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7: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于深受英国CSIUS工作的影响,从1987年回国后,我一直想在“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方面做点工作。十余年来,我在数学教育教学方面做了些实际工作,也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如果称得上是理论),逐步形成了较明朗的理论框架。十余年来,我的认识有了许多变化,但“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始终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由于中央电视大学电视师范学院提供机会,又有北京教育学院同事(特别是胡曼青老师等)的合作,我终于能以电视节目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学生(或师生)数学活动的案例。节目制作后,我的创作“冲动”似乎还未停止,我很想把自己在采集及展示这一组组案例过程中所学到东西,和同行们交流、分享。想讲的感受实在太多,但概括为一句话,也许又得老调重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这太重要了!不论对数学教师,还是对于数学课程的设计者而言,这都十分重要。
  大众数学的形象设计
  也许最令人注目的是,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同行们,大都接受了“大众数学”的理念,我们都同意:所有学生都有权力学习内容丰富的、强有力的数学——既是今日社会的需要,也是作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学校数学课程的设置就是要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学到有意义的数学。[1]
  这种共识非常重要!当然我们也有分岐,特别是在“怎样为所有学生提供机会”这一具体问题上产生分岐,甚至深刻的分岐。这毫不奇怪!弗罗登塔(H.Freudenfhal)早在30年前就指出:“…群众性的数学教育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设想”,他紧接着指出:“必须为属于教育整体中的数学设计一个形象”[2]。张奠宙所提出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也是这个意思。[3]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正是在进行“大众数学”的形象设计。
  显然,这种形象设计要涉及到许多问题,其核心问题之一是:(从素质教育整体看)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强有力的数学?另一个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有能力教这种数学?当然还有:是否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内容丰富且强有力的数学?等等,不一而足。这里讨论的主要与“学生是否有能力”有关。
  能学会吗?
  尤色斯金(Z.Usiskin)问道:代数和微积分能被学会吗?更一般些:学生能学会××吗?
这也许是课程标准设计时,人们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存在着分岐。尤色斯金在同一文章中说:…(许多人认为)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做代数,但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更多的教师认为微积分不可能被所有的人学会,因为题材本身就超出了学生的能力。”[3]
  尤色斯金持乐观的态度。他还反问道:“很能令人相信的是,任何人能够学会读习读写…,却没有能力去读、写和理解代数符号体系——数学语言的一部分。”[3]证据呢?尤色斯金从“数学是一种语言”出发,认为可以“似乎有理由推断出,当儿童年龄较小时,对数学的许多方面的学习,要比儿童年龄较大时学得好。”他还猜测:微积分难学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在很晚才学它。“通常第一次遇到微积分思想时的年龄,已经迟于适合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了。”
  这无疑是一个很杰出的假设!有的国家(如美国)正在推动一个大胆的课程改革计划,其内容之一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学习实数。而不是像传统课程按照“线性”模式组织学习题材[4]
  弗罗登塔和尤色斯金都一样,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像人们想像得那么严重,因为其更多地依赖于如何组织题材[5]。
  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似乎”之类的推测,我们期望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应当说,由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与心理学家合作,在“人类如何学习数学”这一领域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从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到建构主义学派的工作,都提供不少好的理论框架和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其代表之一便是大家所熟知的CIUS研究,其基本理念是: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相匹配。[5]如果按照CSMS的研究(包括许多国家重复了CSMS),人们会持较悲观的态度:数学题材学了不少,但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却未有明显的进步。CSMS的主持人之一M布朗(MBrcwn)指出:数学教育研究给我们送来了很多的“坏消息”!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跌跌撞撞、蹒跚学习的过程!而关于问题解决及其他方向的研究也有类似的报告。例如,人们注意到波利亚的工作是开创性的,影响深远的。但人们注意到:用他的启发式策略训练学生,并未有明显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需要更深层的认识
  看来对于看似矛盾的结果或态度,需要有更深层的认识!”在Bruner的用某种合适的方式能让任何孩子学会任何数学的断言中流露出的那种天真的信念使许多课程改革者尝试做了大胆的试验,但是…它很快便与年青人是怎样学习的问题搅在一起了。”[8]这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为数学教学奠定一个科学的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一起)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应当承认,这些成果尚不完善,还常常相互矛盾,而且在把理论转化为真正的课堂实践时,又会遇到更为实质性的挑战!
  首先,对什么是“科学的”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分岐。这里不想就科学研究范式革命做进一步讨论,但我们确实知道:一些人(例金斯贝格)等认为,迄今为止的努力是不成功的。笔者十分赞同关于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式转换的观点,请看弗罗登塔学派是如何珍视典型范例研究的!人们评论道:正是这一方法(典型范例研究)像灯塔一样指示着弗罗登塔及其追随者们的前进探索。CSMS的追求为英国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绘制了一幅map,这对于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日常教学,当然至关重要!但是怎样绘制这幅地图?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的工作
  于是我们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对于偌大一个国家,我们应尽可能使课程标准(规范性、指导性)符合中国儿童的数学学习特征。但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也许数学教育教学也有某种“自组织”“自调整”的机制,人们过去虽不完全了解学生,但是经过教师们的努力,也还达到了某种平衡。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等待一切都清楚了再行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把“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行动中,逐步使我们对于学生是怎么学数学的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几年来,我们试图在“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方面做一些工作,并且试图摸索用典型案例研究的方法来揭示学生数学学习的“奥秘”,同时也力图学习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努力刚开始,但却得到令人振奋的一些证据——儿童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样也得一些令人沮丧的证据——有一些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却又十困难。深入理解这些事实尚须大量的工作,我们愿与同行一起,对中国学生数学学习的特征进行一点一滴的、系统的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8: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