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变革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0:5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变革的作用
摘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中。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中。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对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摘要: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教学活动和学校课程设置都提出了挑战,从而使得教育管理者、教育主体、教育内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迎对应走到前台来,真正从管理的层面、从教育主体的层面以及从教育内容的层面来接受与吸收信息技术及其它带来的产品。  
    信息技术给大家带来了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但同时也给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对旧事物的革命历来都是痛苦的,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与对旧教育方式及体制的革新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在欢迎信息时代到来的背景下,谈谈教育在信息技术关照下发生的诸多痛苦和一些尴尬的问题,并企图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个人建议。
  一、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的优化与冲击在学校管理中,学校行政人员普遍存在对信息技术的担忧与抵触的情绪。与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可与接受态度相反,学校行政人员面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科技成果,在享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与进步的同时,却又在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不愿付出跟随科技进步应付出的相应代价。
  首先,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必须要求学校拥有信息技术的产品(如计算机、网络器材),学校要想增添价格不菲的当代信息技术产品,并要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经费是个难题。学校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其他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对教育经费作出了保证,但事实并非如此;况且,即使教育经费增长,受教育者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甚至于人数增长的幅度还远大于教育经费的增长,在学校深感人不敷出的时候,对于具有诱人魅力但又需付出巨大代价的信息技术产品(尤其是计算机),学校只能望洋兴叹。此外,教师的待遇与福利也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因为当教育经费总数不变时,增加对信息技术产品的投入,教育行政经费与教师工资的支出则必然减少。
  其次,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科技优势并不是天然产生的,这还需要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技术,至少应掌握如何去使用信息技术。但对于学校行政人员来说,让他们去重新学习,则显得既不情愿也有点力不从心,因为就以前的工作来说,这种学习仅是一种附加的工作而已,现在却要花去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况且退一步来说,如果学校行政人员真的掌握了当代信息技术,那么在今天这个人才流动的社会,他们是否还情愿担当学校行政人员的职务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也将改变学校行政人员工作的方式。由于计算机的使用以及网络的实现,信息不再具有独占性,信息的流动性急剧增强,这使得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又得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产品来传播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也正是由于人们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多,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加大、规范性增强,这也必然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改变自己的管理态度与管理方式,从而增强工作的职业性与工作方式的民主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0:56:02 | 只看该作者

  再次,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校工作性质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在这个过程中,减少学校工作人员人数呈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人们生产工具智能化的加剧,信息技术产品对学校行政人员、对学校教师的替代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网上学校正建设得热火朝天。如近期教育部就将组建"虚拟学校",而且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虚拟学校"的建设工作。在工业革命初期工人为了保证自己的职业而摧毁机器的局面是否会在今天的教育领域中出现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随着资本密集型乃至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尽管社会总财富肯定会得到较大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会得到提高,但在短期内劳动力的使用率必然下降,失业率上升也就不可避免。现在,这种情况正开始影响到了教育领域,作为教育行政人员或教师,当他们面对由于信息技术而带来的失业时,他们的态度又将如何呢?
  尽管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育效率提高的功能已被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所认同,但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他们的迎对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有所违背,这些问题需要教育行政人员与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让教育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与发扬信息技术,而不是被信息技术所击垮。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推进与变革
  信息技术能否被广大师生利用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能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得更为简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
  对教师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教学对学校教育的渗透与替代,部分教师坚信计算机教学会给教育带来一场革命性变革,计算机将替代教师的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教师将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去进行脑力劳动,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得到极大的提高。然而另外一部分教师却认为,由于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有关信息技术的宣传报道,使得学校在还未发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究竟有什么功能时,就茫然地进行投资,这样反而无力去顾及培养教师和更新课程内容;而且,信息技术也并非医治教育问题的良药,它的价值仅仅是在教育过程中多了一种有"双刃剑"效果的工具而已,它的教育价值本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在于教育者怎样去使用它。
  确实,信息技术不但使学校的经费进一步削弱,对教师的岗位带来了冲击,而且给传统的教学过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在课堂内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直接的威胁。在普通人的心目中,教师历来是真理的象征、知识的代表,然而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光盘或通过上网,就可以将自己近十年来所学的内容全都找到,而用不着学校每学期都发教材;对课外知识,他们兴趣更广,完全可以进入各地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站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此外,学生通过上网学习,将会经常碰到优秀教师的指导,这将导致所有的教师都会与优秀的教师在同一门课程中竞争。此时,当教师们在自己的权威降低、工作竞争却加剧的情况下,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度就不得不大打折扣了,从而使他们对使用信息技术产品的动力与意愿减弱。其次,给师生沟通带来障碍。在人机交互时,学生领悟到了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真正含义,但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消失殆尽,虽然电脑中也有"名师"或模拟教学,但学生毕竟是在跟一台机器打交道,于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则少了许多、淡薄了许多。
  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社会由"前喻文化"时代直接过渡到了"后喻文化"时代。信息时代是青年人的时代,是长辈向年轻人学习的时代。这种观点充分表明了信息技术给年轻一代带来的益处。相应,信息技术也给学校中的受教育者带来许多新的知识、观点与思想。但对于如何真正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这就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场所上,学生不再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与可能的情况来确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在网上或光盘上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想学的知识,教材上的知识只是学生学习内容中的很小一个部分,当然也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却并不一定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不再圃于单纯的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学习指导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得以展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对单词的记忆方式,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软件至少有上百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0:56:08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渗透是否真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呢?其实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工具,但能否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的发挥其效果,那还得看学生怎样利用这种工具。如果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那么信息技术则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令人欢呼的进步;反之,则易于导致学生对这种工具的误用,影响教育自身的良性发展。
  因此,将信息技术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首先,信息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成本,也造成了教育在物质上(主要是与教育质量相对应)的不公平性。当前信息技术产品价格不菲,信息技术的使用费也还不是普通大众所能支付,这使得学生采用这些产品与使用这些方式的成本较之课堂教学已呈成倍增长的趋势,就当前的教育投入来看,教育界的承受能力还十分有限。如果要用,那也只有在某些有条件的地方先用,如此教育在物质上的"平等性"就必将受到质疑。其次,学生的自制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自学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前所述,尽管学生在知识的质与量上都与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使用上,较之教师与父母却有较大的优势,也就是说,他们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权,这使得教师与父母对他们的学习控制力减小了很多,相应对他们学习的自学力与自制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对父母与教师来说,学生在网上游戏还是学习的界限已不再像以前的游戏与学习那么清晰,真正的约束还得靠学生自己。再次,人机交互式学习将导致学生社会交际力的下降与社会责任感的降低。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显性课程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大家对隐性课程的关注也证明了它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由此也相应地证明了不管计算机的发达程度如何、网上主持人模拟得如何真实,但都不可否认它是一台机器的事实,它不能发挥很多隐性课程的功能。当然也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已造就了特殊的"网络文化",如"第二次亲密接触"的传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这种学习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仅限于知识交流的层面,对于情感与语言的沟通功能则几乎不再存在;同时在对现实社会参与减少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也会相应降低,"黑客"们的存在即是一个明证。
  日益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替代作用越来越明显,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但在更多的方面还无法或许永远也取代不了教师。但它对教师威信的挑战与阻碍师生沟通的问题却已突现出来。如何调和新的智能化工具与教师之间的冲突(包括两者在教育经费上的冲突与在教育教学上地位的冲突)也应是大家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学生方面,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恢复了自己作为教育主体的权利,但同时也要求学生付出昂贵的受教育成本,提高了对他们自制力、自学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减少了他们与社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这些都需要我们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尤其是对教师教学意识、教学功能的转变与对学生自制力的提高,更是我们应对信息技术的当务之急。
  三、信息技术对学校课程的挑战与促进
  我国现在采用的是国家整齐划一的课程结构,这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实施与评价,但却不利于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变革。然而与此相对的信息技术则与现行课程有着相反的特点,它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它支撑的信息流动更新快,信息流动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同时还使得整个社会的文化基础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于今天我国学校(包括中小学、大学和职业学校等)实施的课程,不管是课程结构、课程体制、课程评价还是课程内容都需要加以变革,这种变革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已显得迫在眉睫,旧的课程体系在信息技术的追问下已无处可逃。
  我国的这种整齐划一的课程体制在应对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显得十分呆滞,难以适应变化。然而就课程的本质来说,课程理应成为人类知识的结晶与具体体现,因为它是对新生一代进行培养的依据,是为新生一代提供让他们再创知识的知识前提,如果仅让他们学习二三十年前的知识,恐怕他们不但不能再创知识,就连熟悉当今的知识也还得花较长的时间。因此,改革我国的课程体制原本就是必须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渗透则成为学校课程革新的催化剂。
  就现行的课程内容来看,与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去甚远。现在的教科书中对信息技术的介绍已经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有对信息技术更为深刻的研究。在计算机与网络悄然侵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还仍然我行我素,如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上海,计算机这门课也还仅是一门选修课或兴趣课而已;而且,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即使已开设的课程(指非有关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也仅是学习各种使用软件的"说明书"而已。因此,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就只有靠自己慢慢地摸索,但这个摸索过程是痛苦与缓慢的。首先学生为之付出的成本是昂贵的,计算机、上网费以及时间,无一不是学生所稀缺的资源;其次,网络与计算机所附带的商业气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再次,学生的摸索过程完全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进行,无数商业上的曲折让学生不得不在"网"前徘徊,从而使得该过程进展缓慢。因此,学校直接迎对信息技术的时刻早该到来,课程对信息技术的吸收与规范也早该进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20:56:14 | 只看该作者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迫使学校课程应尽快更新,将多方面的知识加以综合与改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的流动十分自由,相应也使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不同的信息。一方面,信息技术传播的信息包含着性质不一的内容,如果要使这些信息发挥出它积极方面的作用,则还需要使其得到一种正确的引导与加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迎对它们;另一方面,学校课程内容正在受到这些四通八达的信息的冲击与挑战。网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与范围的宽广是当前学校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当学生在获取了这些变幻莫测的信息后,再来审视本来就显得十分呆板的学校课程内容时,就会觉得它们过于弱小。于是学校课程权威地位迅速下降,同时也导致学生对学校教育权威性的否定。
  在信息时代,就课程的本质与课程的功能来说,课程体制都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而我国现行的课程体制却显得较为呆滞,难以迎对信息技术的冲击与挑战。信息技术能提高人们的工作速度和效率,因此课程对信息技术的吸收与改造也就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与学生素质的必要措施。然而,当信息技术在对教育领域渗透的同时,学校课程与学校教育却还没有找到吸收并利用信息技术的良好举措,还在默默地忍受着自我权威性的降低。因此,课程体制的灵活化与地方化是信息技术催化下的必然趋势。
  四、总结与反思
  信息技术悄然地渗透到了教育领域,这个悄然并非渗透过程本身是悄然的,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感悟是迟钝而缓慢的,所以才会累积地产生如上论述的诸多问题。从信息技术本身来说,它确实是一种知识;但对其它非信息技术领域来说,信息技术主要是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产品作为该领域内的一种有效工具,当然它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例外。但工具的革新历来就是生产力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前奏,因此教育在面对工具变革时,不仅需要面对工具本身的变革,还须面对工具变革将带来的生产力与社会的变革。就教育领域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迎对应走到前台来,真正从管理的层面、从教育主体的层面以及从教育内容的层面来接受与吸收信息技术及其它带来的产品。
  教育管理者应该以更高的角度来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对教育发展的投入应加大力度,否则教职工的工资福利与信息技术产品之间的冲突必将导致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排斥;同时还应注意对部分教师的转岗培训,让他们提前拥有一技之长,敢于离开教育岗位到社会上去参与竞争。
  对教育主体来说,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意识,加强教师在以下三方面的认识:一是教师的教学风格要趋向于民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是对知识的垄断,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与工作作风;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变得更为灵活,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既无法迎对日益革新的考试,更无法迎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应注重在引导学生面对大量信息时,去充分地思考与判断,而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三是明白教师的功能正在发生转变,知识的传授并非教育的本质功能,教育的最终目的已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的影响时,应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点的同时,注意加强自己的自制力与自学力,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课堂学习中,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从而弥补因受信息技术影响而产生的缺陷。
  对教学内容的变革则是当前最为重要的。现行课程体制与课程内容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面前,显得落伍与呆滞,无法面对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流动。在它们的冲击下,当前的课程只能默默忍受自我权威受到人家贬低的痛苦。教育的革新正企盼着新的课程体制的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4 00: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