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0 07:37:00
|
只看该作者
二、过程的开放。
《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使学生人人都学到不同的数学。
还是在学习“中括号”时,我这样设问:
师:要学会计算“2400÷[16×(71-66)]”,关键是要弄清什么?
生 1:关键要弄清题中的运算顺序。
师:这一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你是怎样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生2:课本中指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生3:这句话太长了,只要记住“先小后中”这四个字就行了。
生4:我是运用画横线的方法确定运算顺序的。
生5:也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在运算符号上面编序号,这样不容易错。如:2400÷[16×(71-66)]
......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按各自的方式计算,完成后小小组再交流、对照,互相圈点、指正、评价。
三、检查的开放。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学资源观。我们的教科书、教学环境甚至学生的“失误”都应该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使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意外成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在检查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开放:
首先将各种各样的错误呈现出来。如:
错误1:[2800-(750-380)]×3
=[800-370]×3
=430×3
=1290
错误2:1000÷(90÷2-5)
=1000÷(45-5)
=1000÷50
=200
错误3:(12×40+60)÷15
=480+60÷15
=540÷15
=36
错误4:65+45÷9-12
=65+5
=70-12
=58
然后让学生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师:计算完成后,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检查呢?
生1:错误1是在抄写题目的时候,把2800写成了800,少写了2800的2。所以我们要注意检查题目中的数有没有抄错。
生2:错误2是把45减去5算成了45加上5了,我们还要查运算符号有没有看错。
生3:错误3是小括号里面的加法还没有算结束,就不写括号了,480+60还要加上括号。写递等式时要检查是否少写了括号。
生4:错误4是递等式的第一步少写了“-12”,“-12”不参加运算,还要抄写下来。因此,要检查每一步有没有把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下来。
……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懂得做完题后要认真检查,又可以使学生在检查中学会如何检查,从而习得要检查和会检查的学习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