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体育《50米快速跑》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5:5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体育《50米快速跑》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特征
50米快速跑是水平二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活动能力。一个正常的学生不用教,其自身已经具有一定跑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把50米快速跑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因为通过反复练习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强身健体的意识。
2、学习目标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50米快速跑的基本技术,并提高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群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步幅开阔,摆臂有力。
难点:上体放松,蹬摆协调。
二、说理念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发展到一个关键的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已全面推行。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根据水平二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能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
三、说教法
1.教之以法,让学生学会锻炼。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方法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锻炼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如本节课采用的是:通过比赛让学生学会课的方法,。这是课堂的良好境界,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全员参与,激发兴趣。
体育和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体育课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悟,悟中有。为了达到全员参与,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兴趣,学生充满热情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因此,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利用个人、小组、集体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激发、趣味、形象、游戏竞赛等教学手段,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释放和发展。
3.调动情绪,适时评价。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随时准备戴在每一个人的头上。”我非常赞赏这观点。在教学中,以育人为本,我将抓住一切的评价机会,及时穿插鼓励与表扬、启发,满足成就感的欲望,以吸引学生把思维引到练习中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评价同时,我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参与评价,使他们在评价中取长补短,博取众长,修正自己的思想以及影响其它同学。同时,也使被评价的学生因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肯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4.反复练习,提高技能。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训练的。”中国俗话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阐明了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将不断改变练习形式,避免单一、枯燥、无味,进行反复练习。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通过创设了“小猫学快速跑”的情境,以学猫跑,学猫快速跑,学猫捉老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练习小猫跑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学会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而且尝试了许多种跑法,体验到了乐趣。在教学中,我紧抓“主动、合作、探究”方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实实在在把自己放在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本节课处理成四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导的语:“同学们好!今天跟大家玩个拍手的游戏好吗?”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开飞机、学开汽车、学白兔跑、学小鸟飞、学小猫跑、学快速跑的动作表演,此时,学生学习的激情被点燃,学习以下内容便可水到渠成。
(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这环节是本节课的主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动手、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激烈的游戏竞争中学习。当学生练习到“山穷水尽无疑路”时,随机引导学生看到“又一村”,在这“山重水复”一步步追求中学而不厌。这样,使学生的运动情感、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提炼。使学生在自主动手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练习中学会团结互助。
(三)拓展能力阶段(50米全程跑:猫捉老鼠游戏)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杜威说过:“教育应从学生经验和生活出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件事来做游戏,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合队伍进行游戏,把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
(四)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
为了消除激烈紧张运动的疲劳,通过音乐和放松动作,调节心情、身体得到恢复,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课的乐趣。
2小结
用概括性语言总结课的技术特点,总结通过本节课不仅进一步掌握了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而且学会了勇于克服困难和相互团结互助的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3 1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