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我参与了初三学生理化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学生用量筒和天平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测得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接着便是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列式为 78.8÷10,令我意外的是,大约有85%的学生居然要用计算器计算结果。这一现象说明: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意识增强了,但是否因为使用计算器,而忽视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呢?进一步地,我想到应该如何教学生使用计算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的主要目的:一是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是用计算器探索一些与计算有关的规律。显而易见,可以口算的习题、能用运算定律及运算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和一些较小的数的计算题,是不提倡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的。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当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对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有充分体验,感受用计算器计算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时,不妨泼泼计算器的“冷水”。如,计算下列各题,比比谁的计算速度快。
860+140+2000-600 40434÷69 (9658×2799)×0
3456789×(892÷892) 756×452+1044×452 999×1001-999。
在评价反馈比赛结果的过程中,让学生重新认识计算器的价值,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题都适宜使用计算器,感受使用计算器的前提。懂得要合理使用计算器,而不要把计算器当成“神”。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应盲目使用计算器,而应学会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的方式。
另外,在教学用计算器探索与计算有关的规律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算式中的某些规律,真正把计算器当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辅助工具。
对于“用计算器计算”的能力检测,我一为在这一单元教学结束后,可单独命题,对学生进行使用计算器能力的专项测试。比如,编一些较大数的计算题以及确实需要借助计算器才能发现某些规律的式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比谁的运算速度快等。
综上所述,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切不可顾此失彼。要深刻认识到,使用计算器的教学不单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它也是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