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议课堂教学中“云”平台的有效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5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课堂教学中“云”平台的有效应用
摘要:云计算时代,我们看到了“云”的大量、高速、多样、准确。“教育云”实现了用“云”代替计算机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云学习”中,它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起空中的快乐课堂。其中,利用“微课”分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邂逅学习同好,搭建了协作平台。在“云教研”中,它融化了教师个体的信息孤岛,拓宽了教法渠道。在“云评价”中,利用学习数据来辅佐学习偏颇,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在“云存储”中,海量资源的共享和方便读取更是让师生乐在其中。本文通过以上四方面阐述了“云”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同时提出了资源的安全性、共建共享等维护方面的展望。
关键字:云学习;云教研;云评价;空中课堂;学习数据
一、 问题的提出
谈到互联网就不得不提到“云”。云搜索、云存储、云安全、云查杀、云终端、云计算……云,成为了网民口中的高频词,而“云计算”近年来被炒得沸沸扬扬。那么,什么是“云计算”?百度中称:云计算是IT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支付和使用模式。WIKI认为:云计算是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通俗一点说,云计算就是用“云”来代替计算机的使用,所有计算机能干的活儿,诸如:CPU的计算力,硬盘的存储力,软件的应用力等等,“云”都可以做到。此时,计算机只是作为一个能保证输入输出的“终端”而存在。
“云”的计算力是超强的,它能调动多台服务器进行分布式计算,让一台计算机弱小的CPU望尘莫及。“云”的存储力是超大的,它囊括的虚拟存储量能从TB直到YB。“云”的软件应用力更是多样的,它可以任由用户各取所需,随时调遣。这就使“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个“V”[1]——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准确(Veracity)。那么,如此强悍地“云”若能为教育所用,岂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一大乐事?于是,“教育云”应运而生,它泛指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它,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可上网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随时进行教育资源的浏览,从而实现个性化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教学研讨和师生互动。教育云,不再是一个漂亮的学术口号,而成为了触手可及的教学工具。下文中,本人仅从小学一线教学实际出发,浅谈“教育云”在课堂中的应用。
二、“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云学习——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空中快乐课堂
“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它利用网络,在空中建起了一个虚拟教室,每个使用者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就可以登录到此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被称为“云学习”(cloud learning)[2]。它包括信息化学习(e-learning)、泛在学习(u-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等相关概念。云学习要充分体现的理念是:以学习者为根本,以学习任务为标杆,以协作学习为形式,以共享资源为核心,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来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最大支持,开发学生思维能力,集合群体智慧,致力于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云端,学生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交流教学难题,也可以寻求教师的指点,展开互动和评价,从而产生“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的共长效果。
1.微课分解难点,疑促自主学习
课程实施中,层叠的疑问、久攻不克的难题似一只只“拦路虎”阻挡了教学进行,此时,面对“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老师越讲越恼火,学生越听越头疼。久而久之,教师失去耐心,学生丢了兴趣。
在云端,完全可以颠覆“师讲生听”的陈旧观念,而演变为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反馈”的自主学习模式。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将知识难点细化,并分解讲授录制成5——10分钟的微型视频(即微课)。然后发布到云平台的“自学区”供学生选择。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控制,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进行。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内容,自己能轻易掌握的可以一带而过,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反复多看几遍。通过自主、自由、自定步调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难度有效缓解,势必就会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云学习”的预习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辅助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和自我评价,我还将每课的教学设计、Mp3范唱、教学课件、自测试题等各种学习素材都压缩上传,并鼓励他们在云端与我交流。例如:京剧行当中,孙悟空是丑角吗?普契尼创作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为何有段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名为《茉莉花》的民歌,除了河北还有哪里……看上去,问题是对我提出的,但却总是被一些“小老师”抢先回答了,他们唯恐不及地将答案发布在云端,我只需要进行适时地点拨和个别辅导就可以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初步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云,分解了教学难点,模糊了师生角色边缘,颠覆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它成为了“优等生提高,差生巩固”的学习站。一只只“拦路虎”被“云”驯服,“云”让我们看到了“生乐学,师乐教”的喜人局面,“云平台”成为了“永不下课的课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2.邂逅学习同好,搭建协作平台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一人一桌、人手一书,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孤立地学习活动,即便是偶然有互动也仅限于座位周围。久而久之,孤僻、傲慢、不愿与人交往等偏执人格逐渐形成,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
云端教学建立了高互动的教育教学体系,使每个学生在浏览和收藏学习信息之余,还可以结识到志同道合地学习伙伴。他们可以共同探究、彼此激励,为解决同一个难题、完成同一个任务而结成学习同盟。着眼于音乐课堂,对于邂逅音乐同好,合作共谋音乐作品,“云”搭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梁。
在云端音乐社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浏览、收藏好音乐,也可以将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分享,结交有相同音乐喜好的朋友,ABCD四人就是在这样一次“校歌征集”比赛中相识的。A同学喜爱写作,他结合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个人感触,首先创作出了歌词,但苦于自己不通音律而无法谱曲。于是就在云社区中发帖表达了征集曲作者的意愿,并附上了自己创作的歌词。B同学在浏览时偶然发现,于是发挥自己十余年的钢琴学习和乐理功底为其谱曲,并钢琴弹唱录制成了音频文件,而后传给了在校合唱社团的C同学。C运用熟识的MIDI音乐软件为歌曲配上了二声部,形成了有立体和声效果的合唱歌曲。最后,在自幼学习舞蹈的D同学优美舞姿的映衬下,这首校歌被录制成了一段丰富精彩的视频后传到社区中。通过全校师生和家长的网上投票,他们的点击率和人气直线攀升,最终获得了此次“校歌征集”活动的桂冠,而这四位“小音乐人”通过“云”结为学习伙伴,也在“云”中收获了肯定和自信,完成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在“云学习”这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不仅需要人机交互,更需要人人交互、互助协作。其间,他们需要融洽的关系、友好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云学习”有利于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更特别的是,学生的相互浏览、质疑、提议、修改、互助、完善以及整个学习思路的动态变化过程都被“云”平台所记录,实现了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二)云教研——融化信息孤岛,拓宽教法渠道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奔赴指定地点,与已限定的人群进行限时的教学交流活动,且教研的具体内容难以被妥善保存,其研讨质量可想而知。固步自封的教学理念,深潭死水般的教学手法,束缚了教师创新的手脚,阻挡了课堂前进的步伐,不少教师反应这样“出不去,进不来”的教研毫无意义。有了云平台,此状况得以很好地改善。
在云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教师个人空间”,将自己的电子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优秀题库等)上传到空间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就会形成一比不容小觑的个人教育资源。它对于锻炼教师的写作基本功,积累个人教学经验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个人在其中自省、总结,加速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通过个人空间还可以连接到其他教师的空间地址,或建成“好友群”,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教研圈”,大家可以互相浏览彼此的教学动态,分享优秀的学科资源。更独特的是,利用讨论功能,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教学难题以寻求大家的帮助,也可以给他人的作品提出意见。评论者的百家争鸣也是不错的资源,或支持,或反对,或争论,或鼓励,这对促进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某区的教研活动就率先尝到了“云备课”的甜头,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命题一课并选出一名主备人,请他精心备课后将教学设计上传到云端,然后请同学科的老师浏览、修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每个修改人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做修正。再由备课组长批阅,找出教法的争端主旨,最终交还给主备人集“众家之长”给教案定稿……与传统备课模式相比,“云教研”不拘泥于空间、地域限制,不必顶着严寒酷暑苦不堪言地奔波到指定地点,而可随时随地地参与。“云教研”不划定参与人范围,本校、外校教师都可以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各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云教研”也更具实效性,在备课中它可以实现“个人备、集体备、多次备”等各种方式,人人参与,共同提高。所有教师在云端共享资源,畅所欲言,拉近了空间距离,消除了时间限制。云,融化了教育信息孤岛,使不同地区的教师互相取长补短,这岂是传统教研的循规蹈矩所能比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54:04 | 只看该作者

(三)云评价——关注学习数据,记录成长轨迹
休闲时光,我们在浏览淘宝和当当等电商网站时不难发现,我们在每一次搜索、点击和浏览商品后,都会被推荐一些与所搜索物品有关联的其他商品,这说明网站并不是无意识地供我们浏览,而是在努力搜集我们的“数据”,即:发现客户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商品交易。而确认收货后的评价也是一种数据,它被用于建立商家的信用,也有利于其他买家进一步了解商品。此时,“数据”成为了买卖双方互动交流的媒介,促进了交易对象的双赢。
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我们也可以依靠“数据”来进行教学评价。因为,当学生在“云”端学习时,他们的每一步学习行为都会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不管是日志、论坛帖还是个人作品等学习历程都清晰地记载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这些都是教学评价的有利依据。或者,在云平台中的留言版、聊天室等模块中,师、生、家长间的评价也是一笔数据。其内容可以是“言语评价”、“点击率的推崇”或“直接打分数”,形式则可以是“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等。“数据评价”实现了传统评价体系中“一对一”以外所不能比拟的多方、多样评价,让教学的角色双方都能通过数据来衡量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演唱通过多媒体录成音频文件发布到云端,然后全班共享每个人的“个人专辑”,引导学生通过听辨自己和同学的演唱,有针对性的对音准、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咬字吐字及情感表现等音乐要素予以量化评价,并以“评委”的身份将对他人演唱的评价贴于论坛中。然后,演唱者再根据他人的意见重新修改录制,再传给大家评价……这样,学生在趣味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汲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评价的内容。再比如,在常规教学的最后设计“在线测验”一个模块,其中设置若干个与本课时所授音乐知识相关的问题,均以单选这种较简单、易接受的形式出现。学生读题后,用鼠标单击认为正确的答案,计算机随即给出“√”或“×”的判断,使学生在第一时间里客观地了解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做完全部试题后,系统显示答题者答题所用时间、正确率、分数等,并依照以上几点将全班同学排列名次。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不停地点击试题,反复重做,而且不时地发出兴奋、骄傲的叫喊:“嘿!我只用了一分钟!”“我比你强!我40秒就做完了,而且全部正确!”……“云评价”,对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和“自我认识”都起到了量化、促进的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地关注这些评价数据,对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激励创新和纠正偏颇也具有很强大的辅佐作用。
“云评价”兼具传统模式中的真实、交互等功能,又同时具有隐蔽、公开的矛盾性。说其隐蔽,是因为“云”具有较好地隐私安全性,评价人可以以私信的方式进行评价;若选择公开发布,那么在线的每一个人的意见则可以在同一时间发布,实现了评价的实时性。另外,非常难得的是,存储于“云端”的这些数据还具有实名制的特点,它忠实地记录着所有学生的综合学力,可伴随学生的一生,当学生升学或异地转学时,可以随时隔空调取,而无需担心丢失、破损等不良情况发生。
(四)云存储——容纳海量资源,畅享移动素材
曾几何时,纸笔是我们记录知识、辅助学习的好伙伴。后来,“电子存储”的出现让我们尝到了数据“易保存、易修改”的甜头。但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窘境:上公开课时,突然发现因U盘因感染病毒而造成里面的课件读不出来,而原文件存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电脑里。外出学习或培训时,自己需要的文件资料因体积庞大而无法随身携带。或者,个人使用的U盘不翼而飞,暂不提大量数据的丢失,仅是信息安全就让你寝食难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54:22 | 只看该作者

云存储,只需要简单的“云+端”(云平台加上移动终端)即可完成,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网络方式灵活、实时地构建教学环境,开展学习需求。各种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充当学生的电子书包或教师的云客户端,通过校园网或班班通环境接入互联网[3]。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一台有网络的终端上存储和查询自己的教育教学文件,也可以利用云存储提供的丰富资源直接在教室里进行教学。学生则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来进行“移动学习”,在云端直接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和测验。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黏性,将“泛在式学习”和“碎片式学习”的长处尽显无疑。
较单机存储相比,数据存储在云端能实现“零丢失,零磨损”,其海量存储更是尽显其博大胸怀,可以容纳教师和学生的各类教学资料,尤其是“易调取”更是能够非常快捷的共享网络资源,让无线知识与我们如影随形,仿佛一个随身携带的百宝箱。对于学校信息技术建构而言,更是降低了网络教学环境的成本,保存和维护都可以在“云端”完成。
三、结论
对于学习者而言,“云”建构了宽松可控的学习环境,使其能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手段;对于教育者而言,“云”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教法互补,让我们在面对三尺讲台时游刃有余。推行“教育云”以来,我们的确尝到了一些甜头,看到了一些实践的成果。但同时,也不容否认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时,更多是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景去利用、改造、整合已有的一些信息资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深入整合”较之“从无到有”的初次建设更有意义[4]。也就是说,如果教育资源只是一味地被堆积,就违背了它“促学”的初衷。那么,我们如何能让教学资源的建设更具动态性,使其服务于师生个性化地教学需求?如何能激发教师踊跃地上传个人教育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地公共教育资源库?如何保护教师个人资源的原创性和作品安全性?这就需要我们使用更为有效地技术手段来不断地挖掘。
2013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