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社会性的绝好机会。合作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我认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主要包括:
一、进行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也好,合作学习也好,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具体表现为:
1.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时。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诉的欲望。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由地在小组内摸一摸、玩一玩、滚一滚,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从长方体谈到长方形,再由特殊的长方体谈到正方体,气氛热烈而融洽。他们把自己所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情况描述得既详尽又细致。这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地说,激活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提炼、概括,促进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即时进行交流,有许多精彩的发言就是在这种热烈的交流氛围中产生出来的;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的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当提供的材料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相互启发时。这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解决,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主动地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这是我们经常说的“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用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各种形状的物品来搭积木。学生兴致很高,经过小组的讨论,依据自己的想像,自主选择材料,最后拼摆出了许多很有新意的造型,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也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形成了不同意见,需要交换时。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你能用10根小棒摆几个正方形?经过实际操作,有学生说摆2个,有的说可以摆3个,两种答案争论不休。面对这种情形,我没有加任何评价,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去争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这个问题就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了。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合作的组织机制。
小组学习是介于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之间的学习组织形式,它的组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慢慢地培养。像角色的分工,交流时遵守的原则,都应在合作中不断的完善。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规则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其次要精选内容,低年级可以在学生“学说话”的时候,高年级可以在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地方,安排学生讨论;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如果只有表述而没有倾听,那么这种组内“交流”就失去了大半价值,至多不过在梳理表述者的思维和锻炼语言能力,而不能达到交流最重要的功能:在交流中丰富个体的知识建构,反思思维过程,培养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人,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三、评价的引导作用。
1.创新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的交流,改成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改变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改成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在教学比多少时,我出示了一幅图,让学生凭经验和直觉提出问题,我并不加评价,而是将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先是思考哪个答案正确,进而认识到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加强,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教师不宜过多或过早地对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和“择优”。
在教学中,学生有时候并不需要也不想老师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已有的经验和自己的个性喜好来作出对于他来说是合理的、最佳的方法与策略。学生能说的教师千万不要代说,学生能做和教师千万不要代做。过多过早地进行评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效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