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古诗教学应注意“四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07: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例谈《山行》一诗的教学
  当今小学界越来越重视古诗的教学,古诗教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有重视“逐词逐句稳步理解诗意”的扎实式教学,有追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境界的诵读积累式的教学,有崇尚“在自学中提高理解古诗能力”的放手式教学,有沉迷“进入意境,品味诗意,写成小品文”的赏析式的教学等等。笔者以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风格,小学古诗教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当问则问
  古诗与现代文不同,字少意深,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头等而事,而借助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平铺直叙地逐词逐句地提问讲解或问题居高临下,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效果。我认为,问题的提出,关键所在是把准脉搏,切中要害,难度适中,当问则问。如教学《山行》一诗,全诗28个字共写了六处景物,弄清楚这六处景物极其特点也就成了理解诗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学中我主要提了“全诗写了那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一个问题,顺着对这一问题的逐步理解,结构严谨的诗当现代文来学,化难为易,学生学来积极踊跃,老师教来轻松自然,丝毫无“滞”、“涩”之感,效果明显。
  二、当讲则讲
  小学教材中所选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历史久远,文言色彩浓厚,故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相比,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词,老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自学方式去理解,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且凭小学生的能力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反而影响了对整首诗的理解;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必生搬硬套,故弄玄虚,使古诗教学苦涩无味。我以为,像这些词,就应“当讲则讲”,即向学生毫不保留地讲解,灌输。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中“坐”、“于”两字的理解,就可采取老师向学生完全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实在、明显。
  三、当议则议
  古诗,讲究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明白,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老师的诱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同时也很好佳地锻炼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字词理解,决不可轻易放弃,应“当议则议”。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的理解就是此例,若让学生自学则会理解成“寒冷的山”,若老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小问题诱导学生讨论:1、诗写在什么季节?2、秋季山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这样的景色特点给人什么感觉?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寒”字的意思。
  四、当放则放
  大凡唐宋古诗,内涵丰富,意义深邃。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境遇,不同
  的文化水准对诗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古诗教学,若局限于对表面诗意及浅层次的且固定式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上,不仅把美诗学死了,还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以为,古诗的教学,能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等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即需“当放则放”。如《山行》的教学,在学生能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没有结束教学,而是设置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过程,即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亲自去感受大自然,再感悟诗意,并写成小品文。而之后,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以上所述,是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融会贯通的。而要真正把握好这四方面,教师必须严把教材关和学生关,切中要点,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弄巧成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