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研究的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5: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龙口市实验小学王淑彩老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不仅能排除教学中的障碍,并且适应当前减轻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还较好地体现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原则。这一模式的操作程序分四个阶段: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发展。

  一、概念的引入。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式中有以下几种引入方法:

  1.从实际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粉笔盒、文具盒、黑板擦等实物,与平面图形比较,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概念的本质属性。

  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循环小数”、“正(反)比例的意义”等都可以通过计算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1.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模式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作为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可提供一些三角形实物,让学生从这些图形中悟出规律,形成表象,架起从感知到抽象的桥梁。

  2.引导抽象概括,找出全体材料的共同本质属性,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如教学三角形的概念时,学生根据上面的图形总结得出:(1)每个图形中都有三条线段;(2)这三条线段必须围起来。由此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系统论的启蒙教育。

  三、概念的巩固。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模式中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注意了概念的关键性,又注意了概念的综合性。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概念的发展。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一方面概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一定阶段认识水平是一定的,抽象程度也不相同。教学时不应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另外,我认为抽象概括应为这一模式的中心环节。教学中,学生用语言来概括概念时要注意:只有让学生把话说够,各种模糊的认识才能都提出来,不应急于收场。

  总之,这一模式能够把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适用性强,是非常可行的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