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理解能力
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教学辅导站 彭龙瑞 周晓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动力,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构建起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度变革,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它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是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对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具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审美教育;理解能力;信息处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步走进课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求知欲,活跃思维,拓展想象力,给予了我们语文课堂太多的激情。让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由遥远变得亲近,记忆由浅显变得深刻,情感由淡薄变得动感。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巧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觉地思考和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并感到乐在其中。信息技术的新颖之处就在于能把学习内容由静态变为动态,并能在运动中显示变化过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起到 “催化”作用,使学生感到新奇,产生想了解其中奥秘的愿望,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林海》一文时,用电脑播放了一段关于大兴安岭美丽景象的视频资料,并配有“隆隆”的火车声,课前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大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接着我又用语言描述:请大家上火车,在火车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旅途的美景。逼真的声音仿佛让学生坐上了火车,来到了大兴安岭,从大屏幕上看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清晰而又翠绿欲滴,美不胜收,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来:大兴安岭的岭真奇啊;大兴安岭的树多而美……学生们置身于大兴安岭的美景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兴致高涨,聚精会神,怎么不乐于学习呢?
二、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实物演示。如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一文,写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动物,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动物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和书中描述的一样,学生一概不知。为此,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搜集这些实物图片或其视频,上课时,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并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问题,然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向老师询问、查找资料等,搞懂了,弄清了,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
2.情境感知。诗句描写的情境,通过剧情形式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诗所描绘的情境再现在学生眼前,这样能帮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深层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先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播放这样一个情境:晚上,风雨交加,诗人躺在床上休息。一觉醒来,到处是鸟的叫声,于是,诗人隐约想起了什么……课件演示之后,再让学生试想诗的大意。这样,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无疑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有一定的帮助。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狼与小羊》等,他们后面的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教师可以把文章的图片剪辑、整理、合并,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并构思该人物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有什么结局?然后再让学生讲给全班学生听,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