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来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7: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上海每年都会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进行调研,令我们没想到的是,调研中,我们听到许多老师呼吁,他们迫切希望对教师的压力和负担给予同样的关注和研究。”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研究员汤林春告诉记者。

  教师也需“减负”?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们的生存状况,2008年上海市教科院开始了《城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对策》调研,调查涉及上海市60所中小学校,1304名教师,覆盖所有学科和中小学阶段的1至12年级。

  新近公布的调研结果令人忧心:50.8%和26.7%的中小学教师分别感到工作压力“比较大”和“很大”,认为压力重的教师近八成;如果能重新选择职业,37.3%的教师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当教师,相当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

  教师也需“减负”!

  过重的压力不仅影响着教师职业生涯的质量,还关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然而教师的压力到底来自哪里?他们的挑战、矛盾和困惑又有哪些?

  在社会与教改的期待下忙碌

  常态课抽查、各种考评、无偿补课辅导……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多重角色让教师的工作时间越拉越长。

  “在学校的时间除了给学生上课还要应对学校里的各种工作,备课及批改作业只能留到放学后回家。”刘老师是小学班主任,带两个班的“主课”。“每个学期常态课抽查、汇报课展示、班主任工作考评、开放班会等各种要求、任务越来越多。”刘老师说,整天生活在忙碌中,却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和刘老师有同感的教师不在少数,调查发现,以每周5天计算,中小学教师每天直接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平均为8.57小时,其中校内时间为6.35小时,校外时间为2.22小时。这些时间一般包括上课时间、备课时间、批改作业时间、无偿补课辅导的时间、处理班级事情的时间以及与家长联系的时间等。

  汤林春认为,教师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与社会对教育发展的空前关注密不可分。近几年,教育大发展带动的改革浪潮也令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教改的高强度,使教师职业的内涵发生深刻的改变,其复杂性更加凸显,与以往相比,今天的教师面临着更加多重的角色。”上海市教科院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说。

  对于这种变化,长期在中小学进行调研的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张文周有着切身的感受,“以往都是学生向教师请教,但现在教师有时也需要向学生学习,或者和学生一样从头学起,比如网络学习,不少学生就比教师更胜一筹;以往一些老教师的备课笔记一本可用好多年,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样的做法早已成了‘老黄历’,不少老师甚至一门课的备课方案都会准备好几个。”

  “教师职业内涵的创造性延伸,需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来适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和指导,不然就会令老师们感到角色模糊、无所适从。”吴增强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在分数与素质的博弈中疲惫

  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一直存在,全面发展的需求有增无减,非教学的各种任务接踵而至,让尽心尽力的教师身心俱疲。

  “对于新课程的要求,老师们已经逐步开始适应。”令上海市华灵学校教师杨靖珏感到矛盾的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种非教学“任务”开始不断增多,“各个部门名目繁多的项目接踵而来,就拿国庆前来说,我们就接到了社区发来的‘啄木鸟纠错别字’和‘清洁活动’的要求,组织学生忙活了大半天,其实这些内容每个周五学生都会做,但是没办法,还得另抽半天。”

  与此同时,一方面,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在许多学校仍然盛行。

  调查结果显示,从学科看,语文、数学、外语、化学等“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依然是最大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同时交织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博弈,教师在学校里承担的非教学任务越来越多,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90.3%的教师反映“除了教学工作外,不得不在管理学生等非教学工作上花费许多精力,感到很累”;80.8%的教师赞同“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写科研论文的任务,感到很难”;89.5%的教师赞同“除教学工作外,还要花大量精力应付各级各类的检查、评估,感到很苦”。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拉锯战”,让教师疲于应付,而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自相矛盾甚至是过度无理的要求,也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和力不从心。

  “这与考试评价的指挥棒密切相关,也与社会舆论的导向不可分割。”汤林春分析,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孩子有个“好前途”,家长们一边希望孩子考试优秀,能“鲤鱼跃龙门”;另一边又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最好还能有个性特长。

  而家长对学生过度的宠爱、呵护,有时也让老师感到无奈。“以往学生在课间的游戏、奔跑中磕破或者碰伤点,家长不会当回事,更很少来找老师,但现在学生只要是蹭破点皮,就会有家长来找老师和班主任质问。”杨靖珏说,“许多家长希望老师能给予孩子在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稍有疏忽家长就会不满,这些琐碎的事情常令我们感到很疲惫。”

  这种情绪在小学教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压力最大,厌倦教育工作的人最多。这也是因为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最强,小学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更多、更直接。有88.9%的小学教师赞同“教师已尽心尽力了,但家长和社会还常有非议,感到心里委屈。”这一比例比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多6.9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

  在红烛精神与自我价值间平衡

  人们歌颂着教师的奉献精神,却很少关注教师自身价值的创造,高要求低回报,高标准低认同,让不少教师因为失落而倍感压力。

  调查中不少教师的压力都与“失落感”有关,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虽然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在实践中作出了很大奉献后,并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与客观的评价。有82.5%的教师赞同“教师的报酬与付出有差距,感到不值”;84.9%的教师赞同“教师已尽心尽力了,但家长和社会还常有非议,感到心里委屈”;83.9%的教师赞同“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又为自己的工作成效担忧”。

  “这种心理的落差,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有关。”汤林春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国家人才紧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被认为是精英阶层,普遍受到尊敬、甚至是仰视。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学历层次的提高,今天许多家长本身就是博士、硕士,对教师职业的这份仰视便大打折扣。

  “尽管社会赞美教师,但人们大多歌颂的只是‘红烛’‘园丁’‘春蚕’一样的奉献精神,很少关注教师自身价值的创造;而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却又非常高,希望教师是知识、道德、能力等各方面的楷模。”吴增强认为,高要求和低回报,高标准和低认同是教师们心理产生落差的另一个原因。

  “增强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还需要关注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张文周说,“今天的教师自我意识比过去强,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些与‘红烛精神’并不矛盾。”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沈之菲认为,要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舒缓他们的压力,就要关注教师各个阶段的成长,帮助其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沈之菲说,从学段上看,小学阶段,学生依赖性强,喜欢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所以缺少亲和力的教师会感到明显的压力;初中阶段,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会产生逆反情绪,所以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班级管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断提升,对教师能力、水平的高下一目了然,学生的评价和反馈会对教师产生直接的压力。“关注到教师各个阶段的特点,就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并指导教师学会自我减压。”沈之菲说。

  “让老师感到幸福其实也不难。”杨靖珏说。她清楚地记得同校的苏老师向她描述的幸福一刻。那年苏老师生日,已经毕业的初三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从各地赶来为老师庆贺。当苏老师听见门铃声打开房门时,她看见了学生们在地上为她摆的心形蜡烛,在学生们齐声唱起的生日歌中,苏老师幸福地哭了,“每个老师都渴望着那一刻,对老师来说获得学生与社会的认可比得到什么都要满足。”杨靖珏说。

  对此,上海市凉城四小的黎婧弢老师深有同感。在这所有着七成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老师们付出了比一般学校教师更多的汗水与爱心,然而黎婧弢却说,大家觉得工作很愉快。

  “为了让老师感受幸福,学校想了好多办法,校领导经常走进课堂了解老师的工作状态,抓住老师闪光的细节就在各种场合进行表扬;对于各种额外的任务,学校先帮助教师进行梳理、整合,减轻教师负担;学校还建立了校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并给予待遇倾斜,让老师们发展有台阶。”黎婧弢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在我们教研组,一个老师开课,所有老师都会一同帮忙,不会感觉是在孤军奋战,对我们来说压力更像一种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观点

教师也需要社会减压

  《城市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与对策》课题负责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研究员 汤林春

  ●许多时候,社会希望教师是“完人”甚至是“圣人”、“超人”,但事实上教师是食五谷杂粮的“常人”。在评价教师时,如果只片面强调高、大、全的标准,而容不得半点差错,就会给教师形成巨大的压力。

  ●面对教育改革这样的变化,我们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计量方式与标准却没有变,这使得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往往超出了我们对其工作量的考评。为此,建议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工作量标准和计量方式。

  今天,教师工作压力过重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有压力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有时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如果工作压力过重,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沮丧、焦虑、压抑、忧郁等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排解,教师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在过重的压力下,部分教师不能自信而创造性地工作,既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也会阻碍需要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事业。如果教师把这些不良情绪流露给学生,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热情,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拥有一支状态良好且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师资队伍是全社会的期盼,而这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

  我们应该如何为教师减压、“减负”呢?

  首先是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大是造成工作压力过重的重要原因。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教材,在原有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许多额外的工作量。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还要组织更多的学生活动,并参加更多的各类培训、进修、研讨与比赛等。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核心,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全力参与,但关键是,面对教育改革这样的变化,我们对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计量方式与标准却没有变,这使得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往往超出了我们对其工作量的考评。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研究,并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工作量标准和计量方式,以供中小学校参考执行。

  同时,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未消除,部分学校还在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以致无视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随意增加课时、任意拔高教学难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此看来,要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的工作压力,学校也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落实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督导与检查,防止不规范行为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增加的现象。

  其次应激发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不能只要求教师在改革中讲奉献,还要让教师在改革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得到实惠。所以,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发动工作,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的价值,体验教育事业对社会、祖国、民族发展和个人幸福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通过改革切实提升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使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让教师将教育改革与自身的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相结合,从中收获幸福并实现自身价值。而学校则要充分发扬民主,放手让教师参与改革的设计、实施与评估,使他们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共同品尝改革过程的“酸甜苦辣”,这样既可以促进有特色的学校教育改革,也可以锻炼一支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

  再其次,我们需要为中小学教师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教师是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是“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低不了,许多时候,社会希望教师是“完人”甚至是“圣人”“超人”,但事实上教师是食五谷杂粮的“常人”,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在评价教师时,如果只看到其“完人”的一面,片面强调高、大、全的标准,而忽视其“常人”的一面,容不得半点差错,就会给教师形成巨大的压力,进而造就一支保守的、死气沉沉的师资队伍。所以,作为学生家长要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切忌以挑剔的心态去苛求教师;而社会媒体则要加强正面宣传,提倡表扬激励,坚持善意批评,千万不要为了获得新闻效应而随意放大教育中的失误与不足。

  另外,也要避免“窄化”教师工作的趋势。如今社会上甚至是政府部门还存在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现象,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令教师无所适从。社会要加大宣传力度促成评价观念的改变,而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尽快研制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标准和制度,让教师少一份茫然,多一份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7:27:00 | 只看该作者
亲历者故事

“带一年毕业班就得脱一层皮”

一位高三教师的无奈

  “教师感到有压力是挺普遍的,高三教师更是如此。”已教了六届高三学生的上海市莘庄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姜兰波感叹,“每一年都是如履薄冰。”

  “为了多些时间为学生辅导,高三各科教师不仅要‘抢’自修课,会考结束后还会争着‘抢’政治等学科的课时;为了提升班级成绩,教师无偿给学生补课、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都是常事。”姜兰波告诉记者,老师们私下里经常会打趣形容“带一年毕业班就得脱一层皮”。

  去年,姜兰波骑助动车上班时不慎摔伤了腿。医生建议他开刀、休息。可他却犹豫起来,学生不愿意换老师代课,学校也担心临时换老师会影响高考。姜兰波权衡再三,放弃了手术治疗,改用药物医治,每天拄着拐杖上课,这一拄就是两个多月。即使自己的压力再大,在面对学生时,姜兰波还是得打起十分的精神,鼓励学生、为学生减压。

  “老师们都是这样的。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在处于个人与学生的两难境地时,最终往往都选择克服自身困难。”姜兰波说。

  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承受,高三教师的压力更多来自心理上的“煎熬”。令姜兰波颇感无奈的是,分数依然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最为看重的,所以每年高考不仅是在考学生,也是在考家长、考教师。他就曾见到身边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模拟考成绩不理想,家长直接找校领导告状,要求换老师;开家长会时,还有家长当场质问,为什么自己孩子班的成绩不如隔壁班。

  “学生一次考试的好坏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家长却习惯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老师。其实学生考得不好,老师心里更难受。”姜兰波告诉记者,高考放榜时,如果因为自己班、自己学科的成绩不好而影响了学校整体成绩的话,不用领导批评,教师自己就会很难受,会觉得和大家一起奋斗了一年,结果拖了集体的后腿,觉得对不起学生、在学校抬不起头来,这种情绪上的低沉有时甚至要一两年才能缓过来。

  面对社会的变革、多元文化的渗透,独生子女一代活跃的思维和自我的个性令教师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今天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了解现在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接受方式,并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有力的表达内容,而这些对许多老师来说也需要重新学起。”姜兰波说。

  同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也让姜兰波们感受到了更多自身发展的压力。“做老师不仅要面对变化多样的群体,而且还要面临终身不断的学习。”这种感受不仅仅只有姜兰波有。就拿多媒体课件来说,虽然这在现在的中小学已经很普及了,但在刚推广时,年长些的教师却是好一顿“苦学”,一些老教师学校培训跟不上,只得再找学得好的同事辅导,常常一节课的课件就得做上两三天。

  对于为教师“减负”,姜兰波也也有自己的期待。这些期待中包括更加科学、适当的评价;与付出相应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更加宽容的社会和舆论环境和更多的专业发展平台。■本报记者 计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07:28:00 | 只看该作者
相关链接

教师压力各国关注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胡国勇

  从工作繁忙感来看,日本教师繁忙的感觉最为强烈,其次是英格兰、苏格兰,而繁忙感最弱的是芬兰。

  对日本教师而言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过大,工作过于繁重。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日在校时间看:日本为11小时06分,英格兰为8小时30分,苏格兰为7小时36分,芬兰为6小时16分。在总工作时间中,日本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只占总工作时间的25%,许多工作是与教师专业工作(教学)无关的工作。

  英国教师工作繁忙程度远低于日本教师,但感到有压力的教师比例却远比日本高,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考评。

  与英国一样,美国也盛行教师评价。但美国采用的是所谓“Merit Pay”(绩效工资)的方式。美国式的绩效工资基本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在这种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间围绕考试成绩的竞争,成为教师的精神压力。

  英国、美国、日本的教育政策一方面在增加教师压力,而一方面又在寻找减轻教师压力的方法。例如在学校中引进心理咨询师,让心理咨询师分担学生心理问题,以减轻教师压力,还有加强对教师身体、心理的检查等。但其成效并不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与英国、日本教师相比较,芬兰教师的压力相对较轻。芬兰教师是发达国家中工作时间最短的。芬兰有学校评价,但没有教师考评。芬兰政府认为“教师是知识分子、教育的专家”,所以“检查个人能力、进行等第划分,对作为独立的职业人的教师是不合适的”。而芬兰的学校评价(通过5%至10%样本进行)是为了寻找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低水平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评价结果差的学校反而可以得到更大资金设施设备等的投入。与日本、英格兰、苏格兰教师相比,芬兰教师在“以自己现有的知识不能应对”项目中数值最低,其原因是,芬兰以较高的入职门槛保证教师的基本资质,其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最低学历是硕士,必须接受最低5年以上的高等教育才有可能获得,而且教师职业是高中毕业生的第一位的期望职业,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竞争倍率达到10倍。1994年芬兰修订国家课程,削减了规定内容的90%,大幅度扩大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之前的1992年,芬兰已废除了教科书检查制度,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科书。芬兰教师的压力来自于必须不断地、自主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也就是作为独立的教育专家的职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06: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