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思考:有效性考量的重要尺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7: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思考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它给学生带去的绝不仅仅是会解更多的数学题。对一部分人而言,他们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是否能够“思考数学”非常重要;而对大多数人而言,就业以后基本上不需要解纯粹的数学题,更多地或许是能够进行“数学地思考”,即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因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应更多地从这一维度上进行考量。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有了许多新变化,比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强化操作与实践、自主学习等等。较之传统教学,这些变化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简单、肤浅的认识和做法,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渐行渐远。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不能一味追求场面的热闹。什么是新课程?有人回答:教学引入“说说笑笑”,教学过程“动动跳跳”,双基训练难度不高,教学评价“你好他好”,称之为“新课程课”。这样的课堂,有活动没体验,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活动缺乏目的性,没有与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联系在一起,没有给学生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受。

有一位老师教学“9的乘法口诀”,在学生得出口诀之后问:你觉得哪一句口诀好记呢?学生交流的场面固然很热闹,但在“热闹”之中有很多表面化的内容,学生真正的收获其实并不丰盈。有的学生思维冗长,推理复杂,方法极其繁琐;有的学生对“六九五十四、二九十八,54减18得36”这些结果已记得如此纯熟,难道对“四九三十六”就难以脱口而出?就好像我们明明已经在三楼了,却非得先走回一楼,然后再一层一层往上爬。其实,课堂上应有时轻松地笑,有时苦苦地想,既有兴奋之举,也有沉默之态。“苦苦地想”和“沉默之态”表明我们的课堂表面上虽然风平浪静,但却潜伏着湍急的思维暗流。教师不应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而应积极关注学生思维的运行状况和思维的品质,致力于学生思维潜能的激发。教师要经得住课堂上的沉默,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凝神思索的课堂不是有效的课堂。

我认为,有效的教学不能把动手实践只当作一种摆设或排场。比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有一位教师这样组织:(先出示一个盒子)告诉学生盒子里有9个白球,1个黄球,如果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回答后组织摸球、统计、讨论。而另一位教师教学时则是这样展开:(出示盒子)同学们,这个盒子里放有白球和黄球共10个,不过两种球的个数是不相等的,如果不打开盒子看,你们有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在学生提出多种方案后,老师让学生用“做实验”的方法展开活动。在实验后得出“白球比黄球多很多”时,再让学生打开盒子数一数。

两种教法在形式上相似,都是通过“摸球”让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随机性,但前者,学生的活动只是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只是在执行教师的一个个指令,而不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样的操作缺少主动性、挑战性,思维含量不高。而后者给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预留了思维空间,更多地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思想。动手实践、主动探索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动手活动”,而应该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很高的思维含量。

我认为,有效的教学不能让课堂只是在浅层次上徘徊,而要让良好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成为学生思维的印记。哲学家、教育家怀海特说:“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为考试所作的准备之前,你的学习是无用的。”这时的学习留给学生的,将是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素养。这种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后所积淀下的思想、方法,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苦苦思索后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受。因而,应让学生在对待实例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推理的过程中,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并注意结合具体环节,引领学生“在思维世界里奔跑”,点化他们领悟这些思想和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生动的、鲜活的、可以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飞跃;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长效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6: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