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拓思路,巧剖析,明任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并从中发现问题。从教学目标的提出到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中间环节要认真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时,教师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从而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一个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进而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任务驱动”的良性循环。
三、找方法,勤思考,探任务
在任务提出以后,教师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为完成某项综合性比较强的任务,也可以开展分组协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要促进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点拨指导,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判、接纳和反思。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例如:在学习EXCEL处理成绩表时,运用公式求和,我就用本学期中段考试的成绩表让学生计算六(1)班 28名学生的总分,要求用比较快捷的方法完成。我还说了只要方法正确,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结果任务一宣布就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通过阅读教材,有的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向教师请教,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整节课都非常投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探索的成功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