提前准备,确定人选  2、抽签排序,一人一段

                3、脱稿上场,声音响亮 4、听者记录,摘录好段

                5、出示幻灯,集体欣赏6、作者留影,领取奖品

e.好段欣赏

好段1:(本学期第3次佳句欣赏会)

        歪歪虽然体型大了些,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可爱,尖尖的脸上长着两只亮晶晶的眼睛,像两颗黑豆豆似的,毛茸茸的身子和健壮的四肢,使看见它的人第一眼就会喜欢上它。

     ———选自余忆的《小狗狗歪歪》

推荐理由:1、对小狗歪歪的外形描写很形象, 让人有如见其狗的感觉。

           2、用了两个ABB的词语,好!

           3、用了一个比喻句,好!

4、班级专刊

(1)操作流程:

a 老师挑选 ,家长打印

b 学生配图 展板张贴

c两周一次 推荐发表

(2)内容选择

a.平时习作中获得“刊用”评价的习作

b 试卷满分作文

c 个人优秀美术作品

d“ 活动主题”优秀习作展(如:秋游习作展,体育节习作展等)

(3)本学期8期专刊一览表

9月(第20期)
9月(第21期)
10月(第22期)
11月(第23期)

暑假优秀习作展
九月月考满分作文展
“我读《西游记》”习作专刊
张亚奇个人素描展

11月(第24期)
12月(第25期)
12月(第26期)
1月(第27期)

“童心飞扬”专刊
“美文诵读”专刊
十二月满分作文展
“体育节”专刊




1、手抄报

(1)操作流程: a学部安排    统一模板

                    b学生完成    老师评价

c挑选过塑    展板张贴

(2)完成情况:

本学期共制作完成两期手抄报,一期为“庆国庆”主题,另一期为“迎元旦”主题,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独立完成,返校后上交率为100%,经家长老师同学的评比推荐后,优秀手抄报展出率为45%,孩子们在这样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中,收获了制作的乐趣和办报的经验,所以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6.个人习作专辑

(1)操作流程: a.学校提供模   家长协助编辑

  b.家长撰写前言   长假自选习作

c.学校评比收藏   大厅展出表彰

(2)完成情况:

本学期开学后共收到12本孩子们精美的个人习作专辑,送与学校进行评选后,获得一等奖的共有5名,其余7名同学均获得二等奖,这大大鼓舞了孩子们的制作热情,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令人可喜的是我们班的颜吕木同学本学期的4篇优秀习作分别在《南国都市报》、《少儿智力报》和《青少年写作》上发表。

7、美文诵读

(1)按学部计划进行每学期一次美文诵读表演。

(2)诵读内容:《猴王出世》

(3)获得荣誉:一等奖、最佳表现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9: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