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锻造高水平的校园学术共同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语文备课组建设中的三点需求看学科有效教研

江苏省仪征中学 刘祥



以年级、学科为分类标准划分而出的备课组,本质上说,只能是一个民间性的学术共同体,而非学校管理系统下的一级准行政机构。所以这样定性,是因为备课组并不承载直接地管理、教育学生的职能,同时也不直接承担管理、教育组内教师的功能。备课组的价值,在于集中同年级同学科所有教师的智慧才华,针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具体学情,结合本备课组教师的教学实际能力,共同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制定教学计划,协调教学进度,共享教学资源,彼此分工协作,多快好省地完成教学任务。



明确了备课组的学术共同体的属性后,便可以发现,备课组建设的核心点,就只能是教学研究。用教学研究服务于学科教学,服务于学生发展,同时服务于备课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备课组不得不承担的教研重任。



备课组的教学研究,主要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展开,才能实现上述服务目标呢?粗线条上看,至少应该满足三点需求:教研需求,发展需求,个性需求。



一、教研需求的满足,是备课组存在的基础价值



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学术共同体内的教学研究,在现实教学环境下,最常规的表现,总是以布置教学任务、统一教学进度、落实事务分工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备课组长占据主角位置为具体活动形式。这样的备课组活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教学研究根本沾不上边儿。



应然状态下的备课组活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备课组的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目标指向,是围绕着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适宜于具体学情的良好教学方法。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将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依照教学内容的差异,区分为“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其中,“课程内容”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解决“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内容”是指“为了有效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解决“用什么去教”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交际的对象”,而不是“学习的对象”;“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解决“实际教什么”的问题。①



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学活动形式的区分,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语文备课组教学研究的方向。由王荣生教授的“三分法”可以发现,语文教研的核心,首要任务在于建立相对完善的课程内容,其次在于探究教学内容,最次才是教材内容。



现实中的备课组教学研究,最常态的主题内容,恰恰是居于最次要位置的教材。很多时候,同行们将精力过多投放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上,投放到对教材微言大义的条分缕析上,忽视对教材所传递的信息的有效研讨,更忽视对文本作为课程资源应该承载的课程目标的研究。如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着语文学科少慢差费现象的滋生蔓延。



正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知,所以,应然状态下的备课组教学研究,就应该在每一次活动中,都锁定“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这两个重要研讨目标展开探究。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在全面了解具体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洞察该文本在教材中承载的教学任务,明了实现这一教学任务时应该采用或可能采用的教学技法。只有这样,备课组教学研究工作才能具有高瞻远瞩的价值,才能使研究活动具备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中的实践意义。



其次,备课组的教学研究目的,不只为了解决一些近期教学中的具体事务,更为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层面上,通过全体成员的思考发现,推进组内全体教师教育理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自然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衡量一所学校教学质量高下的标准,除了升学率之外,更在于它是否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崇高理想、广阔胸怀、博爱精神、民主情操的新型公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领。



语文学科独具的人文性要素,使得语文教学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了这份滋养灵魂的重任。然而,现实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并不能够用自己的铁肩担当起这份道义,除却越来越沉重的升学压力外,语文教师自身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性思维力的匮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何才能培养出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情怀和教育理性思维力呢?最根本的方法当然是自身的学习与思考。但,强化内因的同时,外因也不可忽视。其中,在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开展主题明确的专项研讨,就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用如下一些措施落实这一活动:



1.专题学习。在明确主题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对精心挑选的优秀书刊以及网络上的精美短文的学习,对备课组全体成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2.佳作共读。采用组内成员推荐的方式,精挑一部分哲学著作和教育理论著作,在平时个体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利用备课组集体活动时间,开展心得交流。



3.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功用,在学校论坛上开设个人专题贴和备课组主贴,借助网络环境及时交流学习感悟,撰写学习心得和教育教学随笔。



可用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活动实施之初,为了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先在备课组内通过讨论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用惩戒来逼迫所有成员投入活动中。当这些活动成为习惯,或是当成员品尝到活动带来的益处时,自然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是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具体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每一个个体,都能以一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积极心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热烈辩论,求同存异。



事务性的备课组活动中,总是少部分人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大多数人会上洗耳恭听,会后想方设法完成任务。这样的活动,不会满足组内成员的教研需要。研究性的备课组活动中,对教学问题的探究是永恒的主题。无论职务高下年龄大小,大家都可以将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研究,都可以征对自己欣赏的文章推荐大家阅读,都可以在主题学习研讨及案例分析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此,每个人都具有了平等表达观点的机会,都拥有了提出问题或提出质疑的权力,都能够征对自身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得失,或推广一种想法,或警示一种错误。这样一来,大家拥有了同等的话语权,拥有了均衡的研究机会,自然也就满足了所有成员的教研需求。



二、发展需求的满足,是备课组良性运作的现实目标



无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如何安排,满足其全体成员的专业成长发展需要都是至关重要的目标。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内容除了商讨一些具体教学问题外,还应能满足教师自我提升的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理论上而言,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基于个体经验,依据职业发展规律而不断提升、改进自我,以顺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需求。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专业精神的养成与升华,都可以包含在专业发展需求这一概念中。



如何才能在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呢?



首先,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必须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教师个体反思的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杨明全先生曾对北京市石景山区840多位中学教师进行了专项调研。在他的调查中,35.3%的老师在完成“对于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您认为以下哪一项最有效果”这道选择题时,选择了“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②



杨先生的调查数据,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需求。那么,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活动,如何才能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同时最大限度满足这种反思需要呢?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在于“研”出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既有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如此,不断深入,专业知识才能不断深化,教师个体才能在这不断深入过程中反思自身,并通过反思自省而实现螺旋式提升。



备课组内“研”的氛围的确立,前文已有分析,这里不再啰嗦。



其次,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要能够给所有成员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的启迪或引领。



不能满足参与者某种功利目的的活动,注定无法调动参与者的热情,更无法激发他的创造性。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想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可以通过如下几点满足这些需要:



1.条件允许时,采用“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让老师们接触到真正具有引领意义的优秀分子。



2.创造或争取机会,将老师们推上前台,并集合全组的力量帮助他。



3.组内活动时,将理论进修放在重要位置。“学——思——评——悟——文”一以贯之,把每一次的学习都落在实处。



其三,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要能够在同伴互助中实现共同提高。



依旧是在杨明全先生的调查中,31.3%老师在回答上面的选择题时,选择了“同事之间的切磋与探讨”这一答案。而在回答“教学中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人”这一问题时,更是有67.1%的老师选择了“同事”这个答案。③



由这两组数据,可以发现同伴互助在专业发展中的巨大影响力。因此,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活动,就应该围绕着同伴互助研究这一核心展开探究。



备课组内的同伴互助,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强化:



1.以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在文本钻研、教法研讨、课程目标探究等问题上,通过互助合作,获得共同利益。



2.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机会均等,让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同等的权利。



其四,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要能够体现出实践创新精神。



唯有不断发现新问题,才能激发出备课组活动中的探究热情。新问题的发现,自然离不开永不停歇的实践、思考、探索、创新。所以,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应该在解决常规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始终将眼光锁定在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成果的学习探究中。备课组要勇于不断申报新课题,不断挑战新难题。只有具备了这种自我加压的精神,全体成员才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倦怠感,才能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浓郁的好奇心、强烈的好胜心、持久的责任心应对一切教育教学问题。具体可落实以下几点工作:



1.持之以恒地开展课题研究,使备课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始终处于研究状态中。



2.集全组之力,编撰相关教育教学文集。通过专业写作促进专业学习、专业思考。



3.在日常教学内容外,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三、个性需求的满足,是备课组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



总有一些学校,将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检测等最低层次的教研活动当作备课组活动的“精髓”。为了顺利推进这样的“统一”,甚至不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硬性规定备课组活动的方式与内容,将本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演绎成为内容教条形式僵化的机械操作模式。这,实在是备课组教学研究中最大的悲哀。



教学永远是一个动态的流程。在这个常变常新的流程内,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课任教师,都处在充满个性的流动学习态势中。针对备课组教学研究而言,无论是备课、授课、听课、评课,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依顺了这变化特点,既把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当成自身思考认识这种变化的科研阵地,又把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看做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把备课组视为个性化专业成长的台阶。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教学研究意识,备课组活动才有生命力。



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如何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的需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09:08:0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摒弃简单草率的“统一”,真正落实集体备课的教研功能。



集体备课绝不等同于使用相同的教案采用相同的教学法授课。集体备课的目的,只是在于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确立日常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所谓的集体备课,备的仅仅是教学目标,是依照课程教学目标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具体教学事务中的宏观思想导向。至于微观状态下的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操作流程、课堂信息反馈等,则必须针对班级学生的实有学情灵活处理。



其次,尊重教师个性,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倡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探索。



在流派纷呈形式多元的语文教学领域,备课组对日常教学的探究,应该从各成员的学养、素养实际出发,致力于打造多种教学风格。诗意语文、深度语文、本色语文、简单语文,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切实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就值得倡导,值得帮扶。备课组要在教学研究中善于发现并刻意打造成员的教学个性,要乐于让年轻教师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探索。如此,百花齐放中,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升。



第三,尊重不同意见,倡导教学研究中的争鸣意识,以教学研究推进教师的自主学习。



有碰撞,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困惑;有困惑,才有主动学习的需求。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必须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谈论问题、争辩问题出发,把研究落在实处。备课组内不应该存在着所谓的权威,不应该只允许权威发表见解。倘若每次教研活动,全体成员都能在探究问题时旁征博引畅所欲言,都能撇下所谓的面子专一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那么,一个优秀的群体一定能够迅速诞生。



总之,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是一项充满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在全面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同时,势必需要满足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需要。只有让教师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备课组活动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才能有效激发成员的活动热情。而这热情,又注定会反作用于备课组活动。如此,校园良性科研氛围自然也就形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9 20: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