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东省增城市增城中学 陈 诚






长期以来,原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主要原因是它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概念和观点建立起来的理论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并明确写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一、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当代的学生接受,更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使学生接受。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的途径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指教材内容,但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才艺大舞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中的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的最后一目,如果从书本到书本进行教学,只要15分钟就可以把书本内容讲完。张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如下。



1.才艺大舞台。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2)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


2.经验分享。


(1)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点评。(2)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


3.学会欣赏。


(1)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2)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案例“难报三春晖”】:在讲授“难报三春晖”一课,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感恩情感缺失现象,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我先发给学生一张卡片,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父母的年龄和生日写在卡片上,并出示给同学看。这时,我发现多半数学生面露难色、抓耳挠腮,被这道“易”题难住了!当我让他们出示卡片时,他们都显得很不好意思,只有少数同学知道父母的年龄。我因势利导地教育他们: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接着,我用多媒体显示了相关的法律规定,让学生们阅读后得出结论:孝敬父母不仅仅是道德义务,同时也是法律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会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然后,我要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最后,我把学生说的进行归类,让学生们领悟到,孝敬父母,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它的主要环节有课首导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唯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教学的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地育人的过程。要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应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均有所体现。



1.课首导入生活化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案例“男生女生”】:讲《男生·女生》一课,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题目。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意料中的有些噪动。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男生·女生……”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更是听出了他们的好奇。于是,我巧用课本中的活动题目接着说:“男生、女生,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字眼,但你们想过自己心目中的男(女)生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我再“推波助澜”:“今天,我们让男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女生形象,让女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男生形象……”课堂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孩子们在交流中提高了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同学们的眼神中更是闪烁着兴奋。



在课首导入课题的常用方法有:呈现具有普遍性和思考价值的生活事件的呈现法;让学生与实物见面,调动多种感官并亲自操作,从中孕育直觉感受的实物法;以小品等游戏为中介,搭起教学内容通向学生与生活的桥梁的游戏法;引发学生回忆、反思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唤起法;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倾述个人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体验的倾述法。在这里,我运用了唤起法和倾述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表象,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开启新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2.课中展开生活化



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课中展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教学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郭思乐教授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工作。感悟是孕育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花蕾。”课中展开,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要接纳和欣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课堂教学成为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变成学生精神焕发、德性成长的沃土。



【案例“青春畅想曲”】:让学生全面理解青春是《感悟青春》这一节课的难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我校的张老师在“青春调色板”和“青春进行时”这两个板块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春畅想曲”这一板块的教学。“同学们,让我们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来畅想美丽的青春,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诗词、漫画、歌曲、文字等)来描绘青春,进行交流。”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热情被点燃了,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这里用红色,象征青春的朝气”,“这句话不好,重新想一句”,“别画错了,慢慢来……”这一刻学习真正成了一种快乐。最后的展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企盼,整个课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并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掌声不约而同地响起……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那些学生们所折服,他们太富有创造力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



3.课后延伸生活化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如果用标点符号形象表征的话,课尾不是句号,而应是逗号、问号或冒号。所谓“逗号”,是指在课尾一环要将课内教育有机地延续到校外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去。所谓“问号”,是指课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又会触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问题。所谓“冒号”,是指在课尾要召唤和趋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学习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后,张老师让学生回去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要求:作品应便于携带,上面印有匪警、火警电话和当地派出所、医院、消防队的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等。张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周末收看CCTV1的《今日说法》并要求写出观后感。这个案例,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为学生行为践履提供了生机勃勃的表现平台,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世界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如果脱离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便无法形成。所以,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自主体验,从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5: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