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欣赏 科学教学的改革离不开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的改革又推动了科学教学的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充分地认识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实验中着力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自己去探究、体验和发现科学的奥秘,这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作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往往需要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将学生的好奇、兴趣吸引到发现问题、探索奥秘上来。如教学《溶解》一课时,我先在准备好的三个杯子分别放上大半杯的水,又把盐、高锰酸钾、沙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搅拌,当学生看到杯子里的水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时很惊讶,发现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不见了,沙子的颗粒却沉淀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了问题意识,自己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我顺水推舟把学生带入到自主实验探究活动中去。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常常需要我们化抽象为具体,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学生就可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跨越时空,再次发现已为社会所熟知的科学结论,而这对学生本身来说,就是创新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如在教学《无限宇宙》一课时,要求学生看图想象银河系的形状。这是一种
由平面图想象成立体状态的训练,对学生来说这是比较抽象的。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泡沫颗粒(代表星体)放入装好的透明水槽中,指导学生用玻璃棒按同一方向快速搅动,让学生侧视、俯视,观察星体的运动状况,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推出银河系中的恒星都在围绕银心高速旋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想象太阳系、河外星系等天体系统的形状及运动状态等。
三、留足时空,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奥妙。
在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后,应留足时空和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使学生懂得凡事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养成对待问题,对待新鲜事物都要通过发现、研究而得到验证的良好习惯。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真诚地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如在教学土壤的透气性时,其实土壤的透气性是与它自身的渗水性,保水性有密切相关的,要了解其透气性就必须做好各种土壤的渗水性对比实验。教学时,我注重留足时空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索,为学生做好对比实验,实验器材做到四个“同样”(即三个同样大小的瓶子;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往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和粘质土;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外,同时还做好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土壤成分”的有关知识;2、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①三种土壤,哪种渗水性最快,哪种渗水性最慢?快慢与土壤中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②土壤中的孔隙被水占据了,空气能不能占据?③水渗掉后土壤中的孔隙又被谁占据?说明了什么?④根据渗水情况你能得出它们各自的透气性吗?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在切身体验中探究出:砂质土孔隙大,渗水性好,保水性差,透气性好;粘质土孔隙小,渗水性差,保水性好,透气性差;壤土积水居中……
|
|