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有“你”课堂更精彩——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3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有“你”课堂更精彩——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妙处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演礼乡中心小学:李朝霞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运用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让枯燥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方式 ;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教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从跟本上改变了数学教学方式,必须充分加以应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恰当、正确地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下面我浅谈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妙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教学《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到一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走。这时,唐僧叫孙悟空与猪八戒去问路,孙悟空上前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右”走;而猪八戒回走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左”走。两人回来时,孙悟空向唐僧说“右” 走, 猪八戒向唐僧说“左” 走,两人为“应走哪一边才对?”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进而主动的去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33:29 | 只看该作者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
多年教学,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数学的抽象性,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到底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小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使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特别是涉及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单靠传统方法是讲不清,理不明的。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简单的动手操作,学生肯定是体验不深的。此时,通过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把圆分成8、16、32、64份……学生直观形象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线的认识》一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出了竖琴中琴弦,然后引出线段;展示出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引出射线;展示火车的两条无限延伸的铁轨引出直线,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线段、射线、直线三者之间的微妙关系。又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信息技术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中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化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在课堂上突破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学习。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重点是一共摆几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没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行。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又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重点是学会面积公式中的“÷2”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灌” 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识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那么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抽象的数学更不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中出现一个三角形并让它闪动,同时从这个闪动的三角形中衍生出另一个三角形(说明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并把这个三角形通过旋转,从而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动态演示,把三角形衍生另一个三角形、旋转、合拼的图像动态化,直观、生动地把两个三角形合拼成一个长方形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从而导出求三角形面积公式,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2”这个问题,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难点不再难懂,重、难点都得到分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33:33 | 只看该作者

四、利用信息技术,变肤浅为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肤浅为本质,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得到对知识的本质认识。教学有关几何初步知识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直观的来进行动态模拟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几何形体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课件把6个彩色的长方形(两两相同,通过平移,旋转等方法围成一个长方体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一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实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了很好的铺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此外还有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可以借助课件展示小长方体不同的数法和不同的算法,从而引出乘法结合律。把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甚至能参与其中的本质情境,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认识由肤浅向本质的飞跃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利用信息技术,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我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 37+18的计算方法时,我又利用计算机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37朵黄花,和18 朵红花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能否找到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先从37朵黄花中拖2朵黄花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  
有的学生从18朵红花中拖3朵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  
还有的将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将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  
还有的将10朵红花拖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7朵,再将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  
……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拖动花朵寻找计算的方法,由于计算机设计了返回程序,所以有的学生一人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法,学生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讲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通过学生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多向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在第一册的相关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学生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当然也有学生会觉得这种方法太慢了,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方法并不局限,学生可以在电脑中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六、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大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学生平时在巩固练习时对做题目最感到厌烦,觉得没有意思,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利用信息技术将练习的形式不断变换。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练习设计为闯关游戏,按练习的难度把题目分为几关,有过独木桥、摘草莓、登高山、游儿童乐园,并设置了只有闯过第一关才能闯第二关,关关都有鼓励的程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根据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很多同学都顺利通过关口,到达了目的地。练习量虽然很大,但是学生丝毫没有厌倦的情绪,而感受到的是兴奋,是成功的愉悦。下课后大部分学生说:这样的练习真有意思,能不能以后多上点这样的课。教师也可以随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较好地体现不同学生完成不同数学的教学新理念。通过习题的练习,可巩固、检查教学效果,达到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选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改变练习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从而提高习题练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大家应该积极投身到新技术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努力创设信息技术化的数学教学情境,积极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为数学教学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00:5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