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想品德《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及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5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会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亲子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悔意和耻辱,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于两代人的矛盾,关于逆反心理。


(2)难点:正确理解 “严也是一种爱”。


二、学情分析


社会的急剧变化,社会上的种种不良诱惑,家长对子女的高期待,严要求,学生面临的复杂环境,面对的竞争压力,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其问题突发的特点,不可避免地表现于家庭生活的亲子交往之中。初中生亲子之间的差异及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导致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谈话式为主,启发、点拔、讨论、探究、总结相结合的方法,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具体做法:


1、对话法:运用身边实例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讨论法:结合自身实际和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3、比较法:把握特点,分析异同,把握关系。


四、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图用学生自身和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乐于观察、善于总结。


通过一些动脑、动口的活动,使学生在教师为他们铺设的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自信地面对一切。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划的读书习惯。


五、教具的应用:多媒体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影像作品。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前调查


1、从记事至今从无与父母发生过争吵的有没有?


2、进入中学后父母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并板书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成长也会有烦恼



这一环节通过两幅漫画的对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1、多媒体:出示漫画一并提出问题:(1)画中表现了什么?(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幅漫画的设置是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有所回忆,充分感受父母的关心、关爱、与后一幅形成鲜明的对照)









2、多媒体:出示漫画二并提出问题:(1)与图1相比什么变了?(2)什么时候变的?(3)为什么有变化?(4)什么没变?(这幅漫画的设置是使学生明显感到父母的严厉并由此而造成的矛盾、冲突,点出“成长也有烦恼”。引出“严也是一种爱”)。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第二板块:关于两代人的矛盾



1、一吐为快


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与父母间发生的不愉快说出来,释放学生的压抑心理,顺势引导,强调父母这样做的目的,进一步点出“严也是爱”,并指出我们与父母间的不理解,不和谐,格格不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


2、探究: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以父母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并指导学生结合下表,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父母

我们

生理上





心理上





阅历上





知识上





思想方法上





行为方式上





社会角色上









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异,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再一次点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只是我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再次体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3、探究:教师以自身当年与父母、现在与女儿之间的矛盾为例,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代沟现象在你们这代人身上表现的比我们这代人要强烈?


(本环节的设置是引导学生将课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提升指出: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比,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意味着对人的要求更高了。大家毕业后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好的未来,他们不得不对我们寄予高期待,提出严要求,严也是一种爱。(进一步点明主题)


第三板块:关于逆反心理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与父母有矛盾,隔阂常常会以什么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多媒体:节选影片《网络少年》片断


1、看一看:片断中的父子是怎么回事?儿子是以什么方式发泄不满的?


(引出逆反心理的表现,点拨指出无论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与父母对着干。)


多媒体:再次节选影片《网络少年》片断




2、分组讨论:请给这个片断设计结局,并说出每种结局的得与失。


请学生结合上面所列举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如:离家出走、顶撞等谈得失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结局中深切地感受到逆反心理是有危害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3、探究:所有的逆反心理和行为都是错的吗?


(请学生举例说明,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指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把握一个度,要即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父母)


(三) 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亲子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化解矛盾,送给大家一句话:




多媒体出示字幕: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

而是善于解决矛盾和冲突。




(四) 板书设计





附:评《严也是一种爱》课堂教学


王小平老师所做的《严也是一种爱》这节课,是新课程在我区实施5年后的今天进行的。站在这个时间段来审视这节课,我认为这是一节理性的课。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较好的结合和有效的运用。这是一节朴实的课,让人感到它就在你我身边,亲切自然。同时又是一节平实的课。新知的建构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开始,学习活动在老师创设的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中、在师生、生生之间轻松、和谐、愉快的互动交流中进行,课程最终又回归于并指导着学生的生活。本节课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第一,上好课首要的是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好比是船舶航行在大海中的导航,导航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目标的达成。现行课程标准就是我们上好课的行动指南。但就某一个地区、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班级而言,课程标准只具有一般规范性。因此,老师们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定准上好每节课的基调。王老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了“严与爱”这对矛盾,围绕“严也是一种爱”这条情感主线,通过调查、漫画对比、“一吐为快”、代沟问题探讨、《网络少年》片段播放与结局续写等一系列激情、引趣的活动开展,通过教师讲述当年自己与父母、现在与女儿的矛盾,引发学生对两代人冲突问题的深入探讨,通过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亲和力的目光的运用等等,为学生营造了平等交往、愉快学习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态度得到了巩固与提升。


第二,上好课必须将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预设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凸现个人教学风格,而且还要为生成做铺垫,为生成创造条件,留有空间。王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对教材进行了有效挖掘的基础上,以学生亲历的、熟知的生活作为新知建构的基点,围绕“严与爱”这对矛盾,搭建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的学习平台;运用具有承上启下的“漫画对比”与余音绕梁的“课后赠言”两个环节将本节课与其前、后内容整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王老师确立了以对话方式为主,辅之以设问、讨论、对比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了自身教态亲切、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感染力的口头语言与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的优势,从而凸现了自身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教学预设的前瞻性,决定了“预设”必须考虑课堂上的“有可能”。“有可能”一般来讲就是“生成”的生发点。王老师安排的“一吐为快”、“《网络少年》片段结局续写”,特别是设置的问题探讨(为什么代沟现象在你们这代人身上表现得比我们这代人要强烈?)等环节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搭建了平台,创设了空间。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由此所生成的课程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生成不仅需要支点,还需要教师增强敏锐性和应变力。在课堂上随时准确捕捉、吸纳、提升学生的闪光点。在此方面王老师充分地展示了她引领、点拨、提升的教学功力。比如:在“认识逆反心理”环节,有位学生讲述了他想参加学校的篮球队,妈妈不同意,从而与妈妈发生了矛盾,至今还未想通这件事。王老师及时地进行了引导。她先提出了两个问题:①妈妈这样做的内心想法是什么?②你如果是妈妈你希望你的子女怎样做?以此使学生认识妈妈对自己的爱,理解妈妈的做法。接着又让学生探讨如何对待妈妈的做法?王老师面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心理,及时地给予了点拨提升: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既不能对着干,也不能盲目地服从。父母的做法不正确时施以小小的逆反行为,促使父母反省自己,但逆反一定要有“度”。这个“度”就是不伤害父母。这样不仅使学生辩证地认识了逆反心理,同时也掌握了处理与父母矛盾的原则。另外,生成还需要老师根据实际巧妙调整、适当删减预设的相关内容。在这个问题上,个别环节王老师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一吐为快”环节。原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通过讲述印象最深的自己与父母发生矛盾的一件事,以此达到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严”是出自对子女的爱,从而理解父母之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所讲事例已经涉及到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老师没有及时捕捉这一信息,调整教学,而是凭着惯性,按照预设的过程进行了。


第三,上好课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但学生的“学”必须在教师的组织、激励、引导下进行。教师的“教”应该积极、主动、全方位的服务于学生的“学”。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而且还应包括做学生学习的组织与促进者、引领与点拨者、指导与提升者、合作与发现者。对学生的学习,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提升的提升,该纠正的纠正。王老师这节课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她引领、点拨、提升学生学习的指导功力。(课例如前所述)。教师的“教”要到位,但不能越位。点拨引领要酌情、适度,不可替代学生的“学”。这节课在个别环节的处理上王老师出现了急躁的情绪,“挤占”了学生部分的“学”。这也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四,上好课还应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力度和高度,要善于挖掘课程背后所蕴涵的深刻的教育内容。这节课,王老师将巩固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重要地位,注重了能力的培养,也考虑到了新知的获取,使得课程丰满厚重。与此同时,她主要通过两个环节,一是设置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与父母之间矛盾冲突的探因比较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增强紧迫感与竞争意识,加深并强化对父母爱的再认识。二是课后安排“老师送给大家的话”:“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善于解决矛盾”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向了深入,推向了高潮,增强了课程的深刻性。



第五,上好课还应该准确地挖掘教材,有效地处理与利用教材。“用教材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底线和基本要求。王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教材内容侧重于“严也是一种爱”的情感定位,在“严”与“爱”这两个关键点上展开了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的情景创设与问题设置。挖掘出了父母以“严”施“爱”,认识时代发展特点,增强紧迫感与竞争意识等情感渗透与提升点;运用比较、探究、续写等方法确立了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点,以及读、写、批、划等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点、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问题的思想方法等。但在如何围绕学习主题,重组教学资源,使其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更符合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生活逻辑性方面就显得不够大胆。比如:“一吐为快”环节的设置与认识逆反心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老师没有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而是依附于教材,做了教材的奴隶。



第六,上好课要依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将其运用机械化、程式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6: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