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6:1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高级中学数学组  张鹤
摘要:中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积极性,感到难学,甚至带有“厌烦”情绪,缺乏探究的信心。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其信心,是数学教师常遇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讨论提高数学教学激趣的方法,以期为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培养 高中学生 数学 兴趣 心理 因素 方法与策略 分析
我从事多年高中数学教学,发现很多在初中时数学学得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对学生幼小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大家都知道,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许多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因此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成绩.在高一时,如果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不够理想,于是,到高二时,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就会选择读文科,在文科的教学中,我发现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基础很差,一问无所知,那么,如此下去,到了高三,数学的高考成绩就可想而知了。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于是,在教学中,我对所教的两个文科班学习数学的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其中:
1.喜欢数学吗?( )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化 (有时喜欢,不时不大喜欢)其中A占30.8% B占11.5% C占57.25%.
2.你喜欢数学的原因是( ) A.对数学有兴趣 B.老师教学有方 C.迫于无奈(要升学) D.其它原因
其中A占28.9 % B占5.47% C占40.6% D占1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喜欢数学的比例与对数学有兴趣的比例几乎相等。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对最喜欢、最热爱的东西,才会深入研究,才可能带来成功。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产生正向的心理动因,他心理内质就会萌生学习驱动力,从而倾心刻磨获得自我心理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诱导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层面而发生思维推理的正迁移,并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先从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问题分析
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交流,分析,我发现我所教的部分差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数学学习有诸多方面的心理障碍:消极、厌卷心理,自卑心理,懒惰心理,依赖心理[1]等,以下对主要的几种心理障碍进行分析:
1.消极、厌倦心里: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主要是想学好数学,而又学得不太理想,这主要是由于学生高强度、长时期持续学习活动而导致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效率不高,错误率增大,兴趣下降,而且学习压力较大,期望又很高,久而久之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消极、厌倦的心理。
2.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大多数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由于智力较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刻苦努力不够,屡考屡败,形成严重的失落心理,从而产生颓废、畏惧、伤感和焦虑、困惑等情绪,这样天长日久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学习数学是痛苦”的条件反射,忧虑、畏惧心理自然产生。在学习的失败总结中,总能发现他们对自己由于对数学的天生或后天的“恐惧症”。即使平时能做好的,但由于缺乏信心,心情紧张最终失败,最终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自卑心理。
3.惰性心理: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大多都意志薄弱,最多是有几分热度,但坚持不了多久,又恢复了原样。有些学生由于长期的松散,惰性的习惯,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们中大多数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最终产生惰性的心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6:15:17 | 只看该作者

4.依赖心理: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而文科班学生显然尤为明显,有这种心理障碍,他们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最好是不动任何脑筋便能统统地“被动接受”。在作业中总是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生搬硬套,这可能与他们文科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不太喜欢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有关吧。岂不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钻研精神被压抑,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也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完成任务,迫于升学无奈而被动学习数学,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应该归于老师的传统“灌注式”,“一言堂”教法。
针对以上几种主要的心理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随时悉心关注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机会让他们把烦恼和困惑宣泄出来,与他们一起面对面以朋友的身份互相交流探讨,达到心理上的彼此认同、信任,心理上的共鸣,同时满足他们被理解和被尊重的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一句积极鼓励性的话语,总比批评多句要有效得多。每个人在心理上,情感上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而且要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机会,鼓励他们勇于表述自己观。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说:“影响学生内心世界的,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因此教师应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欣赏者和支持者,从而愈合他们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进而才能培养和调动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二、再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外,又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愿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智力水平等。外部因素是指学习的外部条件和气候,包括环境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学习群体——班级的学习风气。学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强,学习热情高;学风差的班级,学生学习不努力,不求上进、随波逐流。当然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悄然来临,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众多的家长已经充分意识到惟有知识才是子女通向未来幸福生活的成功之路,为了子女能考上大学,他们对教育的投入可说是“无怨无悔”。这种社会共识有力地促进了追求知识、热爱读书的学习环境的形成。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后仍找不到工作,用加上政府分配制度不够健全,这无形对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和打击,于是,这些家长就会产生消极的思想,认为“读书无用”,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不高。教材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学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合学生口味。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劲头十足。教师的因素主要是指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科学,课外辅导是否对路,作业和考试的安排是否合理;课堂上能否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新奇,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而所有这些又是受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多种因素制约的。知识水平高、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受人尊敬的教师,学生会慕其名、倾其才,自然而然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敬之情,这种崇敬之情会逐渐地转化为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甚至终生从事数学事业。可见,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因素的决定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6:15:22 | 只看该作者

三、最后从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上分析
(一)、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2]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这位老师,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而要使学生对自己第一印象要好,则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素质要高,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其他相关的知识,教师对业务的钻研具有精益求精,严谨的工作作风,给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你。师者,传道 、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榜样,老师的品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良好的人格是学生敬佩的基石,因为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教师高尚的品行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观、行为观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老师不但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完善自我,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老师被誉为学生的第二父母,给予了学生思想并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2) 课堂上语言要生动、形象,并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甚至幽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课堂上语言要生动,而且还应配合和谐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是一种最原始的语言,也是一种最为生动吸引人的语言,它能将许多抽象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并且收到十分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并使学生与你一起参与进来,达到一种共鸣,而激情来自于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如果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而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已,那么,又怎么去打动学生热爱你所教的这门功课呢?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教师应乐于献身事业,把培养人才作为神圣的职责并把爱护学生的真挚情感融入其中。
(4) 对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心,既不偏重优生,也不歧视差生,而是多鼓励关心差生,正如高尔基所说:“爱孩子是母亲的事,可是善对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教师应从点滴做起,关心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形成真正的情感融合,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言行上去效仿这位老师并乐于向教师谈论自己的思想,进而主动接受和指导,即产生“乐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情感总是相互的,我们只有去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心理学角度感召学生学数学的浅层倾向,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进而热爱数学这一学科,这对差生而言,尤为重要。
(5) 课堂要充满活跃、民主激励的气氛。讲解数学问题时允许别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自己的不同解法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如果学生的方法较好,则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表扬和鼓励。正如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说的:“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课堂上要饱含真情,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比如: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现在会了吗?”等激励、唤醒、鼓舞、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温暖、祥和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老师下达的知识目标指令,心情舒畅地探求知识,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慈爱的温馨。特别是针对中差生,由于他们基础差而导致自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而他们又不会的情况下,教学中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回答“不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解除他们心中的紧张感。对他们讲:“没关系,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并给予适应的表扬,尽量使差生重新参与到课堂中来和教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切忌采取不理不睬,或者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这样一来容易削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加重了学生失败的归因感,学生厌学便自然而然产生了。当然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太难的留给差生,太简单的留给优生。优生应适当适时地提一些难“啃”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觉得太过于简单了而产生骄傲不屑一顾的情绪。总之,课堂气氛轻松、心情愉快,使差生从失败的“愧疚”中挣脱出来,优生知难而进,使他们和老师的思维发生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的循环。而情感理论认为,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使学生更喜欢老师,有不同寻常的感觉,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老师会说学生是数学天才,学数学有天赋,精彩、精辟、有创建性,让全班同学为我鼓掌,这种情感的注入,在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都有所体现课后多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度。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既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事实上,那些上课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多是怕说错话了挨老师批评或担心受到同学讥讽,心理没有安全感,信任度 ,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干脆不尝试探索,不问也不答,思维的隋性渐渐形成。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6:15:26 | 只看该作者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3]
    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就是要把对高中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思维,让高中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如其分的提问能激发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但问题不能随意设,应具有针对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改变教学策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还可以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些独特见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深人的讨论,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学中与生产联系密切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精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乐学氛围。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独立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成“活而不乱、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氛围。
2、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努力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为高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线性规划问题、优化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诱惑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诱导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排列组合中两个原理时,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由同学竞猜:有10封不同的的信,随意放进6个不同的邮筒寄出,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投递方法?正确的结果是610种。比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大胆猜想还多得多;在讲等比数列概念时,我先讲了一个古时代一位国王与象棋大师戏言奖赏的故事;在讲在《指数函数》时,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折纸的活动,观察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的关系怎样?从而先让学发现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的关系为y=2x,这样,教师很自然的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讲《复数》第一课时时,问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小于0的,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开始就“引人入胜”,产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学风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调控教学过程,提高高中学生接受效率
     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传授,常常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16:15:30 | 只看该作者

    (1)随时调节课堂知识容量
    有效控制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容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知识量的多少进行控制。
    (2)控制讲课的速度
    在一节课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
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效率。
    (三)、帮助高中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得到成功体验
    高中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1、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师切记不要“一手包办”,多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
    2、注意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而是将孤立的、零碎的数学知识如何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例如,新课程中的人教版教科书先在必修课本讲概率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而在选修课本才讲到排列组合原理,利用这两个原理求概率问题.因此,学生学习与复习时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体系,从而有利于解决有关概率问题。
(四)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由有兴趣而取得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之若学习兴趣水平低,积极性不高,则学习效果差,而差的成绩又会影响学习兴趣,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严重影响学习活动,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每一个班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灵活性有不同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调动与保护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要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必要时要放慢教学速度,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缺漏的辅导,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设置的问题与任务应有层次之分,让学困生消化得好,让学优生吃得饱,让两者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测验中,除了基本题以外,可多出些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部分完成,使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获得成功的感
受,使其学习兴趣得持续与升华。
   (五) 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高中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根据新课程理念,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和力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长处,学会赞赏学生,通过各种激励性的评价,如作业批改中进步加“好”;考试题目设计成梯度,每前进一个梯度就给以鼓励和肯定;课堂中亲切的语言、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等等,都会给学生以促进与鼓舞,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追求
教学过程的优质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化、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
诚然,新世纪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
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就学习有困难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来作为一项更重要的工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尽可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1 12: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