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3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学习的革命──浅谈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东至县张溪中心小学 汪后强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为了彻底改革被动的学习状态,改变偏重教师分析、讲解,忽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的状况,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三者水乳交融,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我们必须潜心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推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学习 方式转变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使语文教学程度不同地异化为应付考试的训练。反映在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效果低下,曾是社会各界批评最多的话题。



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长期以来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跟着教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哪能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哪里还谈得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形成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对被动、封闭、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与修正,也不是传统语文课程教学的“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一种语文学习上的革命。转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三者水乳交融,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的向导。



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接近尾声时,一位学生突然问道:“曹操为什么不让箭带上火再射出去?这样诸葛亮的草船不就完了吗?”这一问着实让我愣住了,这似乎与教学无关啊!但我没有置之不理,没有搪塞,更没有训斥,而是接过话锋说:“这好像是个好主意,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好好地研究、讨论一番。”于是,教室里读书声议论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一会儿,有的同学说:“曹操怕自己的营地着火。”有的同学说:“带上火,箭就射不远了。”有的同学说:“当时,江上雾大,突然敌军来袭,情况是那么突如其来,形势十分紧张,曹操哪里会去细想呢?”还有的同学说:“诸葛亮出此绝招用草船借箭,就连在一起的鲁肃也想不到,曹操是敌方,情况不明,又怎么想得到呢?”看来,这一质疑表面上好像与教学无关,实质上却是深读课文的契机。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正是因为我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师生互动中形成合作、探究的生态氛围,才使得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迸出智慧的火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8:57:00 | 只看该作者
二、不能让学习方式的转变流于形式。



我们所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尽管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也暴露出一些教师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或是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于是,课堂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在评估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完成了哪些目标时,确实很含糊,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教师也不知道。因此,在课堂上不能只有形式多样,更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不顾教育的现实情况、学习内容的需要而盲目地追求时尚,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运用,要从单纯的模仿走向创造性的应用。



三、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这种新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能出现异化,为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弱化甚至漠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



在学校的一次公开课教学中,一位教师为了体现这种自主学习的新理念,在课堂上谨小慎微,话语不多,始终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不时听到的是“讨论讨论”“不要拘谨”“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类鼓励性的话语,却难得听到他给学生分析和讲解的声音。他认为这便是自主的课堂,便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课堂,岂不知,这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自我潜能的发现,都需要教师真诚的引导。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以化解困惑,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认识,这样的引导是一种有益的启迪。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和平衡点,使“导”与“放”相融合,做到“导”“放”有度,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相互促进,才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08:58:00 | 只看该作者
四、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并存。教师在课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如认真钻研教材,写备课笔记,然而我们在上课时却不可拘泥于原来设定的程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而,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并予以引燃,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让不同体验进行交流和争辩,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



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我又巧妙地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并组织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自主感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寒冷的冬天可以锻炼人。”还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寂寞、孤独,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结果的重要途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语文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23: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