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楚州施河镇中心小学 施春阳
语文学习,既有外显学习,也有内隐学习;语文知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内隐学习与缄默知识获得的指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内隐学习与缄默知识是普遍的心理现象
(一)什么是内隐学习
北大教授沈政在《脑科学与素质教育》一文中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请一位朋友到你家作客,先跟他在客厅中聊天,客厅墙上挂许多字画,但你们并不谈及墙上的字画。随后请朋友到另一间屋子,拿给他一张写满许多偏旁、部首的半个汉字的纸,请他用笔把这些半个字补笔成完整的字。统计他的补笔结果就会发现,这些字中许多是客厅字画上的字。然而你问他是否按客厅字画上的字完成的作业,他会说:“客厅中有字画?我怎么没看见!”无意中映入眼帘的字,竟在随后的补笔任务中无意中冒了出来。
沈教授例举的学习现象就是“内隐学习”。从上述例子可以体会到,内隐学习就是在没有意识努力的情况下获得知识的心理过程。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要付出意志努力,还没有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就获得了知识。内隐学习是相对于外显学习而言的。外显学习是有明确的目标,须经过意志努力,还须运用一定的策略的学习。
无意识性,也就是自动性是内隐学习的基本特点。
(二)什么是缄默知识
华东师大教授庄锦英在《关于缄默知识的基本特征刍议》中举过怎么一个例子:你能够巧妙地骑着自行车前进,拐弯,越过各种障碍。可是你究竟是怎么驾驭自行车的,你为什么不但能保持平衡,而且可以让自行车自如地前进?
我们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怎么骑自行车的知识,但究竟如何让使车保持平衡并使它前进,则必须有赖于个体的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自如地骑自行车了。很显然,这种体验是难以言传的。也就是说,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知识在起作用。因为它的难以用语言清晰的表述,所以称为“缄默知识”。
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就是缄默知识。“眼前有景道不得”,是李白面对黄鹤楼崔灏题诗发出的感叹;“心中有识说不出”,是缄默知识的生动的注脚。缄默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的,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等来表述的知识就是显性知识。
不可言传性是缄默知识的基本特点。
(三)内隐学习与缄默知识的同与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两者的共同点:都具有自动性的特征,都和内隐认知有关,都和外显认知相互作用。
2.两者的区别:内隐学习强调的是过程,缄默知识强调的是结果;内隐指的是无意识与无目的,缄默更多的是强调“不能言表”。
3.两者的联系: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内隐学习具有“理解性”的特点,它学到的知识并不全部内隐,也包括可以言传的知识。此外,学习过程不内隐,而学到缄默知识的现象也广泛存在于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