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捐款换编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捐款换编制
至少82人已通过银行捐款,这是收据(电视截屏图)
威县教育局张宏局长说募捐前确曾进行动员,但捐款是老师自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毕业如果能走上中小学老师岗位,对于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是个很好选择。最近,河北省威县通过公开招聘,从500多名高校毕业生择优录用191人,充实到中小学校一线。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10月中旬,就在他们刚上班没多久就被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本科毕业生捐3万,名目是“捐资助教”,不交钱就开除。


  教师新上任先捐三五万


  10月19日上午,一些已经在银行交了款的教师正在威县教育局用银行的存单换领教育局开具的收据。记者从交款单上看到,捐款收款单位是威县教育局教育集中支付中心,经现场清点共有82张交款单,也就是说截至10月19日上午至少82人捐了款。威县教育局财务股工作人员韩能文说,82位捐款者全是今年通过考试被录用的年轻教师。记者发现,虽然这些教师参加工作才1个多月,但每个人捐款数额很高,不是5万元就是3万元。

  既然通过考试被录用,为何还要捐出数万元呢?对此,威县教育局张宏局长说,募捐前局里确曾进行过动员号召,但他一再强调教育局只是进行过宣传,捐款完全是老师自愿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捐款出于当教师自豪感


  随后,张局长还带着记者跑两所学校找到几位新录用的老师。河北省威县牛寨小学教师陈永夫捐了5万元,他承认捐款纯属自愿。而河北省威县枣园中学教师魏艳华将捐款原因归结为赶上了好时候,是成为一名真正教师的自豪感,促使其做出捐出5万元巨款的举动。

  这些老师如何筹措这笔钱呢?在征得同意后记者来到陈永夫老师家里。陈永夫是个普通农家子弟,上大专几年花了不少钱,2004年毕业后由于没找到正式工作,一直在私立学校临时代课,加上妻子务农的收入,全家年收入也就1万多元,而这次一捐就是5万元。

  记者了解到,威县是个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几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而这些参加工作才1个多月、还没领到工资的年轻教师要拿出3万或5万元的捐款,压力可想而知。


  校长说不捐款就要开除


  这些教师究竟怎样自发自愿捐3万元和5万元呢?一位刚刚交完捐款的教师告诉记者,10月13日,校区校长把他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就说每人交5万元,然后就立马入正式编制,不交的就开除,就不能再教书。而且,校长还强调不要对外面说,谁要是上访,去投诉,也就是开除。现在就业压力大,谁都不想失去这份稳定工作。

  这位教师说,捐资助教本来是件高尚事情,但这种做法既违背老师们意愿,也玷污捐资助教的纯洁性。

  目前,河北威县县委和县政府给《焦点访谈》发来信函说,在新招录教师中开展自愿捐资助教不妥当,决定予以彻底纠正,退回已捐资金。10月21日13时,威县教育部门已分赴各个校区督促落实,确保当天下午将捐款全部退回。

  不过,此举也让这些新教师很担心辛辛苦苦考来的工作,会不会因此而丢掉。

  教育局长:捐款自愿多多益善

  记者:通过什么方式号召捐款?

  张宏(河北省威县教育局局长):教师节大会的时候说了一下。

  记者:跟哪些人说?

  张宏:跟一些校长。

  记者:当时跟校长怎么说的?

  张宏:就是说可以自愿捐助教育,可以宣传宣传,可以动员动员,但不要硬性规定,我说咱们威县再穷,咱们不能从这上面刮,我是这样说的。

  记者:这次捐资助教活动在多大范围内开展?

  张宏:只能是这次招录老师中开展,本着自愿,愿捐就捐,不愿捐就拉倒。县上没有明文规定,教育局也没有明文规定,我们光是把账户给他们,自愿捐。

  记者:专科5万元、专接本3万元,标准怎么定的?

  张宏:没有硬性规定,都是说3万也可以,5万也行,多多益善,都是这么说的。

  记者:这笔钱有没有什么安排,怎么用?

  张宏:现在你说计划安排还没有,以后这部分款怎么办,还得正儿八经开会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郭兵:教师被捐款事件不能退钱了之
从央视的报道来看,教育局长一再强调,捐款完全是老师们自发自愿的行为,与是否入编无关;而知情人则透露,交钱就入编,不交钱就走人,捐款是被逼无奈。到底是谁在说谎?很容易判断:捐款只在尚未入编的新招录教师中进行、数额统一为专科三万、本科五万,是老师们自觉自愿,还是有关部门拿编制要挟强迫,一目了然。

  面对媒体曝光,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回应同样令人难以理解:一边坚持捐款行为是自发自愿,与编制无关,一边又决定全部退回已经捐助的资金,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老师们不是“被捐款”,你为什么要退回去呢?因为自愿捐款,就是一种爱心行为,退回去不是在剥夺老师们献爱心的权利吗?如果老师们是“被捐款”,那就不仅仅是退回去那么简单了,因为这种类似于出售编制的行为,显然已属于严重的违规违纪,涉及的金额又高达几百万,怎能一退了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地方政府更清楚事情的真相,现在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不过想通过这种“和稀泥”的方式息事宁人:当初没有文件,没有决议,算不上强迫捐款;现在错也纠了,钱也退了,就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地方政府之所以敢如此敷衍媒体、搪塞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类违规违纪的行为,是通过一种“双方意会”的非正常方式进行的,因此并没有留下明显的把柄。在全社会反腐日益高压的态势下,这种手法,已成为一些违法违纪者逃避打击的惯用伎俩。

  现在,威县县委、县政府显然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这一丑恶行径,这不是在真正反省,更无法体现负责任的精神。不在这件事情上严惩当事人,真正引起官员们的反思和警醒,就难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今天的“被捐款”退还了,明天各种“被自愿”的事情还会照常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权力在乱拱,规则在让路。在法治无法触及的暗角,权力总是恣意地寻找着寻租空间。这次,权力寻租的触角伸到了河北威县――该县前不久择优录用191位应届大学生充实到中小学的教学一线。知情人爆料称,在新教师工作不久,校方要求他们捐款三万到五万,换取正式编制。(10月28日新华社)

  以“捐资助学”的名义让新教师捐款换编制,威县教育部门此举与之前频发的教师“上岗费”如出一辙――要上岗,除了要穿越可能铺着“吃拿卡要”权力关卡的考试选拔,还需缴纳一笔可观的“上岗费”。有人说,正是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才让威县教育局在就职者捐款换编制上肆无忌惮。

  毋庸置疑,在当下经济危机中,用人市场的确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在人们“求职若渴”的语境下,权力寻租可以更从容地将触角伸入职场的更深处。纵观现实,这并不仅存于威县的“被捐款”上岗,似乎还有着更广阔的意蕴:它除了是获取普通职位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是通过“买编制”获得同岗员工难以企及的更高工资,甚至可以解读为“买户口”在城市的核心阶层中“上岗”,从而享受以前不曾有过的户口福利。

  也正是有了上岗与下岗、编制内与编制外、城市与农村的断层,有了“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的权利断裂,才让“上岗”、“编制”的另一面成为权利荒漠,人们于是通过权钱交易这条逼仄的通道,换取“上岗”的门票。

  社会权利断裂而又法治不彰之处,自有公权力越界野蛮生长。在这样的权利断层暗角,因为有着公众对自我权利救赎的强烈渴求,有着权力蔓延下规则的无条件让道,才有了河北威县教育部门面对“被捐款”质疑的断然否认,更有了河北武安前教育局长离任前突击签署“数百教师调动令”的肆无忌惮。可是,在权力一片乱拱的现实面前,谁又来弥合公众权利的断层,谁又来编织法治规则的栅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3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