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 采,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传统教学的知识开端一般都是从学生不感兴趣的间接经验活动开始,然后按照知识间的逻辑顺序由已知向新知逐步推进。 而活动教学一般是先让学生亲自参与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有关活动,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师生之间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活动教学在课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兴 趣,引起学生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这一内容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同学们各自写出自己学号的约数。

生:(学生动手写)

师:请学号是12的同学走上前来,向大家汇报一下12所有的 约数。

生:12的约数有l、2、3、4、6、 12

师:请学号是l、2、3、4、6的同学站到12的旁边,你们是好朋友。

师:请学号是30的同学走上前来,也向大家汇报一下30所有 的约数。

生:我的学号30的约数有1、2、3、5、6、10、15、30

师:请学号是1、2、3、5、6、10、15、的同学站到30的旁边, 你们也是好朋友。

师:(故意走到学号是12的同学身边)你的约数怎么只有4和 12了呢?怎么不把你的好朋友看好呢?

(学号是12的同学和学号是30的同学争抢学号是1、2、3、6 的这几位同学)

师:不如全班同学一起来做个裁判,1、2、3、6这几位同学到 底该站在哪边呢?

生:(有些争议,但马上有一学生举手回答)我觉得站在他们两个数中间比较好。

师:l、2、3、6既是12的约数,又是30的约数,像这样的几个约数,你能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本环节的教学,通过活动,突出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 认知矛盾,唤起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激情, 新的知识“公倍数”也在活动中让学生达到了自主建立。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活动教学中,学生是探究、发现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 而不是帮助,更不是替代。因此,在学生进行诸如“假设实验”探究时,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去动手、动脑、 动口,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例如,在“探究两个数成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这一数学规律时,一 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姚惠科同学在预习时发现:当两个数成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这个发现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是一 个规律吗?我们该怎么办?

生1:我们可以写出几组互质数,然后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观察一下,这些最小公倍数是不是两个互质数的乘积。

生2:这叫举例子验证。

师:对,举例子是很好的验证方法,谁愿意来举出一些合适的例子呢?

生1:2和7   5和9

生2:12和11  4和5

师:那就请你们选择一组来验证吧。

通过经历探索最小公倍数的活动,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是这一教师对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几个小组内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沿着“猜 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发现,去探索。因为 活动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所以活动中的探究是有效的。


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内化

在活动教学中,活动不是目的。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 情、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在学习某些数学知识前 进行的活动, 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理解这一 知识作好准备;在学习某些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活动,是为了 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新概念或抽象概括出新的规律;在复习巩固时进行的活动,是为了深化所学的知识,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4.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与传统教学相比,活动教学是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不断的探索发现和改进经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本方式,这也使 得学生有可能在对已知材料的整理、重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深层的联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发现已有认知的不完善之处, 为学生突破、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提供了基础。如,在教学“角 的度量”时,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量角的方法,小组探索, 亲身实验,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找到了多种量角的方法。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常规的量角方法,但有一位学生提出 了这样的方法:先将量角器盖在角的上面,然后只要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就能量出角的度数,至于零刻度线与角是否重合不必考虑。上述教学活动中正是活动触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也许这种量角的方法并不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但却实现了对常规量角方法的突破,是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 的重新建构,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是使学生居于主体地位,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教学中要让学生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完成某 一特定任务,或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 一个极端,如果让学生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游戏去活动,变成“有活动”、“有趣味”而“无数学”搞形式主义,那就不是数学课 而是“活动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0: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