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3 09:40:00
|
只看该作者
二、活动效果
伴随着兴奋、愉悦、嬉笑,历时一个月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然而滞留在孩子们心中的那份情、那份爱怎么也抹不去。为了让孩子们将那份美好的回忆保留下来,学校单独开辟了一间教室作为这次活动的成果陈列室。关于这次活动的综合效应,其实只要走进陈列室看看就知道了。展板上琳琅满目地张贴着学生美术、摄影作品:一棵苍劲挺拔的老银杏树下,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正无拘无束地荡着秋千,夕阳的余辉映红了张张笑脸;红瓦白墙,果农们手提竹竿打银杏,一辆辆卡车满载着一筐筐银杏奔向四面八方;男女老少扭着秧歌,唱着民歌欢庆银杏丰收;崭新的厂房里,工人师傅们正在机器旁熟练地生产银杏产品,“银杏减肥茶”、“天然银杏晶”产品包装分外醒目……墙上井井有条地悬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有隶书“中国银杏风靡全球,泰兴白果独占鳌头”,有行书“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南宋杨万里赞烤白果之美味”……其中最让人驻足的是一首学生自作词,楷书“泰兴美,最美是银杏,春华秋实果累累,鱼肥稻香水清清,公孙乐太平”,字体隽秀、灵动,词美、字美、心更美。再看看学生习作的题目:《丰收的喜悦》、《我学会了炒菜》、《开展好一次活动真不容易》、《语文来自于生活实践》、《泰兴大白果饮食文化略考》、《泰兴大白果医用价值简析》、《泰兴大白果美学价值浅论》、《悠悠岁月情》、《我是一棵银杏树》……星星般多彩的题目,角度不一,内容各异,显示了学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感受,充分表露了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及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效果是扎根在生活实践中的,富有朝气;是从芳香的泥土中采撷出来的,富有生机。
三、活动断想
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第一次组织;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从未上过的“语文课”。尽管我们每一阶段都做了充分准备,有的还备了详细的教案,但我们仍然心中没底儿。活动时间这样长,学生可能碰到什么问题,最后的收获又如何,我们都心存疑虑。然而活动进展之顺利、之热烈,学生之投入,社会反响之好,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语文实践活动课是新时期、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产物。其崛起,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其一,学习内容超越教材。
在这次活动中,老师没有将现成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而是将他们置身于生活的教科书中,依据自己所要追求的、所想达成的目标,自由获取信息,搜集资料,进行重组再创造,滋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里不光解决了学会而且解决了会学的问题。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许多学生在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过去,我只知道死记硬背一些字、词、句、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总觉得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总有一股流动的东西在上下涌动。”
在活动第一阶段,学生完全是自己凭借所见、所闻、所感归纳出活动的形式及要求。第二阶段更是学生思维发散的阶段,正是学生对生活独特的感悟,才使得书画、摄影、音乐、诗文等作品琳琅满目。此间,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语文的过程,成功的作品也正是语文教学效果一个方面的体现。
语文不仅仅是文本《语文》,生活中的一切,诸如待人接物、思想沟通,诸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花草树木,诸如诗书画印、歌词曲赋,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诗……大凡一切使用母语的文化,都应该是语文的组成部分。这些生活状态的语文应该是文本《语文》的延伸和拓展。只有这样,构建起来的语文大厦才是完善的,坚不可摧的。
其二,学习空间超越课堂。
充裕的时间是语文实践活动课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才能使人生多姿多彩,生命得以成长,我们的语文教育也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没有将学生局限在35分钟的课堂中,而是让他们自主支配时间,特别是国庆七天假期,四个周的双休日,学生们安排得有条不紊,或采风、作画,或调查、记录,或走访、宣传,或观察、作文……让我们定格这样几个镜头:秋风摇曳,树影婆娑的银杏林中,三四张大圆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围坐在桌子的四周,桌子中央摆满了“白果烧鸡”、“生炸白果仁”、“白果银耳羹”……同学们吃着、说着:“‘白果鸡丁’端上来了,白胖胖的‘银杏果仁’、黄澄澄的‘辣子鸡丁’、红通通的‘胡萝卜干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案。”“这道菜一定是‘扬帆远航’。你瞧,一只肥而大的鸭子亮着光背卧在汤盆里,宛如一艘大船。旁边凌乱散放着的白果像江底的礁石,几根大葱肯定是船桨。嗯!真想不到做菜也有如此美好的祝愿。我一定要做勇敢的舵手,在人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这边吃开始了,那边节目也开始了。书画组当场挥毫:“泰兴美,最美是银杏……”诗文组摇头晃脑:“纤手仙姿,从悠悠历史长河的神话里,掬一串金灿灿的成熟……”音乐组引吭高歌:“屋前有棵银杏树,屋后有片翠竹林,屋后采来一枝竹,屋前树上打银杏,手中翠竹轻轻摇,银杏树下遍地金……”这哪里是课堂?是食堂,是音乐厅,是书画院,是艺术的殿堂!在这里看到的只是无拘无束的遐想,看到的只是生命力尽情的释放。
语文实践活动超越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学生只有生存在超越课堂的“课堂”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其三,学习评价超越常规。
任何教学活动都须给学生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语文实践活动当然也不例外。然而,这次语文实践活动,我们没有沿袭、搬用传统学科教学的考核机制,用书面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在活动终结时打上一个分数,而是采用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心得等多元化的方式来评价,包括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态度、能力等。既要发现、纠正错误、缺点,更要肯定优点,让学生品尝到活动的乐趣。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很多荣誉称号,像“小小书画家”、“小小歌唱家”、“小诗人”、“小作家”等,有时还适当给予物质奖励。特别是最后阶段的小结,通过畅谈交流、当众诵读,推荐到校内刊物、校外报刊发表,学生又一次看到了自身的闪光点。
“银杏艺术节”活动只是众多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一次尝试,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我们坚信沿着洒满阳光的语文教改之路走下去,必将有光明的前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