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6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中华民族面临日本军国主义长驱直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伟大的爱国者鲁迅先生痛斥、分析和批判悲观失望的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和战斗力。他认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不是帝王将相、状元宰相,而是被压迫的人民,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我们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8:56 | 只看该作者

     二. 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四. 疏通课文

    1. 弄清字词障碍。

搽(chá)       玄虚(xuán)     省悟(xǐng)   慨(kǎi)叹   

诳(kuāng)骗   诬(wū)蔑     脂(zhī)粉      脊( jǐ )梁  

抹(mǒ)杀      前仆(pū)后继   状元宰(zǎi)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2、生词

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势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渺茫:辽阔的样子:烟波渺茫。②相隔遥远或久远,模糊不清:渺茫的烟云|一别音容两渺茫|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③无把握;难以预料、期待:前景渺茫|希望渺茫。
   诳kuáng骗:说谎话骗人。
   诬蔑:捏造事实,毁坏别人名誉。
   生路:文中指维持生活或生存的途径。
   家谱: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事。
   怀右伤今:怀念古代的社会,哀叹现实的社会,用以表示那种悲观厌世,到退还右的思想情绪。
  为民请命:替老百姓说话。
  埋头苦干:专心地下苦功夫做事。
  前仆pū后继:前面的人倒下来,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                        
  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追求佛法,后来比喻为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地大物博:文中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3. 朗读全文。

    4. 思考问题。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9:05 | 只看该作者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

    二. 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三.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 一二段这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明确:谬误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谬误论据: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语句:“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 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所以被删去。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4. 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9:09 | 只看该作者

    5.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明确:“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四. 品味语言

    1. 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能,“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2. 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五、拓展迁移
     “中国的脊梁”在今天是什么样的人呢?有何现实意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9:29:13 | 只看该作者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写驳论文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八、作业

1、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中           ┏自夸“地大物博” ┓

国  ┏敌论据 ┃ 只希望国联      ┃┓   

人  ┃       ┗ 味求神拜佛      ┛┃  以偏概全     

失  ┃敌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掉  ┃直接反驳:┏失掉“他信力”

自  ┃          ┗发展着“自欺力”

信  ┃间接反驳:┏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力  ┃          ┗ 论据:从古到今  “中国的脊梁”

了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看地底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4: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