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论文中学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策略探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4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优秀论文中学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行,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分析学生产生差异的原因,阐述个体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和作用,找到并采取差异性教学的方法,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差异性; 教学策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到学生之间的信息意识、知识水平、 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参差更大,而“差异性教学”的实质是 “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已经成为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学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一) 地域性差异
各地区学校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和教师水平差异较大,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情况也不相同。城镇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比较全面,学生基本能保证每周上一次信息技术课。如我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学用机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正常上课,有些甚至因为缺乏信息技术教师而被其他课程取代。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信息基础就很差,动手能力就会弱于其他学生,不大爱动、性格内向、操作技能差的同学便更处于劣势。所以,这种地域性差异导致了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也给整个班级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学习兴趣的差异
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相当数量学生的兴趣主要浓厚在游戏跟娱乐而非学习,也有的学生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有的却什么也不感兴趣,只是陪着学,那么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习态度的差异
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或问同学帮助解决,完成任务后也懂得做好记录,再尝试做一次或将任务做的更好;有的则是不懂装懂、得过且过,问题越积越多,这样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的在玩游戏方面是非常的熟练,以为自己比其他同学都懂、都会,老师在讲的时候自以为是,不注意重点,最后还是不会操作;更有的是从一开始,他就不想学。这就形成了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
(四)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因为信息技术课以讲和练为主。学生在学习操作方法时,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基本的操作。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能很快地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并能巧妙地运用;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较慢,自主学习能力差,难以快速掌握要点;更有只会死记硬背,生硬地套用所学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运用。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同的差异,如果教师都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而基础差的学生会听不懂,失去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学生差异性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调动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我们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让“趣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上课时,教师应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好奇的情境主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按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要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设计,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地去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2:48:01 | 只看该作者

(二)“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选择与设计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
在单元知识中,“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应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把每个学习模块分解为多个容易掌握的小“任务”,来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任务”分解、编排时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要考虑 “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任务”间的联系等因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学习完每一个单元的基本技能后,以上机考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设计一个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完成的综合任务。时间可以是 2—3 周,或更为充分的时间,综合任务的发挥空间很大,这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个宽广的舞台去展示。在综合任务的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多样化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共同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面向全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不能兼顾全班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中存在差异,我们可以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等课堂互动学习模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的操作充满生气,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学困生” 都能融与课堂,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都能学有所获。从而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四)进行差异性评价,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并及时获得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学困生”,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如何找到教学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差异转变为优势,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挖掘学生潜能和团队智慧,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6: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