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20 15:30:00
|
只看该作者
二、与活动结合,增加感性认识。
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充分利用好学校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在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题材,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如结合三八节团队组织的“我是妈妈小帮手”活动写感恩父母的文章;结合团队组织的“捡拾白色垃圾”的活动写保护环境的文章等。
三、切合实际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经常私下议论:“我喜欢写这个题目”,“这题目不好写,我实在写不出东西来”。常言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起点环节,非常重要。好的命题,能顺畅地打开思维的闸门,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空洞无物,日积月累,学生怕作文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我们进行命题改革的主旨是贴近生活,缩短写作与生活的距离。如清明节写缅怀英烈的文章,三八节写感恩父母的文章,教师节写感恩教师的文章等。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004年3月,我们创办了《浪花》校刊,为学生开辟了一块“百草丰茂”的实验园地。使学生能够尽情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逐渐养成了勤于思考,随时动笔,敢于创造的习惯,大大提高了语文能力。
五、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指导。
激励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仅篇幅要求长些,而且尽量要求不写错别字、病句等,着重激励他们创新,在选材、剪裁、立意等方面加以指导。对于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帮助他们理解题意,按一定的段落层次组织材料,鼓励他们一篇一篇踏踏实实写,力求一篇比一篇写得好。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则应降低要求,只要写出一两段通顺的话就给高分,哪怕他一篇文章只有一两百字,甚至离题也不要紧;只要发现较好的句子、词语就圈划出来,写上称赞的话,使他们受到启发,树立信心,从而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对作文的兴趣。
六、改革评改方式,逐步实行互评互改。
我借鉴“班主任评语改革”的经验,采用一种“心语交流”式的批语,以作文批语改革为突破口,实施兴趣教学。兴趣依赖于成功,人在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就会产生无穷的动力,不少作家在回忆自己是如何走上写作道路时大都谈到,是小学、中学时老师的表扬鼓励给自己增添了信心,当自己写出的一篇文章,受到老师表扬,赢得同学羡慕的时候,那份惊喜与自豪定会强烈刺激脑神经,产生极强的表现欲望,写作兴趣油然而生。“心语交流”式批语的要求是:以鼓励为主,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用语恳切,含蓄,重启发,易接受。
从初二开始,我逐步试行了学生“互评互改”的作文评改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每次作文写好后,每个班我只选择3-6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面批,而绝大多数作文让学生自己相互批改,之后由我检查批改情况。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批阅大部分作文的负担,又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强化。
七、实践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学生的作文兴趣明显增强,爱好作文的人数增加,愁作文的人数减少,这无疑给我的作文教改实验带来了希望。
2.推动了语文整体教学。通过几年的实验,作文兴趣教学法促进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几年来,在校统一考试中,我所教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处在全校前列,基本上都高出同类班级3-5分。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两年来,校刊《浪花》出版了34期,发表了我班学生作文精品一百余篇,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在县级、市级的各类作文、征文比赛中,均有多人多次获奖。
八、感想与体会
1.在活动中激发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对各种活动,如第二课堂中的文体娱乐、节假日里的观光旅游,劳技课上的手工制作,作文课上的合作评改......都倍感有趣,要求学生谈谈认识,说说收获,学生并不犯难,而这恰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2.激励,永远是一种成功的教育。一篇得意习作的问世,一件优秀作品的发表,一份荣誉证书的获得,评语中一句表扬的话,都将激起一种成功的喜悦,为作文训练增添了动力。
3.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生读的,教师必须先读;要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必须先会作文。搞改革,必须有理论作先导;出成果,必须强素质以保证。
我的兴趣教学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还很多,但我坚信,经过不懈的努力,作文教学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