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语文教师论文 发挥校园网络教学作用 加快写作个性化学习进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4: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文章 发挥校园网络教学作用 加快写作个性化学习进程
山东省青州市东夏镇中心学校 武贤君
内容提要:写作教学是最能表现学生学习个性的学习活动。在写作教学活动中,尊重不尊重学生学习个性自由发挥,倡导不倡导学生学习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敢不敢给学生大胆张扬自己个性的空间,将直接影响到写作教学活动的效率。传统的教材、传统的目标、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手段,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挖掘,极大制约了正常的写作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传统写作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写作教学的个性化注入了巨大活力,最有效的让学生写作个性得到张扬成为现实,使我们的写作教学活动逐步走出困境成为可能。



课标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写作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中一项基本的综合性专门能力,被视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倍受关注。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对写作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写作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为人们所焦虑,而且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待于人们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如何解决写作教学中怎样张扬学生写作个性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在语文教育中,写作是最具个性、最需要情感投入 的、最能激发创新精神的。抓住这些特点,加速写作个性化进程,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知道,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动机、情绪状态、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个性本质。如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总以同一的课程、给予统一的写作标题、要求完成同样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师在逼学生弄虚作假,学生无真事可写、无真情可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言之无物”“言不由衷”“抄袭或嫁接”就成了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更是广大语文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努力探索解决的最头疼的问题。只要做过认真调查研究的人就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经历欠缺;二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三是学生不会观察;四是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五是写作教学活动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最根本的原因难道不是由于我们没有认真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顾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味追求表面写作形式的统一而导致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写作结果。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冲破传统写作教学形式的束缚,从尊重学生写作意愿着手,把写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宰自己的写作学习过程。



一、变“要我表达”为“我要表达”



我们写作教学质量的应当以:看学生懂不懂得为谁而写、懂不懂得为什么而写,看学生知不知道写作出言求“真”、造句求“实”、成篇有“情”的标准来衡量。这样学生写出的东西才有独特个性,才具生命力,也只有这样的写作教学,才能真正贴近学生的写作生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命题“逼”学生“造”文章的被动写作的局面,让学生找到了回归写作中“真我”的感觉,开辟一条学生感兴趣、自主写作、真实反映自己生活,大胆张扬自我个性的写作之路。



不可否认,传统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化写作方面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它不仅表现在观念的陈旧、命题的狭窄、内容的单一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无法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丧失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良好机会,极大桎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正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旧学校坏的总根,在于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减少灵性,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衰退。建国以来的中小学教育,虽然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在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确实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特别是最能表现学生综合水平的写作教学,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农村中小学写作教学就更加堪忧。



中小学写作教学出路到底在哪里?随着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无疑给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契机,使陷于困境的中小学写作教学有了改变现状的美好前景,它是架起学生健康写作、获得成功写作享受的桥梁。



应当说,把校园计算机网络用于教学活动,学生是喜欢的。这种喜欢是由于计算机给了学生一种异于其他教学手段的新鲜感。但是,如果把学生长期置于枯燥的操作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因为那些枯燥的训练内容,是中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点决定了他们是不愿意接受的。因此,如何能把校园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学生写作过程的得力帮手,既让学生在与计算机的接触中不觉枯燥乏味,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获取必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就成了我们写作教学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怎样才能使校园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伙伴”呢?针对学生写作时无处着手这一现实,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又能弥补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我们特别注重有关学生活动材料的汇集,经过长期搜集、拍摄、整理,编制了一组组有关发生在学生身边且为学生所熟悉内容的有助于写作教学的资料。我们把这些资料借助校园计算机网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写作需要自主查阅、浏览,以拉近学生与生活、写作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浏览大量的与自己学习、生活相关的生动、形象、真实的生活画面,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但弥补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的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周围事物的注意、观察、了解、认识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利用一些资料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模仿欲的动机和兴趣,有时还能根据精彩的画面内容重新组织必要的活动,再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激情,让他们尽快进入写作主人的角色。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所熟悉材料的再度感受,又能引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有意注意,对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必然起到促进作用。随着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料的不断大量引入,写作教学的课堂气氛就会逐步变得“活”起来。教师无须再为学生写作中素材的贫乏而长吁短叹,学生则不必为习作时无处着手而愁眉不展。在活生生的并且是为自己所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素材,在尽情地浏览中不断增强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还可以根据某一场景展开讨论交流,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认识得到升华。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人机对话的主要角色的地位,始终处在自主选择写作素材的主人翁地位,始终处在生生相互沟通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写作活动开始从“被动”走向“主动”,由“被逼”写作走向“自主”写作。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重新定位,教师不能再凭个人意愿要求学生写什么,而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和为什么要写来确定怎么写。这样,学生得到一把打开记忆、展开联想、丰富想象的钥匙,他们能“言”心中之话,敢“书”心中之慨,展示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魅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校园计算机网络成了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好“帮手”,成了学生走向真正写作的成功之“桥”。



二、让学生在独特感受中学会观察



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会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怎样让他们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这里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而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时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尊重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人为拔高了教学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言不由衷。让学生进入计算机网络浏览、回味自己所熟悉的活动素材,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日益增长的兴趣中自觉、主动、尽量多地获取必要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时,要特别注重材料的筛选,应当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只有把这些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情景或者是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重温过去事物的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反复学习体验观察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回归学生写作自我,让学生的个性写作得到最有效发展。



实践经告诉我们,运用校园计算机网络展示给学生诸多素材时,如何指导学生观察至关重要。一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论我们采用什么手段组织写作教学活动,都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写作教学的要求。二要注意有目的的选择那些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方法和习惯。因为运用计算机网络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色彩鲜明的画面,悦耳的声响,创设使学生产生美好回忆、展开丰富联想、诱发学生独特创造思维的情境,所以学生习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校园计算机网络用于写作教学,效果为什么会特别明显呢?原因之一是它具有唤醒学生知觉的作用。学生对已经感知过的事物,不论其认识的深与浅,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一些印象的。但是,仅凭这一点点闪烁不定的记忆,学生很难再生动的描述出他们所经历、所见闻、所感悟事物之全貌的。况且,即便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也不过是某完整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局部的整体印象而已,再加上学生在参与某一活动时,也不可能时时专心去留意每一个方面的全过程的发展变化真实情况,甚至有些经历仅有一次,很难再有二度观察的机会了。因此,如果有一个再现情境的办法,将会给学生莫大的帮助。校园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写作课堂教学活动,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一方面,它满足了学生为写作寻求素材的迫切渴望,他们无须再为写作材料的欠缺而苦思冥想,去挖空心思的回忆那些模糊不清、支离破碎的印象了。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独立自主的观察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事物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愿望得到最大的满足。校园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活动的优势之一就是它能较好地解决录像教学中个体操作与群体操作不能统一的矛盾。采用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写作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实际需要,自主选择观察对象,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习作。再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完整认识事物、再次进行观察的机会。我们知道,人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没有经历的事情也很多,有印象深的,也有印象浅的,但能在个人记忆中长期保存下来的却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况且,少年儿童时代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他们经历的事情能够长久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就会更少。因此,要让学生的脑海中留住更多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重温过去的事情。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活动,能最有效地压缩教学时间、自主调控空间变化,加快学生认识事物的进程。由于学生的年龄、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观察最需要直观的形象刺激,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我们借助计算机网络,把学生所熟悉的人、事、物、景等直观的再现出来,给学生一个重温所历、所见、所闻、所思的形象刺激,教师利用这种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二度观察,从而引发学生的回忆、想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再度观察的意境,运用计算机网络这种手段,给学生多种信息刺激(如场面、特写、动作、色彩、声响等),调动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的主动性,使写作教学活动由低沉向生动活泼方面健康发展。但是,校园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学生的情景毕竟是一些真实的画面,有许多东西与实际生活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计算机网络,组织他们参与到现实活动中去,在体验活动的乐趣中观察生活,学习生活,积累素材,学会组织和筛选材料,才能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筛选,在筛选中学会提炼,在提炼中学会写作。



可喜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校园计算机网络所给出的情景,已经主动走出校园计算机网络,重新回到了生活中来寻找写作素材,而且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都有明显变化,应当说学生已经指导从何处获取写作素材了。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据我们几年来积累的写作教学活动资料整理分析显示:



1.学生开始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基本实现了写作从“虚”到“真”的转变,领悟到“真”是写好作文的出发点,是文章的生命。在表真情、说实话、说真话、说心里话的写作环境里,学生增长了写作本领,享受到了写作表达快乐。



2.学生的“独特感受”得到了保护和挖掘。学生开始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始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注意积累有价值的习作素材,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习作蕴涵着创新意识。



总之,运用校园计算机网络这种技术手段辅助写作教学,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言之无物、言不由衷这个难题。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写作个性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和挖掘,这对发展每一位孩子的个性,造就一代具有时代个性的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随着学生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一种以学生的全面观察、自主写作、网络协作交流的写作形式成为现实,学生的写作形式由单一向多方位、多交互的方向变革。它必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使我们今后的写作教学活动变得形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充实,效果日益精进。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



2.《20世纪世界教育事典》,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崔录 镜流主编



3.《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袁桂林主编



4.《赞科夫新教学体系及讨论》,俞翔辉等编译



5.《中小学教育300问》,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赵敏成主编



6.《自主课堂 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沈湘奉译



7.《小学语文 教学心理学导论》,朱作仁、祝新华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8.《心理诊断法》,袁军译,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9.《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吴文侃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0.《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刘振兴主编



11.《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董奇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12.《创造行思维的原理与方法》,卞华、罗伟涛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13.《教学原理》,钟启全译



14.《教育研究方法研究导论》,袁振国译



15.《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池小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6 16: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