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84|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4: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忘小学生活”活动计划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走进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回味难忘的小学生活吧!
    2、师生共同回忆上学期     进行过的“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吧!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让你感觉最快乐和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4)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快速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对方可以读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1、指导: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制定好的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定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教材123、135页。
    2、学生自由读123、135页的“活动建议”,思考以下问题:
  (1)从活动建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3、明确建议,突出活动主题。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指名汇报读懂了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这些活动。
4、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中难忘的、或活动。
(4)制作班级纪念册。
(5)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6)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写建议书、倡议书等)
5、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中不一样的内容,如有需要或质疑,可以向汇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五、作业。
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课后反思: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我们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4:23 | 只看该作者
“成长足迹”版块
课  题:       1   难忘的启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
教学重点: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教学难点:回忆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激发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我的老师》。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板书:知识  做人
     看到这两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难忘的启蒙
     启蒙是什么意思?老师的启蒙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3、作者在文中写与了哪些令他难忘的事情?
     板书: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宽容逃课
  二、学习课文、体会内容
  (一)抗日演讲
   1、哪些段落写了抗日演讲?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3-5自然段,可以用心读读,可以拿笔圈画,也可以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想想这部分写了老师启蒙我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
   2、指名交流  板书:爱国
     引导: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老师们知道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老师们显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勇气,怎么不令学生敬佩?
     齐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两次批评
   1、批评是老师常用的教育方式,即使好同学也不例外,作者在小学时有两个强项――作文和写字,为什么在这两个强项会受到批评?
   2、指名交流
    “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师在告诫我什么?板书:正直诚实
     为什么老师说“对我来说,丙就是不及格”?这句话告诫我什么?
     板书:勤勉
   3、对我的过错老师丝毫不放过,表现了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指名朗读老师对我的批评
   4、丰富插图内容: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课本描述,想象一下老师对我某次批评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受到批评后,我对老师说了些什么?
   5、虽然隔多年,但这样的批评作者还是刻骨铭心。同学们,你在的小学中有类似的情景吗?
     回忆、交流
  (三)宽容逃课
   1、对学生的教育,老师一向很严格,但在作者印象中,老师对我们上日语课特别宽容,为什么?         
   2、联系课文讨论,体会老师爱国情感。
  (四)首尾段落
   1、引读:正因为启蒙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作者,因此作者一直向往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后来,作者沙健孙也走上了启蒙老师走过的路,成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当我站在讲台上――――
   2、理解重点句:既然我的老师……开花结果呢?
     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齐读这句话
   3、这一段与哪一段相互呼应?
     指名朗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4、齐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满怀深情。
  三、欣赏歌曲、升华感情
   1、的确,儿童纯洁的心灵就像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启蒙老师播下怎样的种子,就会获得怎样的收获。钱老师今天之所以站在讲台上跟你们上课,也深受我的启蒙老师――杨老师的影响。我也经常想起一首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今天我把它带来与大家一起欣赏,让我们把这首歌献给天下所有的启蒙老师。
   2、播放歌曲。

  板书设计:      1、难忘的启蒙
     抗日演讲
     两次批评  爱国、正直、诚实、勤勉
     宽容逃课 



教学反思:
课文主要是通过几件事例,表现出启蒙老师们对作者的影响,进而突出启蒙老师们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师们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希望引导学生扣住事例来发掘人物品质,进而感悟作者的情感。
  基于这种想法,我把本次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上(这同样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朗读与默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4:40 | 只看该作者
2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点: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指名读一读)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如:在“我”心中田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老师简单点评第一句。直接体会后一句。)(结合朗读)
(田老师的讲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  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小路、村庄、炊烟、亭台以及花草等)
    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语气、语调、情感)(衣襟儿  小喜神儿  娘儿俩  点数儿)
2、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3、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结合“直到……才”时间长理解)
   (说明当时听故事很入迷,老师把简单的东西讲成含有文化的内容,使我从小产生对文学的兴趣。)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体会确实听得出神了。)
朗读指导。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跟随田老师学习,在田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
(联系上下文讨论:因为田老师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不仅记下了许多故事,还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骗故事的方法、丰富的语言,提高了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产生了编故事的欲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听到上千个故事,我也会像田老师那样娓娓动听地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
“有如春雨点点入土”为什么这样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比喻田老师教的知识、编的故事以及生动的语言都被我接受了。我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和本领。)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出示句子: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出示写话练习————写话————交流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课后反思:
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本堂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压缩,影响了教学效果。2、缺乏教学机智。主要表现在我对学生回答不能做出恰当而及时地评价,一节课我用到的最多的评价是好,很好、不错等简单的词语。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笼统的。此外我对学生不能做出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体会“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又如春雨点点入地。”这句话中“春雨”一词时,我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春雨而不用冬雨”这个问题,学生没回答道中心上去,我就没有做出及时地引导。我想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继续以"研究"为运行的载体和运作手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研究,那么学生必定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聪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4:45 | 只看该作者
2    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点: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指名读一读)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如:在“我”心中田老师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老师简单点评第一句。直接体会后一句。)(结合朗读)
(田老师的讲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田老师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  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小路、村庄、炊烟、亭台以及花草等)
    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语气、语调、情感)(衣襟儿  小喜神儿  娘儿俩  点数儿)
2、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3、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结合“直到……才”时间长理解)
   (说明当时听故事很入迷,老师把简单的东西讲成含有文化的内容,使我从小产生对文学的兴趣。)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体会确实听得出神了。)
朗读指导。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跟随田老师学习,在田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
(联系上下文讨论:因为田老师故事讲得引人入胜,我不仅记下了许多故事,还潜移默化学到了许多骗故事的方法、丰富的语言,提高了听故事、说故事的能力,产生了编故事的欲望。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凑。”听到上千个故事,我也会像田老师那样娓娓动听地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了。)
“有如春雨点点入土”为什么这样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比喻田老师教的知识、编的故事以及生动的语言都被我接受了。我也有了创作的欲望和本领。)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出示句子: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出示写话练习————写话————交流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引人入胜
课后反思:
教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认为本堂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1、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压缩,影响了教学效果。2、缺乏教学机智。主要表现在我对学生回答不能做出恰当而及时地评价,一节课我用到的最多的评价是好,很好、不错等简单的词语。这样的评价其实是很笼统的。此外我对学生不能做出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体会“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又如春雨点点入地。”这句话中“春雨”一词时,我提出“作者为什么用春雨而不用冬雨”这个问题,学生没回答道中心上去,我就没有做出及时地引导。我想若在以后课堂教学中,继续以"研究"为运行的载体和运作手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去研究,那么学生必定越学越快乐,越学越聪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5:09 | 只看该作者
   3  新来的王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遇相识的老师有很多,老师给予的关心、帮助、鼓励都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回忆一下,哪位老师令你印象最深刻?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切之情,走进第三课《新来的王老师》的学习。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
打开书本P129页,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撇撇嘴(piě)    折叠(zhé dié)  自顾自        摇摇头
齐刷刷(shuā)   大踏(tà)步     哄(hōng)堂大笑
工工整整       前仰后合       资质平庸      差生(chà)
①齐读
②学生点读巩固
③释词促解(资质平庸)
④运用词语造句
⑤齐读巩固
三、再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仔细认真的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四、精读,把握人物形象
(一)解读蔡林
1、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这是一个      的学生”。
①学生举手回答  ②齐读  ③理解加着重号的词语
④想一想“这是一个      的学生”   
     ⑤有感情的齐读
2、导读3-14自然段,了解以前的蔡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分角色来模拟对话。
②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原来的蔡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③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读句子
(二)解读王老师
1、谈话:蔡琳如此大的转变,都要归功于谁?  
2、面对蔡琳,王老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再次走进3--14自然段,请大家速读,找出相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而老师?学生根据相关语句进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3、出示差生档案
①齐读差生档案
②此时无声胜有声,王老师是通过差生档案想告诉蔡林什么?
③蔡林读懂王老师的信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④蔡林在王老师的鼓励下找回了自信。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五、拓展延伸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一定有很多老师给过我们支持、帮助与鼓励。在即将离开恩师的时刻,我们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拿起笔,写下你内心最真挚的话语。
老师,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小小的鼓励,往往能给人无穷的力量。六年的学习生活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老师吧。因为有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们更自信的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吧,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感恩生活,善待他人。
七、布置作业。
将课堂上交流的资料整理成文章。
板书设计:

                3  新来的王老师

               “差生档案”——鼓励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和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中心。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怀念优秀教师的好品质。通过本文教学,培养学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5:23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4 忘不了的笑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难点: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写作切入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前几篇文章都是写老师的,这篇文章是写同学的。让我们看一看作者事通过什么来表现自己对同学的留恋的。
二、整体感知。
1、文章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明确:文章都写了“我”小队的队员,有余晓、鲁珊、方萍、陈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爱笑。
2、除了写上面这几个人的笑声,文章还写了哪些笑声?
明确:还写了野炊时候的笑声、春游时的笑声、智力竞赛得胜时的笑声、早会评比获奖时的笑声。
三、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和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合作研讨。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若有不同的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问题参考:
1、作者认为,这些笑声都是什么样的笑声?
2、作者的写作视角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
1、最后一段中表明。都是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2、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小结: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抓住了同学们的笑声表现同学的特点,表现了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情景。我们写作文也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抓住特点,表现某一主题。
五、作业。
1、把学习这节课的收获写在笔记本上。
2、回忆六年生活中给印象最深的同学,并把他的特点写下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在教授过程中,先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展开叙述,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授完课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学生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回味无穷。
   是的,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他们的音容笑貌无不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同学们都能抓住不同的特点写自己班里的同学作为一种留念。有的学生写的是“我们班的‘四大活宝’”,有的学生写“甜蜜的笑”“清脆的声音”等等。文章立意新颖,独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学们不仅以写作角度独辟蹊径,而且语言活泼自由,贴近生活,读起来有一种去亲切感,达到良好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0:05:46 | 只看该作者
课题:             5 作文上的红双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主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教学重点: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教学难点: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给了他特别的鼓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老师对学生又有哪些帮助。
二、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3)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4)“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
(1)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3)“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
(4)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四、交流体验。
1、文中讲述的故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请与同学交流类似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交流后,教师作适当总结。
2、让学生将交流的情况整理成文。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文章,因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近,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更能打动学生,并从中悟出道理。
学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
下面有学生写的读后感,说得很好。
课文中“没有当年作文中的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向我们透露了:没有当初老师对“我”的鼓励,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同时,也透露了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是的,在这大千世界中,到处都充满着鼓励和期望,有老师对学生的,有父母对孩子的,也有老人对新生儿的。正是有这些期望与鼓励,才成就了许多国家栋梁,成就了祖国的兴荣与强大。使我们亲亲的祖国成为世界一大强国,成为了又一颗世界瞩目的新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3 13: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