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1 07:58:00
|
只看该作者
二、在情境中“体验”数学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不仅是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又是除概念之外的其它基础知识的基础,而定律、法则、公式、性质又是以概念为细胞所组成的,概念教学是小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把概念中知识难点从教材中提炼出来,用生活情境来解释——跳出数学教数学。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中,体验数学中的概念思维,能更有效、更真实的达到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从而在脑海深处打上深深的烙印。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做了一个游戏:‘拍手’。左拍手——右拍手——两手交叉拍——两手相对拍。
师问:有没有声音?怎么拍了?
生答:当两手相对拍时,就有声音。板书:相对}
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体验到了‘相对’这个概念的思维过程,有助于理解后面‘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的特征。
三、在情境中“建模”数学
通过迁移、归纳、概括,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纵横引申建立方法系统。通过归纳、概括更好地掌握方法,使原有的解题水平上升到新的水平。在教学应用题时,我经常使一题变成一类题,建立一个问题模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以思维含量的适当增加,让学生从题海中跳出并减轻了作业负担。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课一开始创设一个复习情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举例列式,得出方法。
(表示)一个数 是 另一个数 的 (百)几分之几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百)分率
(学生举例,老师举例)(现仅出示一道题,其余题略)
例如:学校里有100棵树,其中柳树有31棵,
柳树 占 总棵数的 (百)几分之几
31 ÷ 100 = 31/100=31%}
将‘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顺势迁移,百分率的定义、解法就生成了,无形之中构成问题建模,既有效、又省时,既内化了百分数的意义,又消化了百分数的应用。
四、在情境中“创生”数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直观教学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会顺利创生出新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折纸的情境:(提供三张纸)
(1)任意折一个分数。涂色投影,观察发现: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
(2)折3/4。涂色投影,观察发现:比一张纸小。即比单位“1”小。
师: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一张纸?
(3)理解“4/4”。表示这样的4份,几个1/4?正好是一张纸。即等于单位“1”。
(4)师:表示这样的5份呢?学生发现:一张纸不够。即比单位“1”大。这样的分数怎么表示?(5/4)师:表示这样的7份呢?(7/5)}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创生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