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9 20:30:19
|
只看该作者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2、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1)学校应对留守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建立完备的留守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应包括留守学生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态度、习惯和成绩,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性格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等。
(2)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由于“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在情感上的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还要指导“留守学生”给父母打电话、写信,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父母送去祝福,联络和沟通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3)学校更多的让留守学生在“群体中成长”。
要经常组织留守学生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其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适时向留守学生提出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以促进留守学生能力和意志力的发展,弥补隔代监护人因溺爱对留守学生造成的不足;让留守学生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学生因受教育的断层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妇联、共青团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学生成长”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留守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的,我们将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留守学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每个留守学生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10.
3、刘岳启.苏北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状况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7-0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