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8 14:42:20
|
只看该作者
四、在说话教学中体现创造性思维训练
说话教学是在培养学生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准确、简明、流利、动听地说整段整篇的、连贯的话语能力的教学活动。说话要靠思维来组织,说话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一种最好的思维训练。通过朗读、复述、讲故事、讨论、演讲、辩论、交谈、访问等形式,增加了学生的语言信息储备,积累了思维原料,培养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上了《愚公移山》后,让学生对“到底愚公“愚不愚”?愚公精神在现代可不可取?”展开讨论,并口头表述自己的理由。又如,在《白杨礼赞》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用“无边无垠”作口头造句。其要求是:请学生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运用“无边无垠”造句,把该词用于可能想到各种事物,而且造句的内容不得重复。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相继发言:
我渴望见到黄土高原上那无边无垠的麦浪。
看那蔚蓝的无边无垠的天空,有几朵白云在飘荡,它载着我的理想,载着我的希望。
在无边无垠的大沙漠上,有一队骆驼在行进。
知识的海洋无边无垠,我们应该探索,勇于追求。
我们的祖先曾经生活在无边无垠的原始大森林里。
河水泛滥了,淹没了田野和村庄,只留下一个远边无垠的水世界。
贪婪的欲望就像一座座无边无垠的地狱,你一旦陷进去,就会把你毁灭。
上述造句,尽管有的还需要推敲,但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思路已经打开,因而,有的造句的内容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
五、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创造性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早就提出了写作要创新的问题,主张优秀的作文应当有突破,立意新、选材新、或表达角度新、语言风格新。写作本身就是创造,当然离不开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可以反映在写作的全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实现这样的教育宗旨。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体现创造性思维训练呢?
首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意识,便谈不上创新,更不会创新。任何一个小小的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或是综合运用前人、他人的成果,都是创新,甚至在沙滩上踩出新的印痕,走一条新路,趟过一条你没涉过的小溪……这样,让学生关注自己平凡的生活,并为点滴“新”举动所感动,逐渐使“创新”成为他们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作文题目设计上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开发他们的这种思维品质。例如某些名言、成语,有一定的哲理性,人们亦习以为常,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未敢在“班门”前“弄斧”,便拟题为:“任选一成语或俗语,运用求异思维予以新解”,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见解,文章别开生面。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创新思维告诉学生,“弄斧”必须到“班门”!没有“异想”,哪来“天开”?正是在教学中的这些做法、这些小插曲,逐步使学生的思维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出来了,敢说敢写,直抒性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其次,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多角度联系,拓展思维。一道作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拓出各种不同的写作题材。指导学生打开思路的方法是引导他们充分回忆脑中贮藏的信息,从多角度挖掘题材。如,指导学生以“门”为话题的写作: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和“门”打交道。门,有有形的,如校门、家门、房间门……;有无形的,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地狱之门……。请以“门”为话题作文。“门”很常见,我们处处、时时与“门”打交道,由“门”所引发的思维是多向性的:可以写世间各种各样的门,由此想到各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的生活;可以写某一家门里门外发生的事情;可以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可写走后门的社会现象……又比如,在指导写作文题“公共汽车脱班了”时,讨论审题立意,90%以上的学生,想到的是写公共汽车脱班后,候车人们的焦急无奈状,反映汽车公司管理不善。这样的思路并不离题,但既缺少新意,也缺少深意。此时,鼓励他们“假如不写候车人们的焦急,你们还可以写什么?”同学们积极思维,想出了许多新的题材,以下为其中三例:
(1)天气较热,又遇到公共汽车脱班,一些送孩子和孙子上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宝贝等车太累,纷纷急忙给孩子买冷饮,替孩子拎书包,摇扇子,自己却累得满头是汗,狼狈不堪。这样护大的“小皇帝”如何经受风雨。
(2)趁公共汽车脱班,一辆无照私车前来钻空子捞外快;一些有急事的人无奈地付出两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乘车离去。看来交通治理仍需重视。
(3)由于公共汽车脱班,两位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他们被老师点名批评,并被罚做十道数学题,一直到放学以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回家。老师不经调查就批评学生,还采取体罚的办法来惩罚学生,这反映出这所学校的管理、老师的教育观念都有问题。
从这几例可看出,学生中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潜力的,积极挖掘,思路流畅了,题材的角度就大大丰富了。第二,反弹琵琶,激发创新思维。反弹琵琶,也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开拓出写作的新思路。如“近墨者黑”,这是常理,但却不是事情的必然性。那么,反其意,“近墨者未必黑”,就有了独特的新意,言之成理,往往成为佳作。曾让学生写这样一题“谈开卷有益”,一般思维是顺向的,论证读书的意义、作用;然而,有少数学生却反弹琵琶,采用逆向思维,提出“开卷未必有益”。他们论证的是:如果不加选择读书,如果不认真读书,就不会得到收获,也许还有副作用。又如“蚕”,人人称赞其无私奉献,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千古传诵,但我们还可看到,它也有自我束缚的一面,“作茧自缚”;再如“东施效颦”,该词原用来嘲笑那些不顾自身条件,生硬模仿别人的人,若用逆向思维,我们可用之赞扬东施那种敢于效颦西施,虚心好学的精神,还可进一步思索:假若东施效颦西施时,善于通过比较,扬长避短,是可以赶上甚至超过西施的。这些作文具有新意,是创新思维的运用。由此可见,鼓励学生作"反弹琵琶"的文章,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当然,“反”要看具体题目,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题,都可以运用。“反弹”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把握好尺度,否则,也可能变成了“乱弹琵琶”了。第三,话题设计留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更离不开想象。例如“圆”,不加以想象,“圆”还是那“圆”,若驾上想象的翅膀,圆是满月,圆是发髻,圆是跑道,圆是圆满,圆是人生……根据圆的图形特点,通过想象,拓开思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哲理:“人生就像一个圆,一个空心圆,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填满它。”“能把自己的起点和终点连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圆的形成是因为有了点的奉献。”等等。又请看下面话题:“如果真有‘时空隧道’,它可以带你回到历史上的某一时刻,使你有机会见到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人,你会选择时间上怎样一个坐标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会见到哪一位历史人物?与他进行什么样的对话呢?……请你展开想象,文章自拟题目”,这一话题留有很大的空白可让学生用想象去填满它。有的同学选择1931年的上海,去拜见鲁迅,感受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有的走进1890年的梵高住所,领悟他“用生命去创造艺术”的崇高品质;有的拜会屈原,到汨罗江边劝说屈原要活下去继续斗争等等,文章写得极富个性化,展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再如,《项链》一文的结尾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而且使读者也颇感意外。真相大白后,将会如何?这一结尾留下了大空白,想象的余地很大,我让学生续写,发现他们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路瓦栽夫人得到赔偿;路瓦栽夫人精神崩溃了,终于住进精神病院;佛来思夫人发现那挂项链也是假的……可以说,写作教学,尤其是中学的写作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紧密联系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将创造性思维训练寓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使学生头脑更灵活、更机敏,以应对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注 释:
①金哲等主编:《世界新学科总览》,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617页
参考资料:
①韦志成主编、彭华生著:《语文教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②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③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