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uand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三上-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荣辱观








  荣辱观念,古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耻,也就是羞耻心,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荣辱观。早在春秋时期,管子就称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把耻列为维系社会、国家存亡的支柱之一。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才能够使人“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有羞耻心而自觉走上正道,从而使社会走上正道。这都是从社会和国家的治理方面说明耻的重要。落实到对个人的要求,就是孔子所说的要“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要知耻。孟子进一步从个人修养方面阐述了耻的重要。孟子把仁义并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又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义者,宜也,应该照着去做的就是义。人应该照着义的要求去做,所以说义是人路。而羞恶之心,也就是羞耻心,是这样做的基础。羞恶之心就是有道德的是非善恶观念,以不道德的言行为耻,以不如别人、被人瞧不起为耻。有羞耻心,他心里就有了言行的底线,在他做了有违道德的事的时候就会于心不安;他就会自律,有所不为,自觉不做不义之事和那些会招人瞧不起的事。所以说羞恶之心是义之端。相反,人若无耻,就会无所不为;就会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就会走向邪路,不可救药。所以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有耻是做人的基点,无耻是最大的耻辱。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荣辱观的论述,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荣辱观的案例








前些年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农村老汉,二十年前在城里拉板车谋生。一次遇见有人当街抢劫,一位解放军战士帮助受害者去追抢劫嫌犯,把一个背包交给他保管。他久等不见战士回来,就打开背包,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东西。见背包里放的是一些钱和粮票,那时正是困难时期,他不禁动了心,就把背包揣到怀里,一口气跑回了家。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没有别人知道,可是成了他的心病。从此他心里就不得安宁,经常做噩梦;后来家境好了,儿子买了车,要开车带他到城里去逛逛,他也不敢去,怕勾起自己的心病。直到最后,他的小孙子一次走丢了,正巧又是一位解放军战士给找到送了回来。这使他大受震动,再也无法继续隐瞒下去。于是召开了家庭会议,一五一十把二十年前如何吞没解放军战士钱财的事告诉了家人,与家人一起商量怎么办。最后他们决定,花钱租一部电影,给城里驻军放映;在电影开始放映之前,这位老汉走到银幕前,向大家讲述了二十年前的故事和这场电影的由来。这个故事到此结束,老汉也从此放下了二十年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在这件事中,是羞恶之心使老汉二十年不得心安,也是羞恶之心使他做出最后那样的举动,具体地体现了“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的道理。



最近又有报载,某高校学生,中学时代一直是三好学生,大学三年级却因为偷窃成了罪犯。他说自己“原本也很恨小偷,可是到了大三,眼见别的同学手机、钱、女朋友啥都有,心里很不平衡”,于是“不想当好孩子了”。他中学时有道德是非观念,有羞耻心,他恨小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个三好学生。可是到大学,看到手机、钱等物质生活方面不如同学,心理不平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想当好孩子了”,丢弃了原来的道德准则,不再以偷窃为耻,结果堕落为罪犯。有人认为,他的堕落是由于从农村到城市,地位变化了,原来是三好学生,地位优越,现在生活不如人,心理不能适应。以不如人为可耻,是人之常情。物质生活方面不如人,由此而心理不平衡,可以理解。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和消解这种不平衡。这位学生为了改变物质生活不如人的境遇而丢弃道德准则,“不想当好孩子了”,也不恨小偷了,走上了邪路。如果能坚持道德良心,也就可以拒绝手机、钱等物质生活方面的诱惑,消解心理的不平衡,继续沿着正道前进。所以,他的堕落,关键是在他丢掉了羞耻心;行己有耻是调适此类心理不平衡的基础。(摘自钱逊:《有耻》,《道德人生漫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颠倒的荣辱观








1943年罗斯福总统秘密飞往卡萨布兰卡与英国首相邱吉尔会晤,制定盟军进攻欧洲大陆的计划。这次长达42 小时的飞行,对双腿瘫痪的罗斯福是一场相当严峻的挑战。当时的飞行员回忆说:“他没有提任何特别的要求。事实上,我们移走了几个座位,给他铺了一张床,但他更喜欢坐起来,一路上都醒着,因为飞机上的其他人都没有地方可躺,他不想享受特别的待遇。”这个细节令我十分感动。在我们看来,别说他是负有特别重大责任的总统,单就一个残疾的或年岁较大的人,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躺卧休息的特殊待遇。



可是,在21 世纪的中国,仍有不少人以为,搞特殊、高人一等,那才叫有身份、有地位、有面子。《环球时报》6 月13 日刊登了一篇驻外记者的海外见闻《中国人怎么就学不会排队》。作者说,外国的返乡劳工拉着大箱小包都规规矩矩地排队,而中国的公务员与商人却在登机口挤成一团。这篇文章被多家报刊转载,可见大家都对此感到丢脸。中国人的这种行为根源就在于,平时在国内总认为,规规矩矩排队就是普通老百姓,特没面子,而不守规矩才能找到藐视芸芸众生的出人头地的感觉。



6 月19日《新快报》报道说,有两位持有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的“特殊人物”,要带一个朋友上飞机,而且拒不接受检查,遭到航空公司人员拒绝,他们就打电话“让飞机走不了”,而飞机果然就走不了,直到僵持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觉得闹够了,面子争回来了,航班才得以起飞。这样的“特殊人物”自以为是“人物”,其实不过是衣冠楚楚的流氓。



显然,在众多国人头脑中,荣辱观是颠倒的:平等待人、平等待己是无能之辈应被轻视,趾高气扬、众星捧月才有成就感。这种传统的荣辱观是与前现代的种种制度安排相适应的,互为因果;出了中国就难免出乖露丑,“非常刺眼”。有自尊心的中国人对此应该自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4:00 | 只看该作者
社会角色








  社会规定的用以表现社会地位的模式行为,即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当人们进入某一社会地位以后,其价值观念、心理因素都会被其位置所限制,其言行举止无不受社会对这一位置预先安排的规定所制约。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集。角色规范是社会影响、控制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重要中介环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角色区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有: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等。“角色”本是戏剧中的名词,20 世纪20~3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将其引入社会学,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最早系统运用此概念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乔治·米德和拉尔夫·林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角色扮演








  个人根据角色期待调节自己的行为以承担某一社会角色。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准备承担角色者对角色期待的领悟。由于个人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知识水平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角色期待的领悟不同,不同的个人对同一角色的扮演过程和效果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角色扮演过程不仅表现出成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学习社会角色的过程,即社会化的过程。儿童通过领悟角色期待、承担角色和表演角色而逐渐形成自我,成长为一个社会人。(例如儿童通过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女儿、教师、警察等角色,学会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了解社会对不同角色的期待,逐渐适应社会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责任心








  一般指自觉地把应该做的事做好的心理,作为一种伦理学范畴,它表明个人在面临实现某种道德要求时所持的态度。是和使命、职责、任务相联系的。责任心包括:(1)忠于职守,即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认真负责地完成;(2)对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完成的结果负责,如果完成不好或出错误,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在社会生活中,责任心是做人的起码品德。因为社会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是靠全体成员共同构建的,每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忠于职守,负起一定的使命。尤其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了国家的主人,更应自觉地履行自己承担的职责,这样才能共同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责任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情培养。例如,分配学生负责某项具体工作,并督促其认真完成;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应认真负责地完成。还要教育学生对自己做过的事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文过饰非等。从小让学生学会负责,是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后的全球性的教育目标之一,我国小学教师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0:45: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生自理的项目








  自理,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像是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请你们放手吧!



  在学会自理的过程中,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到比较繁杂的事情,循序渐进,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有个进步、提高的过程,不能心急。人,要生活,一天到晚要自己做的事情很多,不能怕麻烦。



  1. 会洗脸



  洗脸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一般外出回到家,尤其是赶上风天,最好先洗手洗脸,再做其他事。要养成洗脸也要洗耳朵、洗脖子的好习惯。



  2. 会洗脚



  如果做不到天天洗澡,最好养成每天用热水烫脚的好习惯。洗脚不仅能除去污垢、汗渍,还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



  3. 会刷牙



  每天坚持饭后漱口,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刷牙要选用适合儿童的牙膏牙刷,学会用正确的方法。



  4. 会洗小件物品



  自己用的手帕、红领巾、袜子、背心、短裤等小件物品,要尽量自己洗。



  洗时先用清水浸湿,然后打上肥皂,用手搓,易脏的地方多搓几下,最后用清水漂洗两三遍(直到水清了)就可以捞出来拧干,或用洗衣机脱水,摆放在衣架上晾干。为防止风吹物品落地弄脏或丢失,最好用夹子夹上。



  5. 会穿衣服、系红领巾、系鞋带



  穿衣是每天要做的事。穿衣要注意顺序和方法,系好扣子,做到衣着洁净整齐。



  系红领巾和系鞋带要反复练多次,注意两端留的长短要相宜。鞋带不宜过长,防止摔跤。



  6. 会整理书包、学具和玩具



  小的时候会整理书包,长大了对生活用品、生产用具不仅摆放整齐,有条理,而且有一定规矩,用起来很方便。整理生产工具是从整理学习用具开始的,而整理学习用具是从整理玩具开始的。



  7. 会叠被子、叠衣服、整理床铺



  要养成起床之后把被子叠整齐的好习惯,晚上脱下的衣服和洗后晾干的衣服都要自己先叠好,摆放整齐。不要以为起床了被子可以不叠,换下不穿的衣服可以乱扔,鞋子可以不摆放整齐,都是一些小事情,或者由父母为之操劳而心安理得,其实,这些不良习惯会影响到教室、将来工作的办公室的整洁。



  8. 整理自己的房间



  每天一小整理、每周一大整理,把自己的小房间打扫干净,物件摆放整齐、有条理。定期把衣柜、写字台、书架重新摆放一次,这样便于记清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用起来方便,做到物尽其用。



  9. 学习热饭、烧开水



  一些家庭,父母上班,孩子中午只好自己热饭、烧开水。要逐渐学习使用柴灶、煤炉、煤气灶、微波炉、电烤箱的方法。通过仔细阅读说明书和请教父母等方式学习操作步骤和安全事项,对这些家庭用具不能认为简单就马虎大意,其实用起来里面有很多学问,时时记住“安全第一”是最高原则。



  10. 包书皮



向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学习包书皮的方法。事先要备好牛皮纸(或旧挂历纸)、剪刀,按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折、叠,注意尺寸恰当,底面平整,美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0: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