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关注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 [打印本页]

作者: 桃小    时间: 2009-10-16 09:56
标题: 关注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
山西省太原古交教研室 丁红艳
三维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而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可见,三维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科学素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制定三维目标的理论依据。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三维目标是课标要求中的核心,它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是否到位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以我选择了“关注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的课题进行实验。

于是我利用各种机会做过教材的分块培训, “如何依据教材、课标制定课时三维目标?”“课堂上如何有效把握和完成三维目标?”“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等专题讲座。在每年一度的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每学期一次的优秀教师的观摩示范研讨,下乡视导过程中对作课教师做了一对一的、相关内容的认真辅导。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了任课在讲课时的许多变化:比如老师们不再只看教材就讲课了,他们手头多了《课程标准》和一些参考书;课堂上不再是很明显的“满堂灌”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起来经过思考规类,主要有一下这些现象存在,现象㈠:多数教师在备课时看过课标、教材,教参,将其现有的教学目标摆在教案本上,上课时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特别是应考经验)将教材原有的知识块交待学生;现象㈡: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还有角色扮演等新的教学手段装点自己的课堂,却把三维目标在课堂上的有效落实抛在脑后;现象㈢……使得现有课堂仍不能出现预想的好效果。

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我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的头脑中虽然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还不能很好地将其与常规教学行为结合起来造成的,所以提出了“关注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即要想上一堂比较有效的课,必须在课前、课上、课后时刻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程度的想法)”。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工作中的典型实例谈谈自己在具体想法和做法:

记得前几天在刚刚归回古交地方的西山八中听了《开花与结果》的一节课,作课教师是学校赛讲中的一等奖。她的课是这样的:首先安排播放一段赏花的视频将学生带入花的海洋,来引入新课;接着用多媒体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

而后学生自读、看电脑动画、辩认花的结构名称、学生板书花的结构;下来通过看传粉的视频,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对传粉媒介的分类、花结构中重要部分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和如何进行人工受粉的讲解来完成“传粉”环节的学习,接下来又播放受精过程的实物视频,作题训练、学生陈述受精过程来完成对“受精过程”描述的学习;然后利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完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教学;最后,通过学生小结、目标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有多媒体课件,有学生参与活动,而且教法也并不单一,教学任务也基本顺利完成,就其教师基本功和课堂上教法的花样来看不可以不说它是一节课改以来的好课,但是就其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和落实情况看就存在些问题。

课后我对教师给出如下的建议:要想使自己的课上得更有效,必须课前、课上、课后时刻去关注三维目标。具体为:

课前备课时:三维目标要从三个维度去考虑,而不能简单地对教参内容进行转载。遇到具体课例时,首先列出本节的知识点,接着在它的前面加上可操作的外显行为动词;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逐一考虑你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给学生这些知识,同时好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最后再逐一考虑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时,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那些方面的提升。这样就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三维目标了。如《开花与结果》一节中假如你要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实验来完成“花的结构”的教学;通过观察课件来完成对“传粉和受精”的教学;通过讨论归纳来完成对“果实和种子形成”的教学,你可以结合课标和教参这样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3、认识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进一步植掌握生物学实践和观察的常用方法。

2、通过学习和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养成细心观察、认真研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3、通过人工辅助传粉的操作,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花结构的研究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意义的认识,养成爱花、护花,进而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过对传粉和受精过程的描述,认识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明确花对被子植物、对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人工授粉,养成科学的、认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或者简述为1.在自主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结构。
2.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测描述出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从而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3.模拟人工辅助传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良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采取简单叙述的办法了。当然,这些工作要依据自己在讲课时选择的最优的办法来确定,而绝对不能转载教参上现有的目标了(因为这些只是简单的参考)。

上课操作时,要时刻利用自己预先制定的三维目标把握进程中的方向,当然还要随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做出恰到好处的调整。总之,一句话,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最后的生成的结果,并且适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后反思时,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最后的生成的结果与你先前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还可以,如果不一致,那可一定要另想办法呀!)还要考虑在一个班里,如果有70%-80%,甚至90%的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后生成的结果与你先前的教学目标一致,说明这是一节上得比较不错的课;如果达不到以上标准,就说明你的课还需要做调整,需要进一步改进了!

分析:(就那位老师的课来说)

1、课前制定的目标(如前所述)不够到位,她的知识点找得挺准,前面加的是外显行为动词,便于操作,但是,就这三个目标来看,根本没有涉及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或者说她课前几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传授这些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什么能力)。

2、课堂上没有太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生成,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即她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讲到受精过程时只放了一段实物动画视频,就想达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受精过程”的目标,当时只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能说出来,对于这样难的内容,别的学生就事比登天了,而课后反思时她竟没有谈到这一点。说明她上课、课后反思时根本没有这些概念。

3、课后反思,她只讲到她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是紧扣教学目标来进行的,但教后感觉不如预想的好,课的内容比较零散。遗憾的是她没有回扣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自己上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出这些感觉的原因。

经过一番细谈以后,作课教师又做了相应的调整,不久以后在全市的观摩研讨课中反映不错。

由此看来,只要一线教师在上课前、课堂上、课后反思中积极关注自己制定的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就会上得比以前更有效,常此以往,教师就会很快、比较容易的跨过从理念到实际操作的难关,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学生也将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