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认识
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 李静
初中学生正值13~15岁,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少年期”,处于一个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生理迅速发育,身体快速长高,,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加之需要面对一系列人生的挑战,承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压力,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矛盾及情绪的不稳定性,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适应障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导致患病、自杀、犯罪。许多心理学、教育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初中生,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初中生心理异常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内因,也就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首先,初中生一般在十三岁到十五六岁之间,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智发展还没成熟,遇到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其次,优越的生活环境和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使现在的孩子缺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还有就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什么事情都不放到心上,那么他的心理承受力就强一些;反之,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或不愿意与人沟通,什么事情都憋在心理,这样的孩子心理承受力就差,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外因,也就是客观因素。初中生也生活在社会中,所以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无处不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从而形成心理健康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使孩子造成强烈的心理冲突;尤其一些非法的网吧让未成年的孩子进入,面对网络的种种诱惑,青少年很快就被吸引过去,以至整天沉迷上网,导致无心向学,在网络接受了不良信息,如一些黄色网页,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严重的污染,致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法或犯法的事。
(2) 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
(3)学业上的压力。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一旦某一科成绩上不去,就会产生急躁或厌学或恐惧心理,这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4)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当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而对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